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论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探究

2019-10-21 16:03周钰荣
黄河之声 2019年17期
关键词:辩证法

周钰荣

摘 要:马克思主义文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和美学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整合各种文学理论的核心。本文以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为例,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认识论和辩证法对艺术表演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唯物观;反映论;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文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和美学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论即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前提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考察文学艺术现象的理论结晶。

一、马克思主义文论结合唯物观在《唱支山歌给党听》演唱艺术中的体现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首先是由普列汉诺夫提出来的,他在1899年写道:“我深信,从此以后,批评,更确切些说,科学的美学理论,只有依靠唯物史观,才能前进。”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马克思说:“整个社会生活被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同样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被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这一过程,不是人类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恰恰相反,是人类的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唱支山歌给党听》是我国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才旦卓玛在1964年的“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唱此歌,一鸣惊人。多年来,《唱支山歌给党听》已成为亿万儿女表达对党,对祖国无限热爱的一支歌曲。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的关系,即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且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能够使客观事物往积极的方向发展,若是错误的意识,客观事物的发展则会受到阻碍,我们要着重意识的作用,注意精神力量。一首优秀的歌曲,能够激发人民群众对党的热爱,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体现出来,进一步促进了人民群众对党的热爱。

二、马克思主义文论结合认识论在《唱支山歌给党听》演唱艺术中的体现

在建国初期的美学大讨论中,大多数美学家都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我们要坚持物质对于意识的根源性,这是列宁的反映论,他提出了任何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从列宁的反映论原理来看,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辩证发展的,而不是机械的;是主观能动的,而不是客观不变的。所以,我们既要注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注重人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告诉我们: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两者为辩证关系。首先,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基础是实践,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其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接受过专业、系统学习与训练的综合型音乐人才,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丰富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而且对众多演唱曲目的背景、内容、演唱技巧有详细的了解,懂得如何去恰当地表现音乐。但是,这些理论知识与演唱技能在演唱实践中能否得到很好的体现,就需要通过演唱活动来验证。通过各种艺术实践,如参加演出和比赛等活动,演唱者可以通过艺术表现来体现音乐的内涵,但能否体现到位就要以实际的演唱效果来评判。正是这样的亲身体验让演唱者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演唱经验,再将这些难得的经验或教训进行总结,把它改良成更合适的处理方法来指导下一次的实践。由此可见,正确的理论、经验将对我们的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错误的理论、经验对我们的实践起阻碍作用,取得事倍功半的消极效果。对于正确的、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理论、经验,我们就要坚定地继承下去,相反我们则要进行改正、克服,坚持在艺术实践中寻求、把握和发展演唱真理,不断进行理论创和实践创新,以便更好地指导下一次的演唱,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唱支山歌给党听》由任桂珍首唱,后来才由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当时,才旦卓玛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听到这首歌后,觉得它简直就是为她这个藏族翻身农奴写的,于是就请教她的老师、著名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如何演唱这首歌曲。正是由于多位艺术家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发展认识,才能使《唱支山歌给党听》获得巨大的成功。

三、马克思主義文论结合辩证法在《唱支山歌给党听》演唱艺术中的体现

整个美学史表明,美学思想的争论往往是哲学思想争论的折射,笼统地说,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先,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其次,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统领部分,这要求我们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同时,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还要注重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唱支山歌给党听》歌曲呈“ABA”三部曲式。第一段具有“山歌”的抒情性,一往情深地唱出发自肺腑的心声,表达了一个革命战士对党的无限热爱。进入第二段后,音乐逐渐变得悲愤,字句铿锵有力,声调如泣如诉,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在旧社会所遭受的苦难。随着速度的不断加快,歌曲节奏变得激昂,一个革命战士对旧社会的满腔仇恨从旋律中迸发出来,并把革命军人永远跟共产党走,将革命进行到底坚强信念得以充分表达。第三段又回到第一段的热情和亲切之中,再次表达出“我把党来比母亲”的真挚情感。歌曲的结束句则使这一情感进一步得以升华。值得一提的是,《唱支山歌给党听》并没有完全运用“山歌”风格,而是采取了一种戏剧性的写法。整首歌曲充满力度的对比、节奏的对比、音调的对比、情绪的对比。歌曲各部分之间的这些对比,正是歌曲的成功所在,使得歌曲整体表达了雷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一个军人把党比作生身母亲的真挚感情。

[参考文献]

[1] 侯党生.《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故事[J].党史纵横,2005,03.

[2] 马龙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现状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 2007,10.

[3] 崔传爱,刘瑜.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J].黑龙江史志,2010,01.

猜你喜欢
辩证法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浅谈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哲学思想
浅议曹操人物维度塑造的辩证法分析
平等的悖谬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独特视角 辩证建构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及其问题解析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辩证法” 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冶关系检思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