2019年7月6日下午,在万里之外芬兰罗瓦涅米市的一个足球场上,随着主裁判的一声哨响,11名成都市成华区姑娘齐齐冲向场边的教练员和队友们,来庆祝她们用足球技艺和拼搏精神拿下的冠军——原来,受国际友城芬兰罗瓦涅米市的邀请,7月3日,成华区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派小学女队参加2019“圣诞老人杯”国际足球邀请赛,最终以全胜的成績获得冠军。这是继2015年成华区列五中学获得鄂尔多斯国际邀请赛冠军后,再次在国际青少年足球的赛场上斩获冠军殊荣。
成华区作为成都工业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体育文化土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成都东郊工业文明的浪潮中,大型国企开展的足球工矿联赛冠绝全成都,成为当时成都群众性体育的第一运动。九十年代,当“雄起”之声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位于成华区的成都卷烟厂诞生了“五牛足球俱乐部”,为国家队、国内外俱乐部输送了大批优秀足球人才,在成华土地成长起来的马明宇、邹侑根等20余名足球名宿成为全兴队乃至国家队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成华区抢抓全国足球改革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运动,把校园足球改革作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的重要抓手。秉持“小足球、大教育”的工作理念,按照“全域架构、统筹推进、全面普及、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校园足球“满天星”行动,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有效地引领推动了全区中小学体育改革,促进了区域教育事业整体高位均衡、优质发展。全区现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5所、省市足球传统项目学校20所、省级阳光体育示范校26所,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成华区根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结合区域实际,进一步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顶层设计,2018年以来相继研制出台了《成华区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建设方案》《成华区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考评管理办法》《成华区校园足球教练员管理办法》《成华区校园足球运动员注册办法》《成华区校园足球运动员管理办法》《成华区校园足球教练员公约》等文件,推动全区青少年校园足球规范高效开展,初步构建起幼小初高“K15”全学段覆盖、“1+6+N”金字塔型阶梯式培养的区域“满天星”训练营发展格局。
一、坚持全域布局,构建“K15”全学段发展格局
一是兴趣引领,广泛性建立幼儿训练营。大力开展成华区幼儿园足球试点园建设,鼓励各幼儿园广泛建立足球兴趣小组,开展足球兴趣培养。各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按照划片入学的范围,引领辖区内幼儿园开展幼儿足球活动,为幼儿园提供必要的场地、师资等条件。
二是筑牢塔基,满覆盖组建校级训练营。全区各学校广泛建立校园足球兴趣小组,在努力扩大足球兴趣小组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校内选拔,组建小学1~6年级6个组别校级训练营队伍,其中至少建立1支女子代表队,每支代表队控制在20人以内;初中、高中分别按1~3年级组建3个组别校级训练营队伍,每支代表队控制在25人以内。校级精英训练营(校代表队)向片区级训练营输送精英队员,输送人数纳入对校级训练营的考评内容之一。校级训练营每支队伍每周训练不少于两次,每次训练时间不少于1.5小时。各学校每班1支足球队,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校性班级联赛。
三是做强塔腰,聚优势打造片区训练营。综合考虑校级训练营的地理位置、区域辐射力、升学划片等因素,组建“列五中学、华西中学、李家沱、石室青龙、双林小学、四十九中”6个片区级精英训练营;片区训练营建立与校级训练营组别相匹配的代表队,负责向区级总营输送精英队员,输送人数纳入对片区训练营及相应的校级训练营考核内容之一。片区营每周至少训练1次,每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训练地点由片区营牵头学校,安排在场地条件较好的足球场进行,片营教练员按照“主+助+守门员”的标准配备,主教练需具备“D”级及以上执教资质。助理教练应具备“E”级及以上执教资质,同时需取得区校足办颁发的上岗资质。片营各组别精英队伍每年开展1次对抗比赛,比赛成绩纳入对片营所有成员学校的考核内容之一。
四是做精塔尖,集全力打造训练总营。通过区级联赛、片区训练营对抗赛等竞赛活动,在片区训练营各组别队伍中选拔精英队员进入区级总营重点培养。区级总营直接由区校足办负责组织训练及代表成华区参加各级比赛。总营采取周末训练+赛前集中训练+夏(冬)令营集中训练3种模式,训练地点由区校足办安排在场地条件较好的地方进行。总营教练员按照“主+助+体能+守门员”的标准配备,主教练及助理教练基本条件为“D”级及以上且有5年以上执教经历。体能教练员需具有体能训练相关经历或职业资质,同时需取得区校足办颁发的上岗资质。
二、坚持德能兼修,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练员队伍
