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文
摘 要:对于城市供热管道来说,焊接裂纹对管道使用安全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不仅会降低供热效果,严重时还会直接威胁供热系统的安全。所以在实际作业中,需要对热力管道焊接裂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提高管道焊接质量,促进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转。文章以某城市供热管道焊接裂纹为例,对裂纹产生原因、特征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热力管道;焊接裂纹;产生原因
结合以往焊接经验,可将焊接裂纹划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层状撕裂及应力腐蚀裂纹5种。由于不同裂纹的产生原因不同,采用的返修工艺也会存在差异,工作人员需要在详细了解裂纹产生原因后,制定科学、合理的返修方案,避免裂纹扩大,影响供热管道的安全运转。
1 项目简介
某城市供热热源以火电厂余热为主,在供热系统设置中,供热管道采用了螺旋焊管,直径控制在1 000 mm左右,壁厚约10 mm。安装焊接过程中,管沟底高程控制在2.8 m,采用了钨极氩弧焊和焊条电弧焊这两种方式,不过在焊接中发现,焊口位置出现焊接裂纹,通过对现场情况勘查、原因分析,制定科学处理方案,其具体内容如下。
1.1 裂纹性质判定
本项目中供热管道材质以低碳钢材质为主,具有较好的焊接性能,在实际作业中,只要焊接工艺合理将不会产生裂纹。当焊接工艺及材质出现问题时,大多会存在热裂纹现象。通过对本项目裂纹位置的研究可以看出,出现裂纹的位置在焊缝中心区域内,并沿着中心位置向纵向方向扩展,结合所学知识及实际情况分析,断定其存在的热裂纹属于结晶裂纹。
1.2 裂纹产生原因
结晶裂纹产生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焊接过程中焊缝内存在液态薄膜,内部结构出现变化,影响焊接效果.二是拉伸应力变化,导致焊缝凝固过程中存在拉伸现象,进而产生裂纹。深入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了解到造成裂纹的主要因素如下。
1.2.1 材料问题
本项目中使用的管材中含有碳、磷、硫、硅、锰等多种元素,其中,碳元素约占0.120%~0.200%,磷元素≤0.045%,硫元素≤0.045%,硅元素≤0.300%,锰元素占0.300%~0.670%。从材料元素的构成可知,材料中硫、磷的含量相对较高,存在较多杂质,所以在焊接过程中,焊缝中的硫及磷元素会富集在结晶后的焊缝中心部位,形成低熔点的共晶物,待凝固结晶后,就会形成一层液态薄膜,附着在裂缝上,导致裂纹的产生。另外,使用的焊条材料在实际作业中会产生较多熔渣,其属于酸性渣,其中黏性氧化物,如氧化钙、氧化锰的含量较少,脱硫、脱磷效率较差,降低了焊缝的抗裂性能,导致裂纹的产生。
1.2.2 拉伸应力影响
拉伸应力是造成结晶裂纹的主要原因,从以往结晶裂纹原因分析中了解到,结晶裂纹的出现都会伴随较大的拉伸应力变化。以下是导致拉伸应力变化的原因。
(1)施工环境较为恶劣,焊接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强制组队情况,导致焊口组在焊接组装中存在不适应的情况,进而增大拉伸应力,出现裂纹。
(2)管底夯实力度不足,随着重力增加,管底垫层会出现不均匀沉降,拉伸应力会在沉降过程中逐渐集中到焊缝位置上,使得焊缝承受较大应力,其自身抵抗能力较弱,应力的加大很容易导致其出现裂纹。
(3)焊接过程中,因加热和冷却控制的不均匀,使得焊缝位置内应力增加,加大了拉伸应力,导致结晶裂纹的产生[1]。
2 返修工艺
2.1 缺陷清理
本项目中产生裂纹所处管道属于固定焊接管道,无法移动和翻转,所以在裂缝处理前,应先了解和掌握裂缝情况,需要利用X射线,通过无损探伤方式对裂纹的尺寸、规格及具体位置予以掌握。通过观测得出,裂纹长度约52 mm,宽度约3.5 mm,且集中在盖面层位置。确定裂纹位置后利用记号笔予以标注,之后利用氧乙炔火焰将焊道两侧大约200 mm的范围实施预热处理,降低拉伸应力对焊缝的影响。处理完成后,需采用碳弧气刨法,对存在缺陷的位置进行清理,清理干净后完成打磨,以U型坡口状为主,为后续补焊作业的开展提供帮助。
2.2 返修焊接工艺
为降低结晶裂纹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从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两方面综合考量,选用合适的返修焊接工艺,制定合理的补焊方案。
首先,在焊接材料选择上,可将原本使用的焊条替换成E4315规格的焊条,该焊条在使用中产生的熔渣为碱性,氧化钙含量符合工程焊接要求,且具有较好的脱硫、脱磷性能,能够增强焊缝抗裂能力,避免裂纹的产生。同时该类型的焊条在使用中能够有效降低焊缝中H含量,增强焊缝金属的塑性、韧性及抗裂性能。
其次,在施工工艺选择上,需要严格按照现有的规定要求进行焊接施工工艺的选择,确保其合格性、有效性。又由于本项目中裂纹大多集中在盖面层内,并未深入到结构内部,所以在选用补焊施工工艺时,以手工焊条电弧焊为主,将电流控制在100~130 A,电弧电压控制在20~22 V,焊接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0~15 cm或12~18 cm内,以此提高焊接质量,降低结晶裂纹影响。具体的工艺措施如下。
(1)替换后的焊条在开展焊接作业前,需先在350~400 ℃的环境下烘干,烘干时间控制在1~2 h,烘干完成后将其放置在保温桶内,结合焊接需要进行领取。
(2)如果在室外开展焊接施工,室外焊接环境的温度要高于5 ℃,环境湿度小于65%,风速控制在5 m/s。
(3)做好焊前预热,减小拉伸应力。预热温度约50 ℃,预热范围控制在50 mm左右。
(4)对焊工人员资质予以审查,禁止非专业人员参与。
(5)采用短弧焊接方式,以免夾渣等问题的产生。
(6)两层焊缝的开头需要错开一定距离,且焊接速度要快,以免应力集中问题的产生。
(7)焊接完成后,做好表面及周边的清洁作业,保证外观质量。同时利用X射线无损探伤法实行质量检测。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减少焊道焊接裂纹的产生,在实际作业中要对裂纹产生原因实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实行施工材料及工艺的选择,减少拉伸应力对焊缝的影响,以此提高焊接质量,促进供热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赵芳.热力管道焊接裂纹产生原因分析及修复工艺[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