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备课有效性刍议

2019-10-21 17:45陈玉森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案学情本课

陈玉森

教师备课现状与问题分析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部分教师备课现状还是旧观念,老思想,老备法、老教法横行,上课是“灌输式”的,作业是“机械化”的,缺乏学生为主体意识。备课理念一旦没更新,备课的现状就不乐观,从而在目标落实、重难点解决、有效作业设计上无法很好的把握,部分教师的教案直接从网上下载,没有考虑本班學生的真正学情,对目标的研究很欠缺,学生疑难问题没有很好的得到破解,更别说有分层作业的体现,个别老师的备课能力出现倒退现象,这样长期下来,如何有效的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

因此进行备课改革势在必行。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的内容考虑了教材、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等方面。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备课改进初探:备课新标准界定

“备课改进”项目在原先的备课模板上对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对各项标准进行了重新界定:1、学段目标:根据课标与本册教材内容,写出本学段要达到的课标要求。2、教材分析:分析本单元(课)教学内容和编写思路,明确其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学情精选教学内容。3、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能力状况等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4、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明确、恰当、具体的教学目标,并能开发生成性教学目标。5、教学重难点依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6、教学准备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7、关键问题设计和解决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关键问题,梳理教学主线,突出学法指导。8、作业设计根据“精讲多练”的原则,合理设计有针对性的预习作业、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和拓展所学知识,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9、教学板书设计体现本课的教学思路和要点,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学生成性。10、教学反思反思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学习状况,对教案进行适当的修改与完善。

备课改进再探:备课新模式形成

对原先的备课标准进行重新界定后,把还原备课的本质作为改革的着力点,通过多次研讨,交流,根据“备课改进”新标准,制定相对应新模式,让全体老师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仅对备课重新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找到了备课问题研究的方法。

方法一、专家引领,指导备课。为提高教师研究问题能力和备课能力,邀请专家对新备课模板使用进行专题培训,指导备课,重点开展“备课改进”实施经验交流为主题教研活动。引导老师们以反思、研究的心态去研磨。因为有很多热点问题、有很多共同实践和共同感受,同样也有很多困惑和问题,老师们在研磨中受到的启发、逐渐转换着教学理念,转换着备课思路,普遍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方法二、集体备课,求同存异。加强备课组建设,鼓励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提倡资源共享让个性教案与共性相结合。共性教案就是在同年级的教师中明确分工,每堂课由一个主备,写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与学的思路。过程以及练习设计等,形成活页教案、电子教案或备课手册。在共性教案的基础上,每个教师都应根据班情、学情、教情,对共性教案进行调整、补充、拓展,力争形成凸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并按教龄、教师取得学科荣誉制定分层备课。

方法三、电子备课,完善推广。为适应电子备课的要求,我们先后组织多次微机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文字处理、信息整理等方面。要求3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制作演示文稿、每单元上交的创新教案要附有设计好的课件。教师将教案上传,学校利用网络定期进行检查。教务处把优秀教案及课件发布到校园网上同时并建立资源库,供大家资源共享。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件制作,参与资源库的开发,拓宽教师的思路,使教师的教学领域更宽更广,层次更高。

备课改进实践:备课改进落实

通过多次研讨,交流,根据“备课改进”新标准,制定相对应新模式,让全体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学校把周二行政教学调研工作重点放在备课改进工作上,开展了多种形式调研活动。比如:各行政到自己联系段蹲点办公,检查备课、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新备课方案实施情况,并形成书面汇报材料。教导处组织多次校区调研,把备课和听课结合起来,对常态教学进行管理和指导。看老师在备课中是否把改进新理念内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意识,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目标是否达成,一年来我们欣喜地感受到我们的老师已经把改进意识贯穿于备课全过程,有了这种意识,在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形式组织等方面自觉以新理念为指导努力让课堂充满活力,传递出新课堂的清新气息!我们定时组织召开学科试点组经验交流会议,结合检查情况和行政的调研情况制定问卷调查表再进行备课改进工作问卷调查。各校区教导处对校区备课改进实施情况进行了梳理、小结。总之,通过各种形式,多渠道了解、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为教学管理提供依据,针对存在问题,校指导小组及时进行指导、帮助老师解决问题。

备课改进拓展:备课改进促发展工作中将备课改进融入到教学竞赛中,各学科组开展了三备教学设计赛,“关键问题”解决为主的团队滚雪球活动,前置性作业设计赛等多项比赛,使老师在不断的磨练中进一步了解“备课改进”中“改进”的究竟是什么——“改”的是传统型备课的繁琐低效,“进”的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深刻理解,教师在浓浓的教研氛围中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许多教师改变自己对于课堂的固有的“师本位”“教材本位”思考方式,体现着“紧扣关键问题”的备课思考,实践着以生为本的实效课堂,自觉地投身到这项改革中去,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向全校征集优秀课例,要求每一位老师将自己认为的最优秀的课例传至校园网资源库期末进行评选,按不同学科学科集结成册,为后续工作积累经验。

猜你喜欢
教案学情本课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