一是教练员公约,把牢政治思想素质关。制订实施《成华区校园足球教练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成华区校园足球教练员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将教练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以及师德素养放在首位。《管理办法》要求,所有参与成华区校园足球课余训练的教练员均需通过区校足办举办的各项教练员培训学习,达到相应的课时数并通过结业考核,取得上岗资质后方可参与训练。《公约》要求教练员将立德树人作为训练首要任务,训练时爱护队员,禁止出现辱骂、体罚、侮辱队员人格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训练结束后,要及时与家长沟通,紧密配合家长及学校教师做好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日常生活教育工作,引导运动员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培养学习能力强,具有一定技战术思维能力、品学兼优的新时代校园足球队员。同时,建立教练员奖惩机制,开展区级优秀足球教练员评选活动,教练员业绩与所在训练营等级考核挂钩,违反相关规定的,在编教师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处理,外聘教练员直接解聘,所在训练营按降级处理。
二是课题引领,提升足球教师教学力。构建校园足球教学教研团队,聘请省市专业人士担任区域校园足球专家顾问,定期组织全区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校园足球培训,定期开展校园足球专题教研及专题赛课活动,形成常态化教研及赛课机制,不断规范和提升教师足球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了符合成华实情的足球教学体系。在全市率先研发、编制《中小学校园足球指南》,拟定校园足球教育计划,明确各学段学生足球学习起点,科学推进校园足球教学开展。扎实开展《区域推进校园足球实践路径与策略》研究,积极探索适合区情实际的现代足球教育教学,先后荣获四川省第十七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成都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每年定期开展“新华文轩杯”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下的校园足球课堂教学专题赛课活动。
三是机制创新,保证足球教练员专业化。与省、市足协密切合作,引进职业俱乐部专业教练员、优秀退役运动员和足球名宿等走进校园,指导开展足球训练工作;依托高水平外籍足球教练员担任区域青训技术总监,制定区域训练大纲;积极承办中国足协“E”“D”级足球教练员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具有先进训练理念和方法的青训教练员;创新实施区域足球教练员“持双证上岗”(中国足协等级教练员证书、教师基本素养培训合格证书)及退出机制,定期举行足球教练员技能大赛,开展足球训练专项赛课活动,为青训足球教练提供展示平台,促使教练员持续健康成长。
三、坚持普提并重,构建常态化竞训选拔体系
一是系統设计,推进科学训练。区校足办成立校园足球训练指导团队,借鉴国外先进训练理念和方法,形成一套覆盖幼、小、初、高段的系统化训练体系和训练模式。同时,引进智能化监测手段,建立运动员动态监测档案,为科学系统化训练提供保障与服务。下一步,将依托各级足球协会及高校资源,研制区域校园足球训练教材,统一区域训练模式及理念,深入推进科学、系统化训练。
二是四横四纵,健全赛事体系。构建四横(幼、小、初、高4个年龄段)、四纵(班赛、升降级联赛、选拔赛、邀请赛)全覆盖的区域校园足球赛事体系。确保成华区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单年龄段”建队,进一步扩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后备精英人才的储备量。2014年以来,累计开展区域性赛事2000余场次、参加学校300余所次、参赛队伍500余支,参赛学生逾万人次。
三是三级选拔,筑牢后备梯队。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片区训练营选拔。采取“校营+片营+总营”的方式层层选拔精英,以构筑“满天星”后备人才梯队。2019年“片营”(即区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片区训练营)选拔赛中,区内35个校级训练营、6个组别、140支队伍、1400余名足球小将参赛,来自6个“片营”的15名专业教练员(包括2名来自西班牙的欧足联A级教练员)组成的专家评委团,选拔出其中的457名精英队员进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片区训练营。其次,优中选优开展区级总营选拔。总营选拔分2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集训选拔,由各片营开展精英队员集训工作,通过集训选拔出片营“最佳阵容”精英队员参加区级总营选拔比赛;第二阶段为比赛选拔,6个片营各组别代表队进行对抗赛,区校足办邀请各大高校足球教师组成专家组参与区级总营“最佳阵容”选拔,共选拔出区级总营精英队员150名。
四、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足球综合育人功能
一是理念引领,彰显足球育人价值。围绕“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目标,成华区将“健康、快乐、进取”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理念,充分发挥足球在强身健体、立德树人方面的积极作用,让参与足球运动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观众等行为规范作为足球运动员的基本准则,将文化学习与日常生活纳入“满天星”训练营运动员、教练员的考核内容,逐渐形成了文明参赛、文明观赛的良好校园足球氛围。
二是严格管理,淬炼队员综合素质。制订《成华区校园足球运动员管理办法》,在日常训练、比赛方面,要求运动员遵守学校、训练营的训练安排,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请假需履行请假手续;任何训练比赛严禁与教练、对方队员、对方啦啦队或其他同一场地开展活动的学生等发生冲突。要求每一位队员在比赛中要积极进取、奋勇拼搏,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都要在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完成比赛。同时,建立适度的处罚机制,训练期间,队员学习成绩显著下降、经一段时间整改后不明显提升的,将暂停其训练,直至成绩进步方可再次参加训练。
