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春
摘 要:声乐表演主要宗旨便是阐述艺术之美,以歌词为载体,将作者的一腔热情依靠演唱者的歌喉展现出来,使歌词的气质之美得到充分诠释。对此,本文首先对演唱者理解歌词内涵的意义进行阐述,以多个作品为例,揭示歌词中蕴含的深意与情感,使歌者能够在声乐表演中展示出不同类型歌曲中歌词的气质之美,从而用歌声将这种气质与情感成功的诠释出来,与观众产生共鸣。
关键词:声乐表演;歌词;气质美
歌曲是由一句句歌词汇合而成,如若细细品味便会发现歌词中蕴含的丰富的气质之美,有些歌词热情奔放,有些歌词婉转动人,有些歌词欢快悦耳,有些歌词诉说悲情。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只有充分理解歌词,领悟到作词者的意图与情感,才能够通过歌声将整首歌的气质美充分彰显出来。
一、演唱者理解歌词内涵的意义
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活,如若脱离了情感,声乐便成为了一具空壳,失去了艺术的本质。在声乐表演中,最为感人的并不只是优美的歌声,还有蕴含在歌词中的情感,这将要求演唱者自身要深刻领悟,才可通过歌声传递给观众。
(一)有助于歌曲感情肌理的把握
歌唱者只有准确的理解歌词内涵,才可以明确歌曲的主题思想,便于进一步拿捏情感,把握感情肌理。对于成熟的声乐作品来说,主要物质载体有两种,分别为歌词和旋律,其中歌词承载着作词人的思想情感与艺术诉求,只有准确掌握歌词内涵,歌者才能准确把握歌曲主题,在演唱时对情感的把握也将更加丰沛,发自肺腑,用自己优美的歌声和饱满的情绪阐述情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将歌曲作品成功的诠释出来。
(二)有助于歌曲思想内涵的突显
从古至今,我国歌词语言更偏向于诗歌化,或一语双关、或以小见大,内涵十分丰富。因此,歌者在演唱时不应停留于歌词的表面,而是要注重深层挖掘,对歌词潜在语言进行分析,把握音乐整体形象,就像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发挥大脑的联想,营造出身临其境之感,才可成功的刻画出作品的音乐形象,最大显得的突显出歌曲的思想内涵,返璞归真,利用自己的真情感染观众,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更好的姿态展示给观众,将无线的感动带给观众[1]。
二、声乐表演中歌词与情感的内在联系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能够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而歌词则是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从古至今,艺术家们以“情感”为中心创造出一系列经典的声乐作品,将个人的经历与情感在歌词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力求以歌曲为载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可见歌词与情感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一)歌词是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主要表达途径,是对客观现实的描述与再现,而歌词则是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与文学作品相同,歌词是作词人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社会环境进行创作的成果,将个人情感充分展示出来。歌词作品的类型多种多样,从行业上可分为校园类、乡村类、军旅类等等;从样式上可分为独唱、合唱、重唱等等;从演唱方式上可分为美声、民族、通俗等。无论声乐作品的分类如何,作品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以“情感”为中心,将作者自身的感情充分体现出来。对于一首优秀声乐作品来说,曲调具有核心地位,但优美的歌词更能够让人印象深刻,深深的印刻在脑海之中。例如,每年央视春晚结束后都会播放的《难忘今宵》,这首歌受到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各个心境观众的共同喜爱,歌词中的“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无论新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等歌词充分展示出对国家、人民、亲朋好友的祝福以及最为真挚的情感,使其成为拥有坚实群众基础的经典曲目。
(二)歌词与情感具有非唯一性
声乐表演的情感具有非唯一特性,对于同一首作品来说,可以是一种情感,也可以是两种甚至更多的情感,彼此之间能够相互联系和统一,却并非对立矛盾。例如,在《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中,主角韩英在被捕入狱后,抱着必死的决心为母亲演唱了这首催人泪下的曲目,在该作品中具有正向、负向双面情感,歌词中“娘的眼泪似水淌,点点洒在儿心上”充分体现出主人公在即将与母亲分别之际,那种难以割舍的亲情与悲痛,而歌词“眼前虽然是黑夜,不久就会大天光”又体现出了希望与期盼,这是一种积极的正向的情感;歌词“砍头只当风吹帽”体现出主人公视死如归、不畏牺牲的正向情感。可见,在整首作品中,通过不同的歌词体现出主人公的现实情感、追溯情感与期望情感,一系列复杂的内心变化看似矛盾,实则可达到统一融合,将韩英当时内心中的情感波动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使整首作品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将自身对歌曲的理解与真挚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使人闻之落泪,歌词的气质之美也被充分的彰显出来[2]。
