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红
摘 要:随着近几年体质测试的实施和推广,我们不难发现耐力跑已然成为学生最头痛的一项,更甚至于体育课堂上短短的一两圈课前热身跑就让孩子们闻之色变。为何学生会对耐力跑如此反感,以至于一听到耐力跑就露出厌烦的表情。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做了一系列研究,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课堂实验、查阅文献等方法,阐述了学生对于耐力跑的反应和态度以及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恐惧耐力跑,论证了通过营造恰当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对耐力跑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耐力跑;通过改进跑的方法,一改以往枯燥的耐力跑方式,可以运用一些趣味耐力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克服对耐力跑的恐惧。最终得出了体育课堂是一个范畴很广的技能、知识的天地,对于如何开展体育课堂的教育工作,我们都应该多方面地考虑影响体育课堂的前后因素将落脚点要放在“终身体育”上,逐步提高要求,从而培养参加耐久跑的习惯,让耐久跑走进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耐力素质;原因分析;教学策略
正文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耐力素质练习——中长跑等项目存在着恐惧、厌烦心理,甚至表现出没兴趣,严重影响了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城镇学生尤其严重。并且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学生在升旗过程中忽然晕倒;在连续跑上400米之后,气喘吁吁,甚至坐地不起;在每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耐力跑成绩明显低于其他项目考核成绩等。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和成绩,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
缘起——情景再现
又到了高年级50米*8考核的时节。对现在学生的此项素质,我心里没有底,但是经过此前2个月的刻苦训练,相信我的学生一定会取得让他们自己满意的成绩,对得起他们为此付出的汗水。
第一个考核班级由于2個月前的摸底考核非常不理想,没有几个人合格,所以学生们现在很紧张,此时的唯一想法就是只要能及格就行了。
哨声响起,四组学生都得到了满意的成绩,只有一位学生没及格。站在一边看的学生开始嘀咕:“老师的秒表是不是坏了,怎么都跑这么好啊”。
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个月前的那一幕,开学不久,对于新接手的这个年级学生的耐力素质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对他们搞一次50米*8的摸底考核,以便后期针对性的训练,使他们的耐力素质能够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结果让我震惊,让我大失所望,全班四十多个人仅有3个人及格。然而就在我收标志桶的时候,发现了问题,凭着经验感觉这个50米的跑道距离较长,后来测一下,发现起点和终点的距离是60米。之所以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是因为这是我们刚换的新校区,凭借经验以为和原来学校的场地一样是50米的跑道。这下我呆掉了,刚刚这个班的学生如果去掉多跑得80米距离,绝对不会是这个成绩。我应该对我的失误向学生道歉,可是突然我的脑海中想到自己曾经训练时都是多跑一些距离,比如200米,教练往往让我们跑250米,所以每一次真正跑200米的时候,就显得很轻松了。所以,对于接下来的五年级其他班,我决定还是让他们跑这样的距离,但是我不会跟他们明确地说是测50米*8,而是换成耐力测试。当然,其他三个班测下来的结果与这个班是一样的,学生们面对这一结果,只有按照我的要求苦练才有可能去获得“及格”。
所有学生考完后,都很满意。在总结时,黄小琪同学突然发难:“Y老师,你让我们跑这么多是虐待儿童!”我笑了,解释道:“为了能让你们有一个好的体能,我没有办法啊,如果两个月前的摸底考核是在正常距离下测得的,你们大多数的同学在及格以上了,我后来的耐力训练,有些同学还会认真的去训练吗?你看这两个月,你们为了能够达标,努力训练,毫无怨言,所以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啊……,当然,老师让你们多跑了,确有不对之处,但也谈不是‘虐待吧,我这是‘善意的谎言啊,对此我向你们道歉,但是希望你们能明白我的苦衷”!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这一次他们笑得那么灿烂。
寻缘——原因分析
事后,我不禁对这次的事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学生为什么怕耐力跑?我用了“欺骗”的方法这样对不对?这样的方法能不能反复使用?还有没有其它方法,于是,我对任教年级四(2)班-四(7)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根据学生的调查问卷,表1分析了学生对耐力跑的认知与态度的原因:
1.目前小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时,在生理、心理负荷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意志品质差、缺少吃苦耐劳精神,自觉性不够、克服内在困难的能力不够,从而导致意志力上的障碍,当进行中长跑练习时,由于耐力跑的生理负荷较大易产生畏惧心理。
