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企业污染、化肥和农药污染、养殖污染、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等,结合进行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原则,如可持续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融合发展原则,通过研究优化企业布局、转变农业生产模式、构建污水处理设施、加大技术引进力度等治理措施,目的在于提升农村水环境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关键词:农村 水环境 企业布局 生产模式
就我国人口组成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城市人口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大部分人口都属于农村人口。农村经济发展一直都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制定了许多相关性发展政策,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前期规划体系不完善,导致农村环境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水环境污染,更是限制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受到很多方面因素影响,针对导致水环境污染情况出现的原因,针对性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有着积极意义。
一、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1.企业污染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非常适用的经济发展模式。落户于农村区域的乡镇企业,虽然受到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帮助,但是自身综合实力比较差,在购买相关技术设备时,因为资金比较进展,所以只能选择价格相对低廉、应用技术落后的生产设备。尤其是在污水处理方面,部分乡镇企业没有投入资金购买污水处理设备,或者污水处理设备工作效果较差,导致污染水体的物质直接排入了当地水环境当中,从而给农村水环境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污染。
2.化肥和农药污染
农业生产模式的改革,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与此同时,农民为了提升亩产量,会在种植过程中施撒化肥,如尿素就属于经常使用的化肥之一,为了确保土地肥力,一般施撒的化肥总量较大,植物根本无法完全吸收,在遇到降雨或者降雪天气时,这些残留化肥会溶解在水中,随着水循环进入地下水或者周边水域当中,造成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情况。农药也是农民在产生过程中,为了预防病虫害对植物的侵扰,会经常使用的化学药剂。与化肥类似,残留农药会利用降水天气,将残留分解物带入水循环当中,从而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3.养殖污染
经济水平的提升,农民除了依靠种植业发展经济外,养殖业也属于非常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通常情况下,农户的养殖规模相对较小,对于畜牧养殖带来的重视度较低,养殖业所造成的水环境污染主要是水体营养化,在遇到降雨或者降雪天气时,这些动物粪便和其他营养物质会溶解在水中,随着水循环进入地下水或者周边水域当中,从而造成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情况。另外,在畜牧养殖过程中,还会产生较多的生活污水,农民直接将其排放到周围水体环境当中,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
4.生活污水和废弃物
与城镇居民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农村每天也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与城市不同的地方在于,城市污水会顺着排水管道进入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是农村并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都会直接进入到周围水体环境当中,或者以参与水循环的方式,进入到不同的水体领域。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过量排放将直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出现。除了生活污水之外,每天的生活废弃物也会对当地水体环境造成影响,从而加剧现阶段的水污染情况。
二、进行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节点,自此以后,我国所消耗的资源数量开始呈几何式增长,虽然我国资源总存储量比较客观,但是以目前损耗速度来看,资源完全损耗完也就是近几个世纪的事情,为了防止此类情况的继续恶化,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发展政策。在水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治理过程进行科学性规划,使既定治理过程可以按照预期方向进行发展,从而提升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效率。
2.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村落的水环境污染情况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是因为水环境污染受到上述四种条件影响,每个村落都有发展的侧重点,因此在水环境污染方面,主导因素也存在着不同,因此,部门在制定治理政策时,需要对导致水环境污染的主导因素进行确定,以此为基准展开相应的环境治理政策。并且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部门还需要实时跟进治理政策的落实情况,根据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优化水环境治理政策,进而有效提升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1]。
3.融合发展原则
治理水环境污染的同时,部门还需要确保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因为治理水环境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部门在制定水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时,需要遵循融合发展原则。即部门可以根据乡镇企业之前的联系紧密度,将关联度较大的企业串联在一起,使其可以形成以水环境治理为主线的生产发展链,在保护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达到合理治理水环境污染的目的[2]。
三、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1.优化企业布局
对于乡镇工业企业来说,应加强水污染治理的科学规划,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间的关系。一是政府应规划好乡镇工业企业的布局,做到科学规划、布局合理,满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二是加大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对于新建工业企业要做好相应水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三是政府应引导企业发展,尽可能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排放量,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政府应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给予好的政策,鼓励生态产品的生产[3]。
2.转变农业生产模式
目前粗放型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农村的发展,需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治理农村水污染。一是加大对畜禽养殖业的综合治理,建立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并对畜禽粪便进行集中处置;二是鼓励农民使用生态肥料,利用秸秆还田技术,降低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三是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发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此外,还需要在农村大力开发农业旅游,使农民不再依靠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模式,改善农村水环境现状[4]。
3.构建污水处理设施
目前,我国农村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一部分原因是农民的环境意识缺乏,不重视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随意排放。因此,需要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使农民意识到水环境保护的意义。同时,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农村污染物的治理。政府部门应配套专项资金,投入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中,使农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和垃圾得到有效处置。此外,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农村修建小型化污水处理厂并配套污水收集管网,满足居民的排水需求。政府相关部门应明确水环境保护的责任,使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能够有效落实。
4.加大技术引进力度
不同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农村人口的居住地相对分散,如果和城市采取同样的治理措施,并不会取得什么有效性的结果。针对此类情况,部门应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从中筛选出适合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技术,从而有效提升环境治理效率。另外,当地政府也需要投入资金成立研发部门,对新技术展开研发,进而实现环境有效治理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人口数量占比全国人口数量的70%以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前期规划体系不完善,导致农村环境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水環境污染,更是限制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通过优化企业布局可以减少水环境污染情况的继续恶化,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可以从根源上减少污水排放量,构建污水处理设施可以加快水环境污染的治理速度,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可以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萌.浅谈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7):148.
[2]蒋涌.浅谈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9(10):187-188.
[3]寇胜男.浅析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8):129.
[4]杨元粮.浅谈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策略[J].农家参谋,2018(23):13.
作者简介
赵婉竹(1990.5—),女,汉族,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长春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