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师傅越来越幽默》英译本研究

2019-10-21 04:11谢碧云乔颖
科学大众 2019年4期
关键词:翻译研究目的论

谢碧云 乔颖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打破传统翻译研究的束缚,以目的原则为核心,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以目的论为指导理论,以莫言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为语料,研究小说英译本的翻译目的,从句子、词汇及反常规语言3大方面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探讨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研究;师傅越来越幽默

1    目的论

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发展起来的,是德国功能学派的重要成果。该理论包含3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与忠实原则[1]。核心是目的原则,即译文的翻译目的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也就是说,译者要在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翻译目的决定或调整相应的翻译方法、策略。连贯原则是指译文应符合语内连贯标准,使译文具有连贯性和可读性。忠实原则是指原文与译文应做到语际连贯,两者应存在最大限度的对应关系。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而两者皆服从于目的原则[2-3]。

2    《师傅越来越幽默》的语言特点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作品之一,《师傅越来越幽默》[4]讲述了下岗工人丁师傅再就业的故事。独特而丰富的人生经历赋予了莫言独特的文学语言特色,他的小说涵盖独特的修辞、方言、俗语、色彩词等[5]。与作者其他小说一样,该小说也具有莫氏语言特点。文中使用大量的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语言自然流畅,无论是环境描写还是人物心理描写都十分细致入微,生动形象,是值得研究的佳作。

3    目的论在小说翻译中的应用

本文采用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先生翻译的译本进行研究,从句子、词汇及反常规语言3个方面进行分析目的论在小说中的应用。

3.1  句子的翻译

3.1.1  比喻句的翻译

小说中出现大量的比喻句,且大多为明喻,有助于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无论是描写场景还是人物心理,都能通过比喻将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亲眼所见。

例如:

几个女工的声音高拔出来,好像鸡场里几只高聲叫蛋的母鸡。

The voices of a couple of women rose above the general buzz, like hens about to lay eggs.

将女工的尖叫声比喻为即将下蛋的母鸡,既是比喻又是讽刺,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读者会根据比喻不自禁地想象当时吵闹混乱的场景,因此,译者只需遵循连贯、忠实原则将原文直译出来即可达到原文效果。

3.1.2  排比句的翻译

小说中除比喻句外也出现了许多排比句式,虽然在中文里排比句有使行文层次清晰及增强节律的作用,但都脱离不了重复的本质。中文使用重复虽比较常见,但英文常常会为了避免重复使用其他词语替代。例如:

“丁师傅,吃草莓!”

“丁师傅,吃西红柿!”

“丁师傅,吃胡萝卜!”

“Have some strawberries, Ding Shifu!”

“How about a tomato, Ding Shifu?”

“Try one of my carrots, Ding Shifu!”

这个排比句中,“吃”虽重复了多次,但译者在翻译时避免重复,使用3种不同的说法表达出同样的含义,不仅符合当时市场乱哄哄的场景,还丰富了译文的表达方式。

3.2  词汇的翻译

小说中除了句式应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外,多种词汇的使用也令读者耳目一新。在这里以方言及口语词汇、成语及俗语及拟声词的翻译为例逐一进行分析。

3.2.1  方言及口语词汇的翻译

小说主角丁师傅是一位普通工人,各方面生活背景也很普通,因此,为了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文中有许多方言及口语化的表达。在翻译时为了避免因文化空缺而造成读者无法理解的现象,译者不得不考虑这些词汇背后的深层意义,既要译出精髓又要符合口语化表达,尽量弥补这种文化空缺带来的差异。

例如:

他说,“你这是让师傅去耍死狗!”

Ding said. “Are you asking me to go put on an act?”

“耍死狗”是典型的中文方言,意思是“偷懒,装病,耍无赖”,这样具有深层含义的方言无论如何也无法直译,否则会让读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只能根据其意义意译为“put on an act”,既达到了译者目的,又符合连贯及忠实原则。

表弟收回电光,低声嘟哝着:“给你们这些鸟货一梭子!”

Cousin turned off his flashlight and grumbled:“Goddamned birds, I ought to blow you all away!”

这里的“鸟货”、“一梭子”都是口语化表达,翻译时要根据小说场景及人物内心变化,在译出真正语义的同时选择适当的英文表达。翻译为“Goddamned birds, I ought to blow you all away!”,也选择了英文中的口语表达,又对应了原文形式,又能让读者理解人物内心的愤慨与无奈。

3.2.2  成语及俗语的翻译

四字成语表达虽能起到简单精炼的概括作用且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在翻译时却要译出远远超过4个字的深刻含义,此外,英文中并没有几字成语这样的概念,形式上很可能无法对应,需要译者审慎思考,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例如:

他们的逃跑是那样训练有素,毫不拖泥带水,就像鱼从水面上沉到水底一样,顷刻之间便消逝得无影无踪。

Their dispersal went off like clockwork, like a perfectly executed drill, no straggling, like a school of fish diving en masse to the bottom of a river, leaving not a trace.