三是智能支撑,助力队员健康成长。率先引进足球运动机能测试项目,委托成都体育学院专业研发团队,对区级“最佳阵容”的精英队员进行运动机能测试,量化评分,建立运动员个人运动机能档案,定期复测,并实行动态监测,将数据的变化作为判断训练是否系统化、科学化的量化指标之一,为全区校园足球科学训练体系的建立提供大数据支撑,确保足球运动员身心健康成长。
五、坚持开放思维,推进校园足球高层次交流
一是培训交流,促进中外师资融合。依托外籍教练员,大力开展中外足球教师交流活动,通过举办足球沙龙、专题研讨、友谊竞技等,促进中外足球教育理念融通融合,提高校园足球管理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选派多名校长和足球教师,赴英国、法国、芬兰、阿根廷等国家参加足球管理和教练员交流培训,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足球教学专业化水平。2017年以来,成华区有多名足球种子教师赴法国、美国公派学习。
二是结对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理念。在自主开发地方课程“成华区中小学校园足球指南”的基础上,2019年成华区学校与意大利托蒂足球学院结成“姊妹”学校,开展足球交流合作,帮助成华区足球教师学习国际先进的足球教学理念、训练模式和竞赛战术,不断提高校园足球教育教学水平。
三是开阔视野,大力开展足球外交。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依托成都国际友城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探索校园足球国际化发展之路。近年来,成华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精英队伍多次征战国际赛场并取得骄人成绩。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全区学校累计与全球15个国家共155支足球队开展了交流互访活动,为成华学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开拓了孩子们的足球视野,架起了成华校园足球通往世界的桥梁,促进了教育文化交流,密切了成都和国际友城的友谊,助推了成都教育国际化发展。
六、坚持激励保障,推动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
一是专项考核,健全激励机制。实施保障精准投入,优化校园足球考评管理机制,制订《成华区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考评管理办法》,按校级训练营、片区级训练营分别从日常管理、教练员考核、人才输送、竞赛成绩4个方面细化评分。根据全年考核得分总和,按中小学分别排名。综合评定为一等训练营、二等训练营、三等训练营。根据当年校园足球经费总额情况,设定校级、片区级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专项工作经费。各级训练营专项工作经费主要用于教练员劳务、训练器材、訓练服装、竞赛等。同时,各级训练营教练员、运动员在年度训练和竞赛中,违反《成华区校园足球教练员管理办法》《成华区校园足球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被解聘或开除的,所在训练营给予降级评定。
二是畅通机制,搭建成长平台。一方面,按照小学“划片就近入学”原则,拥有校园足球特色的小学通过派遣教练员、提供训练场地等帮助本辖区内幼儿园开展幼儿足球运动,提前为本校培养幼儿足球“苗子”。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部分高中学校招收校园足球高水平运动员预备班工作,大力支持优质初中推广校园足球运动,建立代表队,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收、培养足球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建立校园足球人才网络注册平台,动态监测优秀学生足球运动员的输送轨迹,建立输送教练员、输送学校激励政策,形成良性的输送氛围。
三是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场地。成华区不断加大校园足球硬件建设力度,在确保校园足球场地满覆盖的基础上,预计于2021年前高标准修建一个占地60余亩,包含2块十一人制(1块天然草坪、1块人工草坪)、3块八人制的集专业训练、比赛等功能于一体的成华足球公园,进一步满足区域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教学训练的竞赛需要。深入实施足球场“照明”计划,为全区片区训练营学校足球场安装照明设备,确保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夜间训练、比赛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大经费投入,依据最新足球场地建设标准,加快现有足球场地改扩建速度及建设一批新学校足球场地,确保校园足球运动的广泛开展。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下一步,成华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建设,坚持以新的理念引领校园足球改革发展,落实立德树人、优化顶层设计、完善现代足球教育体系,不断探索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新机制、新路径,努力开创区域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实现国家足球振兴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