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协奏曲中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关系

2019-10-21 16:03李佳昱
黄河之声 2019年17期
关键词:重奏柴可夫斯基协奏曲

李佳昱

摘 要:协奏曲中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关系是平等的,两者在乐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变化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独奏乐器与乐队在演奏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研究独奏乐器与乐队在协奏曲中的相互关系,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表现内容,还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本文将以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例,研究小提琴与乐队的关系,分析作曲家创作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关键词: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

一、主从关系

(一)以独奏为主,乐队为从

运用此种手法,突出独奏乐器的演奏,乐队则以伴奏身份出现,丰富独奏乐器的和声色彩。在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以独奏为主,乐队为从的手法运用广泛。尤其在呈示部,大部分是以独奏小提琴为主奏,乐队则处于伴奏。

在独奏小提琴的演奏中,乐队的伴奏丰富了旋律的和声,使流畅的旋律线条具有立体感。乐队的和声对位丰富了乐曲的音响效果,加强了乐曲的感染力,使独奏小提琴的旋律更加丰满。乐队的伴奏是独奏小提琴演奏时潜在的动力。

在呈示部副部主题出现后,第一句主题与第二句主题有不同的伴奏音型。第二句的改变是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将节奏型由八分音符变为十六分音符。这一改变,使两句相同的主题演奏出不一样的效果,也体现出了副部主题具斗争性的和不稳定的特点。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呈示部中大部分用独奏小提琴来担当主奏,演奏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旋律以及连接部的华彩,充分发挥了小提琴作为独奏乐器的优势,很好的展现了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优美的旋律线条。但是,当独奏小提琴做主奏时,乐队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没有乐队伴奏,独奏小提琴的旋律会变得单薄,缺少生机和内在动力。

(二)以乐队为主,独奏小提琴为从

在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乐队作为主奏声部的情况并不多,但是每次出现,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乐曲中,乐队作为主奏,独奏小提琴作为衬托的情况只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呈示部,一次是在再现部。当乐队作为主奏时,仅是乐队中的某些乐器担任主奏,其他乐器仍然处于伴奏状态。而此时,独奏小提琴的声部势单力薄,要想与庞大的乐队抗衡,就要依靠速度极快、音区跨度极大的演奏方式,这样独奏小提琴的声部才不会被乐队淹没。

在呈示部中副部主题第五次出现时,旋律由第一小提琴和第一长笛演奏,独奏小提琴则以炫技演奏出现在乐队之上做陪衬。此时,并不是整个乐队一起奏旋律,除了第一长笛和第一小提琴,其他乐器依然在和声对位。这样,之前乐曲中独奏小提琴和乐队的两个声部,变为了独奏小提琴、主旋律、和声对位三个声部。声部的增加,丰富了音乐的内容,更体现了副部主题矛盾冲突的激烈化。乐队作为主奏,独奏小提琴作为从属时,乐曲的气息更加宽广,对比更加明显,是表现乐曲具有戏剧性矛盾冲突的有利手法。

二、并列关系

(一)以复调为基础的重奏关系

重奏手法是协奏曲中最常用的,因为这种手法可以体现协奏曲竞赛的特点。重奏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富有变化。在此曲中表现为模仿性重奏、穿插性重奏、对比性重奏三类。

1.模仿性重奏是由相同或相似的旋律和音调在独奏乐器和乐队之间模仿而构成的,在本曲中,是指solo与乐队个别声部的对位模仿。

2.穿插性重奏指音乐材料在二者间穿插出现,构成交替、对话、衔接、呼应的方式。所穿插的材料可能是短促的和弦、短小的动机、乐句以及小片段等。乐队或者独奏小提琴穿插的短小动机,在音色、音区、力度等方面与原有的音乐形成对比,适合表现矛盾冲突激化的乐段。

3.对比性重奏是指独奏小提琴与乐队各自有着独立的,内容形象截然不同的,形成对比的二重奏关系。再现部283~292小节,独奏小提琴用跳弓演奏三十二分音符的三连音,音符跳动大,节奏紧促。相对来说,乐队演奏的加入空拍的三十二分音符,听起来要轻松许多。这样一紧一疏的搭配,加强了乐队与独奏小提琴的对比。独奏小提琴与乐队的重奏,突出了两者具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加强了乐曲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二)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并列关系

独奏小提琴与乐队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并列关系,体现出两者在演奏中统一的一面。这一手法在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協奏曲》第一乐章中可分为两种形式:1.相互平行进行;2.齐奏。

相互平行进行的并列,指独奏小提琴与乐队的某组或某件乐器采取平行方式进行,两者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构成统一整体。齐奏并列关系,指乐队与独奏小提琴一起演奏相同的乐段。再现部的尾声部分(324~331小节),乐队与独奏小提琴共同演奏连续大切分音,大气磅礴,震撼人心。

在全曲最后三小节,乐队与独奏小提琴大齐奏,汇成强大的音响,使全曲的结束更加辉煌。尾声部分多次运用独奏小提琴与乐队齐奏的方式,体现了奏鸣曲式要求统一的思想。乐队与独奏小提琴一起结束在主和弦上,体现了调性的统一,为第一乐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结语

协奏曲中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关系变化,是音乐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表达乐思,渲染氛围的重要手段。作曲家运用独奏乐器与乐队的主从关系、并列关系、分离关系,构成一整部充满戏剧性、抒情性、风俗形、史诗性和富有诗意的音乐内容。正是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关系不断的变化,才造就了协奏曲音乐形象突出、鲜明、简朴、富有概括性、冲突性的特征。

通过对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协奏曲中,作者充分利用主奏乐器与乐队关系的变化来表现协奏曲中的冲突性。两者关系的变化,是推动乐曲向前发展的动力,为表现乐思、凸显矛盾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鲁.协奏曲创作表现手法的特点[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1983,04.

[2] 高源.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风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3] 马晓鸥.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演奏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1.

猜你喜欢
重奏柴可夫斯基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高校民族器乐重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春日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的难言之隐
琵琶室内乐中的低音琵琶演奏初探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莫扎特《F大调双簧管与弦乐四重奏》KV370第一、二乐章演奏分析
美丽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