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
摘 要:何为教育?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教育不是约束,而是引导和发现。教育在于引导学生唤起人性的善根,发现人性的不足,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教育;引导;发现
一、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是什么?广义的教育是指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服务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教师节讲话中说:“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从习总书记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作用是引路人,教师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育不是约束,仅仅以制度、条例的约束来管理学生,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不能激发学生内心对学习和生命的认知,真正的教育在于引导和发现。一位教育家曾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
二、教育的引导——唤起人性的善根
人性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的本性,就是人所具有的或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属性。每个人都有兽性的一面和天使的一面。作为教育者,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在看到了学生人性中的陰暗面的时候,要竭尽全力地寻找光明,要使学生兽性的一面向天使的一面进行转换,唤醒学生人性中的美好。
近年来,在诸多的新闻报告中,有学生因为跟老师顶撞而殴打老师的,有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而跳楼自杀的,更有些学生因为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而亲手弑母的……此类的新闻比比皆是,究竟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这些就是人性中的美好的一面没有被唤醒,而让人性中的阴暗面做了主导。
有这样的一则故事: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如果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做人的道德和美德都没有的话,取得再大的成绩也不值一提。
三、教育的发现——为学生人性中的弱点开良方
教育不是约束,而是引导和发现,发现学生中的人性弱点,并为学生的弱点开良方。如何更好的给学生开良方,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情商教育,在情商教育体系中,分为五个范畴,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关系技巧以及负责任的决策,以下以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中的情绪管理为例。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及周边环境关系的一种认识及评价,并根据自己的身心变化、各种需求及周围环境的反映,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调控。
2004年,云南大学一名学生马加爵在寝室连杀四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据新闻报道,引发马加爵杀人事件的原因是因为长期受到同学们的歧视和心里积压的负面情绪无法得到正确的宣泄。根据情绪ABC原理,一个人的想法决定了一个人的情绪,而一个人的情绪又影响了一个事件。试想,如果当时杀人的这位马加爵同学能正确全面一分为二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不极端不偏激,不盲目不自卑;如果他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如果他能换个角度想问题,不钻牛角尖,可能就不会酿造如此大的悲剧。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并不断地激励自己。只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他人,才能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最终才能认识社会,给自己在社会中寻找一个舒心的位置。
(二)加强情商教育,引导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影响了他的意愿,他的意愿又直接影响到了他的行为和一件事情的结果。如果一个学生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骇人听闻的悲剧了。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在沙发上的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地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大街上正好一辆大卡车开过来,司机紧急避让,却把路边的一个孩子撞上了。”这就是著名的踢猫效应,他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就会做出许多极端的行为。比如,校园内学生顶撞老师的事件,学生中的欺凌事件,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殴打老师的事件等等,都原于学生没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俗话说:“冲动是魔鬼”。
所以,最终要控制好学生的情绪就是要改变学生的想法。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情商教育,在发现学生不良情绪的时候,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想法,只要学生把道理想透彻了,就能把事情扼杀在萌芽状态。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的想法也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就是因为知识结构和人生经历不同导致人格缺陷,因此对一件事情的想法片面、单一、极端,我们只有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之后,通过正确的引导,耐心的沟通,使学生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教育观念影响了教育方式,并最终导致教育结果。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情商教育,让学生掌握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关系技巧以及负责任的决策这方面的能力,从而引导唤醒学生的人性美,为学生人性中的阴暗面开良方,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教育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2]《教育心理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