三、声乐表演过程中歌词气质美的分析
中华曲库中的歌词数不胜数,从歌词特性方面可将其划分为阳刚类、阴柔性与刚柔相济类三种类型,本文立足于声乐表演,分别对三种类型的歌词气质美进行研究。
(一)阳刚类歌词
通常情况下,具有阳刚气质的歌词中都会包含激流险滩、狂风暴雨、林海雪原、风烟滚滚等意境与情感,例如,在《英雄赞歌》的歌词中写道“英雄猛跳出戰壕,一道电光裂长空”“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双手擎”等,均充分展示出革命英雄不畏牺牲、全力以赴的精神;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做的《沁园春·雪》与被后世谱曲,以领唱、合唱等方式展示给观众,充分彰显出毛泽东诗词中的宏伟气势,尤其是第二句“万里雪飘”,在这个“雪”字上以最强音延续八拍之久,且声音响彻云霄,马上再加上四拍的高强音“飘”,给观众带来一种豪迈、恢弘之感。
(二)阴柔类歌词
此种类型的歌词通常写月光、清风、彩霞、阳光、秋波等意境,在语言特点上婉转动人、语调悠长,有缓缓道来之感,在乐曲风格上多为抒情类歌曲,例如,王印泉作词的《情深谊长》中“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等,描写出优美、清新自然的和谐景象,后几句“红军是咱亲兄弟,长征不怕路途遥”,是对歌曲主题的准确定位,歌词中的内容富含深意,语言温和婉转,不但唱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还具备较强的可舞性,在声乐表演中可配合舞蹈一同展现,充分体现出彝族人民对于红军战士的真挚感情和友谊。
音乐的表现便是人们从歌词和歌词中获得审美体验,通过演唱的方式尽可能的将作品准确、通透的展示给观众。对于一部优秀的作品来说,歌者有时可通过直觉把握作品之美,有时则需要对歌词内容进行细细琢磨,是一个学习、理解、反思、渗透的过程。部分作者在作词时会将自己的真实经历与情感体验加入其中,在声乐表演中,歌者应与作词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将歌词的情感之美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在演唱《送别》时,歌者应细细体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凄冷之境,然后将与朋友即将别离之感掺入其中,使乐曲情感与现实生活合二为一,这才称得上是声情并茂,让人听之动容,联想到自己与朋友道别的场景。阴柔类歌曲数量众多,此类歌曲中的歌词虽然不相阳刚性歌词一般气势恢宏,但却清新自然、宁静舒畅,给人一种岁月静好、前途光明美好之感,因此别有一番气质之美[3]。
(三)刚柔并济类歌词
此类歌曲中融合了阳刚与柔美的特点,柔中有刚、刚中带柔,二者浑然一体,带有较强的艺术效果,与单纯的阳刚、阴柔之美相比歌词的气质性更加明显。在此类歌词中,通常将语言结构规模拓展开来,将语调力度、气势等进行调和,形成刚与柔的中和美,使歌词情感更加丰富,也更易获得观众的喜爱。通常情况下,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更喜欢选择此种刚柔相济的歌曲,例如,《天路》中,通过对山鹰、牧场、铁路等进行描写,为观众展示出一副优美的雪域高原清晨景象,同时也充分体现出西藏人民喜迎铁路的真挚情感,充分体现出歌词的气质之美。
在前两句“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山鹰披着那霞光”,表现出山鹰自由飞翔,暖暖的阳光洒向青藏牧场的迷人景象,然后是“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如果前一部分是展示优美景象,则后一部分变可谓是壮美,将青藏铁路比喻成“一条条巨龙”,既展示出了铁路的恢弘之势,又在后一句用拟人手法“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充分体现出刚柔相济之美。由此可见,歌词虽然是由一些简单的短句构成,但卻能够描绘出优美的画卷,使人心灵相通,给人感悟与深思,这便是歌词气质之美的充分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声乐表演中,演唱气质应与歌词相符合,作为演唱者应充分理解歌词的内在含义,准确的把握情感肌理,才可在表演中产生代入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注入其中,用优美的歌声将这一情感带给更多的观众,使歌词的气质美得到充分诠释。
[参考文献]
[1] 王宇.对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过程美与效应美的研究[J].艺术品鉴, 2015,07.
[2] 李超.在声乐演唱中如何诠释声乐作品[J].黄河之声,2014,19.
[3] 王庆华.声乐表演中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分析[J].北方音乐,2016,17.
作者简介:宋燕春(1989-),女,河南省南阳市人,研究生学历,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