2.中长跑动作较单调、枯燥无味,练习方法和手段单一。其不像球类项目那样有竞争性、娱乐性,在内容上缺乏新颖,更多地重复那些机械的练习。练习后,当身体处于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不能尽快正确、科学地加以恢复和放松,使学生难以产生兴趣,更容易使学生对中长跑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致使学生积极性消退,兴趣减弱。
3.学生由于缺乏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体验,在中长跑练习前,大部分学生不愿做准备活动。认为做准备活动会消耗体力,从而造成“极点”出现明显,而且消失慢,由于生理上的酸痛,呼吸的急促,心率的加速,血压、血糖的升高,从而使他们产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4.现行学校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校领导在实际操作中却屡屡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另外,由于家长对体育的认识不足,造成学生在家无时间进行锻炼。他们认为孩子学好语文、数学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即使到了双休日,家长宁愿花钱让孩子上各种文化课的提高班或学画画、弹钢琴、学书法等,不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5.教材的安排情况与学生耐力素质也有密切的联系。从小学1~6年级教材安排看,水平一教材中安排了400——600米走走跑跑、400——600米一般耐力跑;水平二教材只安排了2个发展奔跑耐力的游戏;水平三教材中只安排了自然地形跑、3至4分钟定时跑、600至800米定距跑。这些安排显然使学生耐力跑练习时数是远远不够的。耐力素质是长时间锻炼的结果,缺乏连续性势必造成耐力素质差。
突破——我的一些做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的接受教育培养,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丧失,自觉性、积极性泯灭,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快乐体育是发挥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科学锻炼为原则,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练习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多练为重点,通过营造宽松欢快的练习环境和气氛,将跑步体验与快乐情感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克服惧怕心理,增强自信心,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真正做到既能达到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一、营造氛围——为跑奠基
1.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构造心理氛围
①让学生观看相关体育人物介绍、视频
由于小学生对于耐力跑的认知都比较表面,就认为耐力跑是长距离长时间的跑步,一提耐力跑就色变,于是出现了学生对于耐力跑的恐惧心理,没开始跑就腿软。针对这一现象我首先从心理方面进行教育,比如说,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进行一下跑前的心理建设,例举一些长跑运动员的优秀事迹,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他们勇于拼搏的士气;还有就是利用一些室内课给学生播放一些长跑赛事以及优秀长跑运动员的视频,让学生对耐力跑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营造更加良好的心理氛围。
②进行相关思想教育工作
思想教育工作是耐久跑教学的重要一环。学校体育具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学因素,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结合耐久跑教学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在耐久跑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坚持到底,才能完成联系任务,才能达到预定的要求。笔者曾对他所教学生跑中长跑时提出一个简单要求,不能在跑道上停下来,就算再累或再苦,也要坚持跑到老师面前请假,就怎么一个小小的暗示,看似很容易做到的要求,学生们没有了对成绩的压力,没有了对长跑的恐惧,只要坚持跑完……奇迹出现了,学生们跑出了自己意想不到的成绩,有的甚至说到:“老师,我终于明白什么是思想战胜一切了”。
2.给学生讲解耐久跑的知识,为学生提供生理准备
对于耐久跑过程中的“极点”现象,教师要给学生利用室内教学或者学生练习程中的反应及时讲解.不能让学生在跑动过程中,产生呼吸困难、胸闷、头晕等现象就认为是一种病理现象.导致学生产生惧怕耐心理。在室内教学或者结合学生练习过程中的反应让学生明白耐久跑的知识,要告诉学生“极点”是耐久跑过程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要告诉学生“极点”的产生原因,并告诉学生“极点”现象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如适当调整速度,加深呼吸等就会让“极点”现象逐渐消失。也要告诉学生,极点过后就是第二次呼吸,就会越跑越轻松,运动能力就会不断的增长。这样就会不断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减少学生对“跑”概念上的刺激。
