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通感”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

2019-10-21 17:45王玲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王玲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与不断深化,原有的一些教学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美术课程教学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学生全面发展”旨在改变过去的灌输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者首先分析了“审美通感”的文字和本质,然后结合“审美通感”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最后结合教学实践,重点分析了其在初中不同类型艺术课教学中的应用,希望通过有趣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以期达到好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审美通感;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审美通感”

从字面意义上看:“通”指普遍;“感”指感觉、体会。“"通感”就是人们在已知事物的基础上,产生不同感觉间的共鸣。“审美通感”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感性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艺术课堂学习中不会感到乏味,增强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来加强对美术课程的研究。钱钟书在《旧文四篇》中提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这种心理感觉丰富了人们对情感的感知和对事物个性的理解。

二、“审美通感”的应用价值

“审美通感”教学模式允许学生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互动和联想的基础上加深对客观知识点的使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感知美术,并在美术课堂中调动大脑的记忆,产生一种感觉上的共鸣以获取知识。“审美通感”的教学形式能将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师生互动趣味活动等很好地结合起来。

因此,把“审美通感”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是可行的。以“审美通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记忆,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知识,另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识,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审美通感”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1.“审美通感”案例一

《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是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教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革的体现,具有综合各学科知识的特点,意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识手绘线条并实际运用的能力。

在这一课的教学上,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可以运用视觉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展示照片、物品等,使上课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接下来,教师将图片与视频相结合,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这种先引导、启发学生,然后让他们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更能让学生明白手绘线条图像具有叙事、记录、交流、抒情等多种功能和应该注意手绘线条图像的逻辑联系。随后,教师通过触觉刺激学生的感受。学生用手触摸物品并猜出其名称的游戏环节,能够让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同时,教师的奖励也是激发学生勇于表现的一种手段。学生主动思考,师生积极互动,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最后,再次以视觉刺激学生感受,以视频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

这一课主要运用视觉、触觉感官的教学方式,它旨在促使学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实现自我展示、交流和情感表达。

2.“审美通感”案例二

《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是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课程中的色彩基础知识课之一,主要知识点是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认识色彩的多种面貌,用色彩进行表达。在该课中,笔者认为可结合以下三点展开“审美通感”教学。

第一,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可以使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热情,并激活课堂气氛。第二,通过视觉感官深入教授课程。首先,让学生观看冷暖色彩的图片,感受由色彩引发的情感联想,并尝试运用合适的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其次,播放与色彩相关的视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最后,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所引发的不同心理和情感变化,学习如何用色彩丰富心灵和生活。第三,通过听觉感官进行创作。教师播放不同的音乐,将美术与音乐联系起来,通过节奏的快与慢、音调的高与低等,让学生体验色彩带给人的不同心理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这一课主要运用视觉、听觉感官的教学方式,意在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色彩内涵;同时,让他们能够巧妙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审美通感”案例三

《戏曲与美术》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其课程综合性较强,同时充满趣味性。本课中所涉及的古戏台、戏装、舞美以及戏曲题材的美术作品,会带给学生不同于以往的新鲜审美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通感”在《戏曲与美术》一课中的应用,笔者认为,首先,采用视听综合教学方法。教师让学生欣赏戏剧视频,让他们以学唱和表演的形式加深对戏曲文化的理解。其次,通过视觉感官欣赏不同形式的戏曲元素,如剪纸、年画、皮影、泥塑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元素在戏曲中的运用。最后,让学生利用戏曲元素,创作戏曲题材美术作品。

这一课主要通过视觉、听觉感官的运用以及表演的趣味教学形式,意在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戏曲知识,感受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戏曲,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滋养自己的民族审美意识,提高综合艺术素养,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全面人才,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审美通感”应用于初中艺术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审美通感”的教学形式对教师的美育素质和美术知识要求较高。笔者对"审美通感"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作出初步的构想和探索,希望能够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实际教学中,进而推进我国初中美术教育的發展。

参考文献

[1]  苏文升.初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207.

[2]  唐双双.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8,(A1):173.

[3]  丛艳琴.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6,(12):171.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