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东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实现并举,其中德育为先。国家、社会、学校对于小学生德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主要以思想品德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为主,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意义重大。本文中,笔者主要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历,对小学道德与方法之教学进行细致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策略
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往往对出现意志力不坚强,或者是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程度不高的问题。为了帮助小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不良诱惑进行抵制,同时提升学生的自制力,培养学生从小遵纪守法,形成良好道德,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发挥了重要作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要遵循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将创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来。
一、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计
1.加强对课程的重视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是一门系统的学科课程,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这门课程很少受到关注。很多小学校确实开设了这一门课程,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课程的设计、实施等环节没有按照预期的计划完成,最终形同虚设。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需要加强对这一门课程的重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完善。
2.灵活运用教材
具体来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课程的特征,科学灵活地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需将教材作为参照和基本,并且在理解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打破教材的局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切勿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将教材的内容丝毫不变地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阻止教学目标的完成。单纯的说教会使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学生的叛逆心。因此,教师在运用教材时需要将本地区、学校、课堂的实际情况融合到教材内容当中,将这些因素作为教学的辅助。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
3.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学生们可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有课堂的参与感。在对某一主题进行集中讨论时,学生可以积极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分享自身的看法,促进学生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形成。例如,教师可以针对社会上比较常见的焦点问题来组织主题性辩论赛。就如“老人摔倒是否要扶”之类的话题,同学们根据自身所持有的观念来分小组,以辩论的方式来加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最终由教师总结。这样一来,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会得到提升,正义和理性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学生心中,这就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目的。
二、善于利用生活素材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自由度较高。这里主要是指教学素材、教学方式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调查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然后结合教学实际来组织教学。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广泛地应用生活当中的素材来充实教学内容。例如,有些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并不强,对网络环境的认识不深,往往会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此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现象来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要结合“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等方面来进行。教师可以多举一些身边的正例和反例来进行说服教育、榜样教育,最终使得小学生能够认识到注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克服自身网络成瘾的坏习惯。学生们生活中的例子更能够接近他们生活,完善学生的认知,最终实现道德與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积极组织社会活动
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创造直接经验,最终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且严于律己。教师在进行“感恩”主题教学时,如果通过教师的讲授法来讲解感恩的重要性,告知学生应该如何进行感恩,那么教学效果不会太理想。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教育。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敬老院,给老人送温暖”的活动。小学生亲身来到敬老院,感受老人的生活,给老人表演才艺,陪老人聊天。这些活动会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走入老人的内心,体会老人的感受,理解老人的不易,进而学生们也会将这种感情迁移到自己的家人身上,从而学会感恩。又如,一些小学生会通过电视、电脑等媒介看到一些不良的社会行为,包括打架斗殴、吸烟酗酒等等。他们的模仿意识较强,往往会学习这些不良行为。学生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他们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而且自我的约束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带领学生参加相关主题的讲座,观看相类似的文艺表演,让学生们转变错误的价值观,了解基本的法律约束力,提升法律意识。最终摒弃不良的行为,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结合其他学科来共同进行,发挥其他学科在不同方面的优势。这样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语文学科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来引导学生了解是非对错,同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来实现品德教育。对良好的品德进行表扬,对不良的行为进行批评,这样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课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的教育,根据相关的史实,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明确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培养爱国情感。这样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延伸和补充。
五、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看似不重要,实则影响深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针对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和实施这门课程。尽量让学生们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进而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来。教师通过科学地组织教学、举办活动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以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为目标,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叶迎.课程整合:让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再空洞[J].教育家.2017(30)
[2]黄雅芳.《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法浅析[J].吉林教育.2017(01)
[3]张雨虹.浅谈法制启蒙教育对规范小学生行为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
[4]刘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探索[J].理论导报.2006(10)
(作者单位: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铁列克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