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琮骅
摘要:非洲猪瘟是家猪及各种野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的急性传染病。而非洲猪瘟的早期临床症状与普通的猪瘟症状类似,因此不易被发现。非洲猪瘟的盛行会对国内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打击,对食品安全供应、国家经济状况等方面造成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养猪业;急性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4.028
0引言
非洲猪瘟具有发病急、病程短、感染死亡率高等特点,OIE将非洲猪瘟归类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中的一种。非洲猪瘟对全球养猪业的造成的危害巨大,我国作为生猪养殖大国,养殖数量约占全国存栏数量的50%,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会导致我国的经济受到较大的影响。
1病原特征
非洲猪瘟病毒属非洲猪瘟病毒科,是一种由细胞质复制产生的结构复杂的DNA双链病毒。非洲猪瘟的特性兼具痘病毒及虹彩病毒的部分特性,传播方式有多种,非洲猪瘟病毒的生存能力较强,可在低温暗室的血液中存活6年,可在常温中存活数周。非洲猪瘟的病毒粒子直径为175?215 nm,该病毒可寄生于蜱虫体内,并随之传播。目前发现非洲猪瘟的血清型只有1个,其中包含24个基因型,基因组的大小为170?193 kbp[1]。非洲猪瘟的基因亚型分类可根据该病毒的编码为p72蛋白的B646L部分的特点进行判断[2]。
2传播方式及传染源
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猪,感染猪又分为发病猪及病毒携带猪,这类猪的体内含有滴度较高的病毒,而病毒在猪肉中的存活时间较长,因此被感染的猪肉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3],猪肉制品也可通过运输进行远距离的传播。
3存在的问题
3.1缺乏临床诊断能力
大多数基层养猪场户缺乏专业的诊断知识,且其养殖场地大多在乡村,而一般的乡镇村基层的兽医的专业知识有限,且缺乏一定的临床诊断能力,加上非洲猪瘟属于外来新发疫病,基层养猪户及基层兽医对此更是缺乏了解,因此,在临床上无法进行正确的诊断。而防疫的主导力量是防疫员及官方兽医,若无法第一时间准确诊断出疫病,则无法采取相关的防疫措施,造成疫病的大规模传播。
3.2安全防护措施
在防疫工作中,生物安全防护是关键的一环。但生物安全防护正是大多数基层养猪场户所缺乏的,在大多数基层养猪场户的养殖场中,人、车、货均可随意进出养殖场。还有很多养殖者抱着侥幸的心理,对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做不到位,养殖场内的卫生环境较差,促进细菌的滋生[4]。尤其是在引种、出栏、补栏等过程中,未及时进行消毒,为非洲猪瘟的传播提供便捷的途径。
4防控对策
4.1加强知识教育
在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后,应立即开展知识教育,加强建设基层的防疫队伍。各地域的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培训,学习非洲猪瘟的防控技术,提升基层防疫站、基层兽医对非洲猪瘟的认知,使基层养猪户了解非洲猪瘟爆发的严重后果。重点加强培训基层技术人员的消毒意识、发现病例、监测、无害化处理等专业知识,使相关人员对非洲猪瘟的临床诊断能力有所提升,以便能及时发现非洲猪瘟并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基层养猪场户能早发现、早识别非洲猪瘟、早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早日进行病毒的监测工作,可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发展。同时,相关部门还可通过发布防控手册、防疫通知书或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途径传播防控疫病的知识。
4.2完善饲养模式
养殖场户应做到封闭式养殖,尽量选择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禁止采用放养散养的模式。在放养和散养过程中,家猪可能接触到染病的野猪,同时家猪在散养或放养中,可能会食入携带病毒的垃圾食物,因此,最佳的喂养方式是封闭式喂养。同时养殖户在养殖中应尽量做到不补栏、不引种,若确实需要引种,则应在正规的防疫管理中心引进正规场户的生猪,在引进前需到防疫中心进行防疫检查,确认生猪未感染未携带非洲猪瘟后再引种,将生猪引进后,不能立即混入养殖场的猪群中进行喂养,需将其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认该猪无异常后再将其引入育肥猪舍[5],禁止养猪场户从非洲猪瘟的感染高发地引猪。
4.3做好生物安全管理
由于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因此,加强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及开展无害化处理染疫动物是阻止疫病传播的关键。猪的饲养禁止将餐余垃圾及泔水作为猪养殖的饲料。餐余垃圾及泔水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即使经过高温加热也无法完全将其杀灭。据相关研究表明,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携带该种病毒的泔水,在用这些泔水饲养猪后,将病毒传染至生猪体内,养殖户应选取正规的喂养饲料进行猪的养殖。当养殖所在地区出现非洲猪瘟,可将兽用的多种维生素混合人喂养猪的饲料中,使猪的机体免疫力提升,降低染病的风险[6]。同时,物品及外来人员的进出应严格做好消毒防疫工作。若需要进入养殖场中,则需在消毒后更换养殖场工作服才可进入,避免病毒的传播。
4.4科学防疫
养殖户应严格按照所在地的动物防疫中心的指导,开展疫病的预防工作。根据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要求,养殖户应履行强制的免疫责任。在当地防疫人员进行非洲猪瘟的监测工作时,养殖户应当积极配合,预防疫病的传播。养殖户在养殖中,应注意在养殖场中定期开展猪的健康检查,密切关注养殖猪的健康状况,若养殖猪有精神不佳、食欲不振、皮肤发红及体温升高等情况出现,养殖户应做好进出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后,及时到当地的动物防疫中心进行报告,以便及时制定并开展控制非洲猪瘟的相关措施。若养殖户在养殖场中发现有猪死亡,首先进行报告,禁止随地处理。在官方防疫人员及兽医的指导下,将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死猪的处理地点应当选取远离养殖区域、饮用水保护区域及居民生活区的地方,挖取深坑后将生石灰撒人放人死猪,再撒上一层生石灰后進行掩埋处理,掩埋后使用消毒剂对深坑周围进行消毒。养猪户应掌握基础的非洲猪瘟防疫知识。养殖户应仔细辨别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与普通猪瘟的症状的差异,尤其要注意已接受过普通猪瘟疫苗注射的猪,若已经接受过猪瘟疫苗注射的猪出现了猪瘟的症状,如腹泻、便血或突然死亡等症状时,养殖户应提高警惕,即使无法分辨,但只要是疑似非洲猪瘟的出现,就应及时向防疫部门汇报异常情况,将病猪进行隔离,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
5结束语
非洲猪瘟的传播具有较大的危害,不论是食品安全方面或经济方面,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养猪场应做好相关的防疫措施,意识到非洲猪瘟的危害性,做好全方面的防疫工作,减少非洲猪瘟的传染风险。
参考文献
[1]肖胜南,王瑾,王淑艳,等.浅析基层非洲猪瘟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兽医杂志,2018,54(9):112-114.
[2]陈佳杰.浅谈新时期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8,37(17):44-45.
[3]高立馨.浅谈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北省承德市A镇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例[J].经济师,2018(12):34-35.
[4]尤万辉.浅谈基层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和政县三合镇为例[J].甘肃畜牧兽医,2018,48(4):46-47.
[5]张广超.浅谈基层综合文化站的发展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以山东省商河县为例[J].人文天下,2018(9):40-42.
[6]王轶晗.浅谈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监督工作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11):1 404-1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