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君
摘 要:在朗诵的过程中需要清晰的应用文字,声情并茂的将作品转化出来,深刻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本文通过具体论述朗诵表演的情感体验,旨在为深入了解朗诵表演的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朗诵;表演;情感体验
朗诵是一种语言艺术,所以朗诵的体裁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现象。其中,诗歌、散文和寓言都可以纳入到朗诵的范围内。然而,在朗诵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作者的文学作品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充分调动起朗诵者的情感,由表演者进行再创造而达到表演的效果。朗诵表演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表演者将文字直接转化成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样不仅仅只是将字读出来,更需要说出情来,以情动人。
一、感悟作品,把握基调
通常将谱曲作品的主旋律和主调子称之为是基调,而在朗诵的过程中,其基调主要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情调,指的是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态度。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朗诵效果,便需要深入了解朗诵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深入揣摩作品所表达的思绪和感悟,再紧紧围绕作品的感情基调调整朗诵方法。然而,为了更加准确的把握作品的基调,便需要深入了解作者创作文学的背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作品的情感生动完美的表达出来,真正做到声情并茂。
(一)诗歌朗诵表演
在朗诵表演的过程中,通常以诗歌题材为宜,其主要是因为诗歌题材的作品语言精练,意境深邃。一首好的诗歌能够让人真正感受到浓郁的韵味,营造出生动感人的意境。其中,意境是一首诗歌的灵魂所在,而意境又主要指的是作品通过描写某一种事物所创造的形象鲜明、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样能够给受众在思想上产生较强的感染力。例如,当我们在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时候,因这首诗歌是现代文学作品中非常优秀的作品,被广大文学爱好者称道,常常被选为朗诵作品。其中,一句:
轻轻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在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出现了“轻轻地和悄悄地”的文字字眼,相互呼应,这样在朗诵的过程中能够达到反复咏叹的作用,以此增加整首诗歌的美感,逐步构成轻盈柔和的主旋律。这首看上去非常普通的诗歌,在朗诵的过程中将抒发者和表演者的情感稍微进行加工处理,便能够产生较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整首诗歌所创设的意境幽静柔美,令人心驰神往,声音渐渐的隐退消失,让人感觉到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渐渐远去,深情寓于景中,让广大观众能够真正体会到诗歌表达的意境和眷恋之情。
(二)散文朗诵表演
由于散文的语言非常自然流畅,所以散文语言比诗歌语言更接近生活,各个段落之间也比较连贯,在朗读的过程中不受韵律的限制。这样散文朗诵更贴近朗读者的生活。其中,散文朗诵的关键在于感受作品中所描述的人与事,好像是自己亲身体验过一样。这样在朗诵表演的过程中将不再是强制性背诵,而是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倾吐出来。由“要我说”演变成为“我要说”。
例如,当我们在朗诵高玉宝《我要读书》时,其中的一句:玉宝心中就好像是心中油煎一样,抽抽噎咬地说:“妈,我,不……读书了,回家吧……”。针对这句话中的“不”和“回家吧”后面的省略号,朗诵表演者在情感上需要进行心理停顿处理,而停顿是声音上的静止,并并不是指思想感情上的休止,所以很容易引发观众的注意,让广大受众在思想感情上朝着高潮发展。这样在感情上呈现出不平静的状态,内心活动非常丰富,既有真实的感情作为基础,又有充分的内在根据。朗诵者在朗诵的过程中,所表达的感情非常激动,语气不平静,其传达的真情实感能够深深的打动观众,为广大观众预留出充足的感受时间。
二、内心感受,表达情感
为了增强朗诵的感染力,便需要诱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其中,感受是广大人们对实际事物所作出的情感反应,所以为了在情感上与听众产生共鸣,其最有效的方法是感受作品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为了增强朗诵的感染力,便需要朗诵者自己的内心激发情感波澜,并采用良好的朗诵技巧来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唤起听者的共鸣。这里所提及的情感波澜,主要指的是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人生阅历中的情感体会,所树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尽相同。同时,对生活不同的感受又将直接影响到朗诵者对不同朗诵作品的把握。因此,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将作品的情感表达出来,便需要朗诵者更加细致、深入的揣摩作品的内容,坚持以作品描绘的意境作为朗诵过程中的情感出发点,这样朗诵者通过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将快速触发听众的情感。同时,在朗诵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作品的节奏调节感情,坚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从而让广大听众能够更加深入的感受到朗诵者的思想情感。
总之,在朗诵的过程中,情感体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尚未将朗诵作品的情感表达出来,整个朗诵过程将缺乏感染力。因此,在朗诵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合理的朗诵技巧来调动内心的情感,并采用修饰和支撑的方法对情感进行处理,以便让朗诵作品的情感能够更加充分的表达出来,从而更好的满足“音美、形美、意美”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范金胜.真实体验情感,提高”自然”朗读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2017(17):76-77.
[2]乔翠阳.从朗诵《人民万岁》谈朗诵作品經典的再塑造[J].中国文艺家,2018(4).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