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芝
摘 要:随着新高考的进行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增加,生涯教育越来越成为高中学校教育必须要开展的工作。文章梳理了生涯的概念和经典的生涯理论,进而结合新高考的背景提出高中生涯教育的内容和生涯辅导的方向,为众多学校管理者、教师、生涯辅导者开展生涯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涯;生涯规划;高中生;新高考
1 生涯的概念
20世纪50-70年代,生涯多被定义为职业历程。70年代以后,生涯的概念加入了家庭、社会角色,融合了各种生活经验的历程。舒伯认为,生涯是指一个独立个体在所有生命历程中经历的各种职业角色、生活角色、社会角色的统合,进而发展形成个体独特的的自我发展形态。[1]白玉萍认为,生涯的概念不仅包括和职业有关的经验,还包括了休闲活动、社交活动的选择等和职业与关的经历,生涯是休闲、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总和,是一个人各种活动历程的适应。[2]而生涯的发展就是一个人在进行自我的发展时,努力整合各个角色积累的经历,然后通过工作的认同来实现人生目标。[3]因此,生涯伴随人的一生历程,并持续不断地发展。
2 经典的生涯理论
2.1 人职匹配理论
特质因素理论是美国的帕森斯提出的,该理论主张每个人能力倾向、兴趣、价值观和人格等方面都是独特的,因此个体形成的人格模式都是独特的,利用测评技术将不同人格模式的个体与特定的职业匹配,则个体在职业领域实现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4]这个理论后来成为职业辅导的经典理论,被广泛接受,可不足之处是忽视了个体的生涯发展和变化,有一定的局限性。
人职匹配理论的经典理论还有霍兰德的人格类型与职业匹配理论。此理论把人们的人格大致分为六种类型,且认为个体的人格类型、职业、兴趣三者有相关性,霍兰德还主张个体在工作选择中表达个体兴趣和价值,兴趣会给一个人的工作提供动力,兴趣和人格类型有着高相关,此理论关注的是个体特质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匹配关系。
2.2 生涯发展理论
美国学者舒伯主张把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1)成长阶段,指个体从出生到14歲这段时间,自我意识在个体身上发展起来,同时个体开始对外部世界进行尝试。(2)探索阶段,大约是个体15岁到24岁,此阶段个体一般是在校园学习生活,他们会进一步审视自我,接触相关的教育,为未来选择职业做初步准备,也会通过社会实践的机会进行职业探索,形成职业偏好。(3)个体25岁至44岁是建立阶段,这时个体开始构建自己的职业领域,确定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位置,巩固和提升自己的职业地位。(4)45岁至65岁是个体职业生涯的维持阶段,个体的主要任务是维持自己的职业地位和成就,偶尔也要面对新的挑战。(5)最后是衰退阶段。65岁以后的个体,身体和心理机能逐步衰退,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减轻工作负担、准备逐渐退隐,发展新的角色来实现自我价值。[5]
2.3 生涯决定社会学习理论
克朗伯兹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引入生涯辅导,提出了社会决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遗传,学习经历。同时,此理论主张人的能力、兴趣等是社会学习的结果,代表一个人过往的经历,学校应该培养学生对未来的适应力和综合素养。[6]根据生涯决定社会学习理论,学校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用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生涯发展。
除了以上理论,还有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这个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待生涯问题的解决。生涯混沌理论认为生涯心理是个复杂系统,强调职业发展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不可预测性。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研究,有研究者提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生涯辅导理念。[7]此取向的主要是关注个体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提倡高中生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涯困惑,解决生涯问题。融合了积极心理学的生涯辅导理念,为探索初期的高中生提供了理论指导,以及积极心理品质测评和优势中心疗法等技术指导。
3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涯教育
国务院在2014年9月份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文件,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使高考评价录取的方式更加多元,高中生可结合自己兴趣、特长选择考试科目,而不再是传统的文理分科。[8]根据生涯发展理论,正处在生涯发展探索阶段的高中生,生涯意识和生涯知识欠缺,个体认知和社会化还不够成熟,如何在高一就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何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成为高中生面临的问题。学校如何开展生涯教育来帮助学生做出生涯决策,也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落实的问题。高中生生涯教育主要归纳为自我认知、生涯探索、生涯规划三个方面。
3.1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我概念,兴趣特长,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的认识。高考改革之前的文理分科形式的考试制度,学生对学习科目选择类型少,因而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新高考的背景下,首先学生要树立生涯意识,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学生体验生涯,了解生涯的意义,进而思索高中生活与人生职业角色的联系,与人生各类角色的关联。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业生活受家庭,学校的安排较多,或者自己做决定会受到外界影响,很多学生不清楚自身的兴趣和专长,真正让自己做选择的时候,做出的选择多是盲目的。学校利用专业的生涯理论引导学生自我认知,学生进而发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为自己做出合适的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做好前期准备。
3.2 生涯探索
生涯探索是个体对不同工作角色的了解,掌握生涯决策的必要因素和技能的阶段。高中生对大学、专业和职业的认识不全面,做选择时往往不知所措。学校要创设机会给学生,初步认识国内外的大学及专业设置,利用社会实践、团体辅导、情境教学,家校合作等方式认识不同的职业以及职业与大学专业的关联。生涯教育还包括对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认识,学校也要提供多种社会实践方式,让学生体验和探索自己以后可能经历的角色和任务,促进学生对生涯的全面认识。
3.3 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在个体对自我了解和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探索之后,确定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进行人生规划和努力实现的阶段。大部分高中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人生的规划,因学生的兴趣是不断发展的,职业目标的不确定性很大,这就要求学校指导学生综合高考政策、专业设置、个人兴趣和社会需求作出合理的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不仅是选择自己需求的职业,同时也要考虑社会需求和发展。学校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生涯管理,教会学生技能和方法,比如如何有效获得知识,有效管理时间等。
4 总结
国内高中生生涯教育随着高考的改革才刚刚起步。高中生生涯辅导要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生涯意识、发展自我概念、完善自我认知、丰富生涯体验、学会生涯规划并逐步实现生涯目标。[8]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生涯教育会逐步成为高中教育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一场新起点下的新挑战,学生和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努力,相互协调,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高中生涯教育的特色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白玉萍.将生涯教育纳入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5):16-18.
[3] 尤敬党,吴大同.生涯教育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12-16.
[4] 王伟.人职匹配理论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6(10):150.
[5] 张洪烈.舒伯生涯发展论的评析及应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26(04):154-160.
[6] 孟四清,佟德强.生涯决定社会学习理论对我国当前生涯教育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3):4-5+9.
[7] 陈宛玉,叶一舵.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生涯辅导:契合、理念、方法及工作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37-145.
[8] 陈宛玉,叶一舵,杨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辅导的必要性、内容及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2017(11):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