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更需细心呵护

2019-10-21 03:22宋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教育

宋霞

摘要: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与时剧增,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导致其无法获得足够的呵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不能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需要学校、家庭和政府等多方面协调合作,要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摸索和探究掌握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弥补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本文基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有效建议,旨在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一份应有的助力。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作为一名村小教师,我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深感我们农村的孩子——“留守儿童”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关爱。

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特别是隔辈亲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形式往往養成儿童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父母常年在外,父母的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如我校李同学,人很聪明,性格孤僻,老师多次找他谈话无济于事。后来得知父母离异后,父亲在外打工,给孩子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阴影,爷爷奶奶特别溺爱甚至满足无理要求,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爱发脾气任性的性格。

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针对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在日常的教师工作中,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中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及时与监护人联系

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经常接触留守儿童,更应该用一颗爱心去关心去疼爱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首先,我们做老师的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要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家长虽与孩子有千里之隔,但心要彼此相通,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沟通,让家长多与孩子通通电话,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家里的情况,并根据孩子的情况正确引导,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好像随时在身边关心他,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其次,让留守儿童监护人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很多家长的由于平时工作劳累,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只是在期末考试后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如果分数高,就很高兴,许诺孩子买这买那的;如果孩子分数低了,则是一顿痛骂之后又不关心孩子了。留守儿童监护人很少有时间对孩子的学习给予辅导,孩子考不好,也不能完全责怪孩子。我会和留守儿童监护人一起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提高兴趣。

第三,老师和留守儿童监护人要加强持续性的沟通。家长虽然不在孩子身边,但是我们做老师的不能让孩子缺少爱。我们要把共同的努力凝聚成一种强大的“爱”给予孩子。这就需要教师和留守儿童监护人加强联系,彼此沟通,共同帮助孩子一起克服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监护人可以通过微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教师联系。

相信有我们共同的努力,孩子一定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坚强而善良的人。

二、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孩子愿意交朋友,这无可厚非,但要看结交什么样的朋友。生活的丰富多彩、网络的快速发展,都使孩子交友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但由于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内心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隐藏在网络后面的陷阱缺乏识别力,稍有不慎,容易“近墨”,也难免变“黑”,迷失自我。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

如何能让孩子慎重交友呢?

一是让孩子懂得“近墨者黑”的道理。“近墨者黑”是说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最简单明白又最容易见效的方法就是找出孩子应该学习的榜样,应该避免的不良后果,让孩子自己去鉴别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这样比单纯的说教或用强力去阻止他们模仿不良行为都更为有效。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这种教育更为重要。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和在社会上交友的经验,交友不慎,就可能影响自己的一生。老师要用适当的方法了解他们,多提醒孩子,要“交益友而不交损友”。让他们通过与益友的交往,更加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二是要慎重结交校外朋友。结交校外朋友,一定要慎之又慎,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

三是慎重结交“网友”。网络的发展扩大了孩子交友的空间。很多孩子热衷于上网聊天,但网络同样存在着危险。那些具有诱惑性的网络语言,往往会让孩子入迷,还会觉得找到了知音,轻易相信对方所说的一切,最后上当受骗。

三、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多由祖辈照顾,留守儿童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心理不完善、感情很脆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陶冶情操和性格生成的效果,同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远大志向在此生成。

四、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是如此。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一种监护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

这两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关注留守儿童,关心留守儿童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一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抓不懈的工作和责任,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掌握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共同努力让他们活泼健康的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农村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