这个句子中连用的两个成语“训练有素”和“拖泥带水”是为了说明小摊贩显然已多次面对同样的场面,所以逃跑的动作娴熟无比,一丝不乱。译者将其译为“clockwork”,传达出一种很有规律的意象。“a perfectly executed drill”则给人一种练习千百遍能做到不出任何差错的感觉,传递了原文的意思给读者,且都是用“like”在前作介词短语,形式上也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对应。

俗语富含哲理,相对于成语更加直白、生活化,更加符合小人物的形象特征,有些俗语在英文中可以找到文化替代,译者要根据具体文化意象尽量使用相同或相近的文化意象代替原文。例如:

徒弟说:“看到了,师傅,鸡有鸡道,狗有狗道,下岗之后,各有高招!”

“Did you see that, Shifu?”his apprentice asked.“Chickens follow their ways and dogs follow theirs. After getting laid off, everyone comes up with his own brilliant idea.”

“小胡,天无绝人之路对不对?”

“Little Hu,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true dead-end, wouldnt you say?”

两个例子中的俗语都是比较常见的,且寓意浅显容易理解,因此只需将“鸡有鸡道,狗有狗道”与“天无绝人之路”直译即可让读者明白其中的寓意。

3.2.3  拟声词的翻译

拟声词在文中有多处体现,不仅能使描写生动逼真,还可以描摹人或事物的声响,活现当时的环境,突出事物的特征。由于拟声词是为了描述声音,比较直白,最好的译法是还原原文的声音特点,这样才能保留身临其境的效果。例如:

他顾不上别的了,举起手,轻轻地拍门:啪啪啪。

用力地打门:咚咚咚!

狠命地砸门:嘭嘭嘭!嘭嘭嘭!

He raised his hand and knocked lightly on the door.

Rap rap rap.

Then he knocked harder.

Thump thump thump!

Then he pounded with his fist.

Pow pow pow! Pow pow pow!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个片段是一个很成功的翻译,原文使用了3小段不同的拟声词表明砸门声音逐渐变大,由句号结尾变为感叹号,且数量也由3个增为6个,形象地表明人物心理的慌乱、害怕和无助。而译文也完美地按照原文形式,符合、和数量一一对应,用“rap”“thump”和“pow”3个本身即可描述声音的单词进行重复,使译文成功贴合了原文情景,做到了形神合一。

3.3  反常规语言的翻译

在这里的反常规语言是指逻辑上相矛盾的语言搭配,或者是反义词的搭配连续使用,如“她的背影是如此渺小又如此高大”,虽是很不常见的语言但卻不会让人无法理解。译者在翻译此类句式时词语搭配十分重要,避免死译或滥译,在形式与意义不可兼得时要舍形就义。例如:

跟着徒弟进了灯火辉煌的厕所,一阵污浊的香气熏得他脑袋发胀。

After following his apprentice inside the brightly lit toilet, his nostrils were assailed by a strangely sweet reek that made his head swim.

“香气”一般都用“清新的、淡雅的”等形容词来形容,“污浊”可以说是与“香气”背道而驰,含义相去甚远,但这样看似矛盾却又新奇的搭配却又让人想起厕所为了掩盖味道喷撒大量香水的情景,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难闻气味令人头昏脑胀。此句为了更加形象地说明这种情况,译者使用了增译的翻译策略,增添了“鼻子被攻击”这一拟人的修辞效果,挖掘并表达出了原文的含义,使用了适宜的翻译方法,切合了翻译目的,同时实现了连贯、忠实原则。

4    结语

通过对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英译本研究分析,可以看出面对不同的句子、词汇和反常规语言,以目的论为指导,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目的,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在保留原文含义的基础上争取做到最大程度上的形式对应,为译文增光添彩,做到形神合一,为受众带来优秀的译文。

[参考文献]

[1]GOLDBLATT H.Shifu,Youll do anything for a laugh[M].New York:Areade Publishing,2011.

[2]NORD,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REISS K,VERMEER H J.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M].Tubingen:Niemevey,1984.

[4]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5]李芳菲.论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187-189.

猜你喜欢
翻译研究目的论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浅析
图式理论下旅游宣传语翻译探讨
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目的论视角下的习语翻译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