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2019-10-21 06:41韩洪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教育改革文化自信

韩洪华

摘 要: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把我国建设成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勇挑重担,负担起教书育人的基本任务。本文以一线教师的角度,论述如何引导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

關键词:民族文化 文化自信 教育改革 核心素养

著名哲学家张岱年说过:“如果一个民族具有优秀文化传统,而人们对之无所认识,也就无从萌生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厚重的文化积淀,这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源泉和思想根基,教育改革不能动摇中华文化的根源,尤其是传统文化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必须大力弘扬。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把我国建设成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勇挑重担,负担起教书育人的基本任务。尤其是一线教师,更要在引导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方面身先士卒,让中华文化的根深植于基础教育的土壤中,推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薪火相传。

一、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夯实道德教育基石

坚持文化自信,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以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精髓为核心。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即使在当今多种文化思潮发生激烈碰撞的信息社会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也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更是民族复兴和发展的强大保障。

当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化已成大众趋势,这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小学生,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弱,不能完全正确判断信息的优劣。有些学生在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之下,无心向学,沉迷于网络世界,追求物质享受,抗挫折能力差,不讲诚信。在这种社会趋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部分学生缺失了文化信仰,被侵蚀了文化自信,从日本动画片、美国麦当劳的狂热到竞相购买国外商品等现象,无不折射出当今社会本土文化的缺失。在这一现状下,教育工作者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用其蕴含着的不屈不挠、矢志不渝等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极有必要。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中华民族血脉的传承、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确立目标体系,整合教育资源,坚持正面引导,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最终培植出文化信仰这棵参天大树。

二、以民族振兴为己任,创新教育改革机制

教育改革中“坚持文化自信”,体现的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和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教育大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人皆可以为尧舜”彰显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先进,开创了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的先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成为了传统教学的精华。这些优秀的教育思想都应该是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全面继承并发扬的。但坚持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夜郎自大,过度美化我们自己的教育传统和实践,以至于把一切明显不符合时代精神的东西都作为“特色”加以保留与颂扬。坚持文化自信,要有自我反省和改变的勇气。强调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其根本目的还是要实现教育改革的文化自强。教育改革不是要扔掉我们自己的教育传统,也不是要一味的引进别国的教育方法,而是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合理做法,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把我国建设成世界一流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有其文化的使命,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必须承担起这种文化传承的使命。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能够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去,我们就会拥有更强大的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育目标中,整合教育资源,统筹各种文化资源和社会力量,使传统与现代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激发青少年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并努力开创中华文化的新纪元。

三、以教育质量为根本,提升文化核心素养

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就是为生命打下精神底色的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这底色中的主色。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关照“核心素养”的发展,当是教育人应有的操守和职责。

围绕核心素养,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要热爱祖国,熟悉国家的历史,明确自己中华儿女的身份,自觉捍卫祖国的主权和尊严;正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了解并努力践行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围绕核心素养,开展社会关爱教育,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知廉耻,诚实守信,宽以待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感恩社会;具有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有集体荣誉感,有负责心;能懂礼明是非,有法治意识,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心存公平正义;热爱自然,具有环保意识并能付诸于行动等。围绕核心素养,开展人格修养教育,引导学生正心笃志、崇德弘毅,有自制力,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有自信心,有坚韧的性格;抗挫折能力强,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与精力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落实这一目标,要根据学情和校情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等核心素养具体化、现实化,在童心里种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文化强民族强。一个民族想要展示自己的自信心,首先就要有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要有文化自信,就要去深刻挖掘、探索我们拥有的深厚历史文化。身为教师,更应当主动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在灵魂深处真正的挺起我们的文化脊梁,砥砺我们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教育改革文化自信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