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洪萍
摘 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成就卓越非凡。青海花儿歌词虽然与《诗经》在时间上相距甚远,属于不同时代的产物,但无论是在创作方法、表现手法上,还是结构形式、语言艺术上都受到《诗经》的影响,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优良血脉,也保证了歌曲的审美品位。青海花儿在表现内容上,在曲调特点上和《诗经》有很大的关联,其修辞中广泛使用的赋比兴手法和《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极为相似,被誉为“西北地区的诗经”。本文通过《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在青海花儿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探索出花儿修辞手法中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花儿;歌词;修辞手法
花儿是山歌歌种,它流行于中国西北陇中高原。[1]花儿属于山歌,它流行于中国西北陇中高原。最早给花儿下定义的是张亚雄先生,经过时间的推移,现在的花儿指的是西北地区回、汉、东乡、萨拉等民族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山歌”,因传统花儿都是以山野对歌或即兴作歌自娱为主要演唱方式,所以当地人也称为“野曲”。是本民族历史的记忆和传承,具有多样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质。[2]是与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一脉相承的“花经”。
花儿的歌词极具艺术性和美感,广泛运用了赋比兴的修辞手法。劳动人民虽然不懂得赋比兴以及各种修辞术语,但他们在创作花儿时,却既能从整片的结构上进行全面考虑,又从每句歌词的修辞上进行细微润色,使花儿具有完美的艺术性。《毛诗序》根据《周礼·春官》之记载提出:“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诗品·总论》中对赋比兴有这样的解释:“诗有三义也,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一、花儿歌词中“赋”的应用
我国古代诗歌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是赋、比、兴。[3]“赋”是一种文体,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也可咏物。简而言之,就是直接写景抒情,不用起兴。比如花儿歌词“天上的星星明着哩,月影里下雪着哩;尕妹妹的门上蹲着哩,毡帽里捂脚着哩。”读完这首词,眼前仿佛呈现了一个画面:一个恋爱中的男子,在一个冬日的夜晚去见他的心上人,可是没有见着,又舍不得离开,所以就蹲在心上人的家门口了。等着等着,脚冻得受不了,就把头上的帽子摘下来裹在脚上保暖。词中清清楚楚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具体的活动,虽然没有直接的心里表达,但从词的描述画面上,我们仿佛可以看到男主人公的心理世界。
二、花儿歌词中“比”的应用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着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就是类比,是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的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花儿歌者们常说:“花儿没比头,唱者没劲头,听着没听头”。“比”让事物的形象更生动,特征更鲜明。如“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天河口,七星儿拜八卦哩;把尕妹好比冷石头,怀揣了走,捂热着咋丢下哩”。石头本来是冷的,对于人没有什么温暖之情,把冷石头贴在人身上,经过一番苦恋般的“焐”,石头慢慢热起来了,这时就丢不下了。和喜欢的人原本不熟悉,那个人也对自己不热情,但经过一番苦心追求,终于使恋人感动了,这时更加深情厚谊、难舍难分。将恋人比喻为石头,形象地表达了歌者恋爱过程的艰难和诚意,感人至深。再比如“上地里种的是麦穗儿,下地里种的是豆儿,拔草的妹妹一溜儿,阿个是我的肉儿”,这首反映生活、爱情、劳动内容的花儿,用“麦穗儿”“豆儿”和比喻尕妹妹的“肉儿”相类比,引出对心上人的喜爱和向往。同时,和《诗经》中的第一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对仗押韵上非常相似。
三、花儿歌词中“兴”的应用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这种形式激发了读者的联想,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比如“墙头上蹲的是老公鸡,我当成了一只儿老鸦;这一个尕妹好声气,我当成了一只儿唢呐。一对儿白马沿山根过,我当成山上的雾了;心上的尕妹地边里坐,我当成白牡丹了”。这首词先说把墙头的老公鸡当成老鸦,进而下一句说把歌唱声音好听的尕妹妹当成了唢呐,这种说法让形象更鲜明,艺术效果更强烈。再如花儿歌词“八十三万下江南,好计策,烧了曹操的战船;若要我俩的婚姻散,石头烂,十二道黄河的水干”。用战争的故事引出对爱情的忠贞,除非石头烂了,黄河的水干了,更加鲜明地表达出他对爱情的专一和誓死不渝。同时,这种表达和乐府诗歌《长相知》的歌词“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勿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在表现表现爱情上用“比”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经就是将民间流行的文化元素进行的收集和整理,编纂而出的,由于传唱地区的不同,各民族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風格。青海花儿虽然在文字语言上和诗经大不相同,但所用手法却极为相似,反映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展现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总之,花儿作为西北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之一,具有很多的艺术特色,花儿歌词运用的大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使这种民歌的语言含蓄风趣,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演唱的韵味更是委婉悠长。正如清人刘毓崧评价民间歌谣时说的:“皆天籁自鸣,直抒已志,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言有尽而意无穷”。
[参考文献]
[1] 黄金中.花儿:西北高原上的艺术奇葩[J].当代音乐,2018,11.
[2] 黄金中.“花儿”文化创新与产业化研究引发的思考[J].当代音乐,2016,15.
[3] 刘浪,李国霞.浅析甘肃“洮岷花儿”的艺术特色[J].当代音乐, 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