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兰
摘要:下学语文教学的整体内容与德育学习思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基于教学内容为主的德育教学理念的合理化应用。文以载道,语文学科的德育性、人文性蕴藏一定的思想,使得语文教学与文化形成难以割裂的整体。小学语文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德育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小学生德育理念和人文理念的主要依据。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理念,可增强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以小学统编版教材教学内容为案例,分别从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情感互融、行为习惯养成三个方面对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德育教学;小学语文;渗透;统编版
1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思维与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同时在基础教育教学环节,应构建创新性的教学思维及教学思路,不断的加强教学实践,提升教学理论的合理化应用。语文教学作为我国母语教学,具有德育渗透的优势,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具有人文性、蕴含丰富德育素材的广泛性和生动、具体性,以上也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由此也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承担了更多的任务与责任。如何借助语文教学内容,提升小学生自身对于德育的认知水平,增强认知能力,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关键,应引起小学语文学科教师的重视。
2 德育渗透,注重与语言文字训练相结合
在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及教学思维,可以加强相关知识体系的合理化应用,构建基于创新为主的相关知识体系的合理化应用。文章内容是作者自身情感的外露,抓住文章中语言文字的字、词、句真正含义的重要途径是与听说读写进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作者自身的情感,并由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和掌握到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的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首先,由教师利用雨果的名人名言导入新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读文识字,自读课文并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随后查阅工具书或由教师随机指导,最后小组交流。比如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阅读“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教师提炼出“举世闻名”一词,询问學生此词的含义是什么?此名说明了圆明园为世界著名。然后由教师指导并讲解圆明园被烧毁的原因,这样先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然后再分析被烧毁的经过,让学生感受到了外国侵略者的可耻行为,增强了爱国热情。
3 德育渗透 注重与学生情感相结合
小学生的学习和模仿能力较强,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应从感性认识上着手,小学语文教学是激发学生认知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调动情感的互动交流,实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每次语文课程学习的参与都变得自主和感兴趣[3]。例如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一课的过程中,利用观看视频,课题导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汇总,与学生形成互动,“大家看过《地雷战》吗?还记得那些抗战英雄吗?”让学生了解到本课的学习与抗日战争有关,此时教师迅速描述时代背景,着重提炼“大扫荡”、“实行野蛮烧光、杀光和抢光的三光政策”等内容,顺势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侵略敌人的罪行,并能够产生一定的仇恨情感。其次要让学生先通读全文,并分组展开讨论和交流,同时提炼出“奇迹”、“不平凡”等字词,让学生体会到地道战中我国抗日英雄不仅能够英勇作战,同时能够利用自身的智慧,挖建地道,加强防守,树立坚强的攻击堡垒,不仅能够实现保护自己,同时也能够抵御侵略的敌人[4]。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断提炼相关字词,升华学生情感,并能够感染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对地道战作战英雄的敬仰,同时能够深深体会到祖国的强大,使得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得到一定的升华。
4 德育渗透 注重与学生行为习惯相结合
爱国教育、社会意识等是德育教学的主体,但不是全部,德育教学渗透中的关键内容还包含小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针对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教育教学的关键就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联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例如在看图说话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看图后,学生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也会说出难以统一的答案,这个过程中,不能够禁锢学生的思维,应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虽然大相径庭,但是都有道理。这样就加强了学生求异思维学习模式的建立。同时,在语文课堂看图识字环节教学中,例如“进、出、开、关”四个字的理解,在学生读懂这四个字的含义后,随机邀请四名同学进行课堂表演,通过表演告诉全班同学要按秩序出行,学生上台表演要记得说“谢谢、再见”等词汇。这样能够让学生理解遵守课堂纪律,文明礼貌用语的意义。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及教学能力应结合当前个人习惯的养成,不断的适应当前教学思维及教学氛围的营造,切实加强基于创新应用为主的相关知识体系的建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德育教学理念,能够在提升小学生德育教学渗透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效应,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的高效提升。鉴于此,本文分别从语言文字训练、个人习惯养成和学生情感融合三个角度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高述佳.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5):69-69.
[2]房文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扬州大学, 2016.
[3]石哲菁. 古诗文诵读: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力的有效途径[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10):47-47.
[4]鲁会丽. 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召——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初探[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2(7):177-177.
[5]张晓培.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策略探微——以《第一次抱母亲》教学为例[J].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8(2):66-66.
[6]张瑾. 浅析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现状及改进对策[J]. 考试周刊, 2017(96):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