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兵
摘 要: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真听讲,教师通常在教学方式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下功夫,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一定的判断力和自主意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教授最基本的知识,他们会觉得很简单,会分散注意力,忽视知识间的联系,会满足于基础题但怯于向难题挑战,从而使教学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把问题讲得太深入,学生也会觉得难学、不理解,从而产生一定的挫败感,不再喜欢学习。因此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设计和教学中“度”的把握很重要。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既要把控好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又要把控好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的“度”,双管齐下,让学生主动学,认真学,乐于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度”的把握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将“度”把握好有助于扩大“利”的影响范围,又可以将“弊”最小化。在教学中也是一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内容的难易设计、教学工具的使用等等,也要注意“度”的把握,要齐头并进,不能因为其中的某一项是特长项,就大用特用,忽视了其他项目。如何让这些发挥它们的最大教学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度”。
一、课堂上提问的“度”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整节课都在为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不停地接受知识。虽然这种方式看似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真正理解、吸收了的却寥寥无几,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后来,教师通过教学改革把“满堂灌”变为了“满堂问”,就是将课堂的教学模式变为了问和答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在问和答中体现,这种教学表达方式分为了两种:
其一,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或者不符合教师的预期答案,教师就会立即叫其他的学生进行回答,直至有学生的回答符合了教师的备课预期。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可能会起到负面的影响,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不愿去学习,尤其是对于本来就有些枯燥的数学课程。
其二,整节课都是用问答的方式进行,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教师将教学内容分成很细的知识进行提问,对学生进行一步一步地引导,而学生也就顺着教师的引导一步一步地深入,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只是跟着教师走,问题也没有重点和难点的划分,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课堂看上去很和谐,但是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少。
总之,课堂提问要注意“度”的把握,主要从提问的次数与提问问题的质量两个方面体现。提问的次数不要过于频繁,要有的放矢,对于简单问题和难题区别对待。问题的提出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尽可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体会到自主探索、思考的快乐,从而获得自信心。
二、课堂上交流的“度”
现代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教学中两个重要的方面。这種理念引领教师从“三尺讲台”上下来,走进学生群体中,与学生产生接触和交流,并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学生之间也要加强讨论交流,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互补互助。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中的“度”应该怎样掌握呢?
首先,必须要弄清楚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够将“度”掌握好。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在进行了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基础上,再与他人进行互助交流,将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和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目的。
其次从内容上来说,讨论交流的对象可以是书本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学生经常出疑问和错误的地方。这样可以使交流讨论更有目的性,使其效果性更高,有助于让学生可以自己去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再次,从形式上来看,可以使临近的学生进行分组,或者组成独立的学习小组,在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是就坐到一起进行讨论,还要选出一个较为优秀的学生为组长,组长负责一个组的同学交流情况以及总结得失。在进行交流是要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可以参与到小组交流中来,让善于表达较为活泼的同学去带动不太会表达的同学,慢慢地进行锻炼。讨论交流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实现学生间共同学习、一起提高的目的。
最后,在时间安排上,教师要将课堂的时间安排好,按照顺序地走下去,在适当的课程里加入学生交流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可以及时地进行交流。这样看似是减少了教师的授课时间,但是这样合作讨论学生的收获要比教师进行“满堂灌”的收获还要多。
结语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难易“度”要把控好,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的“度”也要把控好。只有将教学方法的“度”把控好,学生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接受知识,实现高效的学习,之后才能够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去寻找学生能够承受的数学知识程度。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协调配合,才能够让学生收获的更多,教学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1]周峰.试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细节把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108.
[2]谢细华.准确把握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21):20-21.
[3]陈长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探索[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1583- 1586.
[4]杨宗实.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难度把握的精准性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 541-544.
[5]穆金勇.生长点·渗透点·探究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中几个关键点的把握[J].数学教学通讯,2017(2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