3.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喜欢自己
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成效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所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引导、启发、教育、鼓励”,将“言、行、意、情”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平时多关心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心情不好时教师要及时疏导。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一种教学反馈,可以及时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改进方法——为跑加油
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充实的教学”。具体说就是体育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要有量和质的保障。为了符合这种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研究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怎样进行教学,把原来的“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1)运用图形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打破学生绕田径场做耐久跑练习的旧模式。改变练习环境,采用各种图形跑,发学生练习兴趣。例如:矩形跑、扇形跑、圆形跑、三角形跑、五角形跑……练习的具体方法有:可以让学生根据图形进行各种图形跑,可以结合操场中的篮、足、排球场或者羽毛球场等各种场地线条进行跑进。还有蛇行跑、螺旋行跑、对角线跑、八字跑等。使学生感到新颖好奇,激发学生的联系兴趣。
(2)通过接力游戏来增强跑的趣味性
在教学重复跑时。可采用接力法来组织教学。方法为:男、女生按体质状况分成各相等的四组(体强、体弱各二组),起点设标志组。各组间隔时间视距离远近而定,最后看那一组先跑完规定的次数到达终点即为第一名。同时也可以对落后或者失败的组进行相应的惩罚来增加运动量。这样竞赛性强的接力游戏,学生很容易忘却疲劳,兴趣和劲头就会更足,每节课的训练任务都会很好地完成。
(3)运用校园自然地形跑。
用校园内的走廊、小径、花坛、台阶等。将学生编成若干组进行跑进。(注意在跑进过程中的安全)。给学生创设一种情景:“我们在优美的公园里自由的奔跑”。由环境的变化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紧张的神经,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完成训练。
(4)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兴趣。
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组,在跑动距离上进行区别对待。如采取不等时跑、不等速跑,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合理掌握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让学生在练习中过度疲劳,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要将运动负荷控制在140—160次/分为宜,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运动负荷也要达到一定标准,让学生练有所获。在评价方面,不同体质的学生考核标准也要有区别。让学生尽可能的获得心理满足,激发兴趣。
三、因地制宜——为跑延伸
充分利用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天天跑步,每隔一周组织一次全年级、全校性质的越野比赛,也可以组织一些辅助性的耐力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练习耐久跑的兴趣。另外,对一些特体学生可以利用早上上学前、下午放学后、周六、周日等课余时间给他们“加餐”,让他们自己在家跳绳,每天坚持10分鐘左右,跳完绳后坚持20分钟慢跑或多做一些有助于增加肺活量的活动,从而提高自己的耐力。我们乡镇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变的地势进行定向越野跑,利用教师给出的地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任务,既提高了学生团队意识,又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耐力素质,可谓是一举两得,当然这项工作要特别注重安全问题。
后记——我们行进在路上
体育课堂是一个范畴很广的技能、知识的天地,对于如何开展体育课堂的教育工作,我们都应该多方面地考虑影响体育课堂的前后因素,当今的学生普遍怕苦怕累,缺乏一定的意志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自信、坚毅、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良好品质,尤其对耐力跑中会出现的生理、心理现象和应对的方法要详细地讲解,使学生在兴趣中进行练习,乐于参与其中。我们一线教师要将落脚点要放在“终身体育”上,逐步提高要求,从而培养参加耐久跑的习惯,让耐久跑走进学生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罗健雄.让“快乐体育”融人耐久跑教学.教学研究[Z].2003年第15期。
[2] 丁官波.提高中学生耐久跑兴趣的方法,竞技与训练[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