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研究

2019-10-21 23:32陈东方
大东方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道德与法治课初中生

陈东方

摘 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是设立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此时的学生正处于形成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在此阶段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该学科当中,采用生活化的思维和教学方法,选取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些现象、常识等来进行教学,既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初中生;生活化思维

初中生正处在思想发育的阶段,身心的发展还尚未完全成熟,在此特殊的时期极易因为选择的差错而对其一生产生影响,提高对初中生们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达到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就显得极为重要。然而,从当前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所取得的实际成果来看,很容易发现此门课程对许多的初中学生吸引力明显偏低,不愿意参与到教学中而且无法主动地和教师形成配合。对此,基于生活化思维去开展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用更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的模式来增强教学的效果,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里融入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样也是为现实生活提供服务的,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几乎含括了大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等等。其中有的内容和日常生活比较贴近,有的内容学生们很少接触,因此,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纯理论化的教学,更加重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状态。采取更加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贴近学生,这样学生们才更愿意与教师互动,课堂氛围才能更好的调动起来,增强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的学习兴趣。比如七年级上册有一课讲述的是“探问生命”,旨在让学生更加地理解生命的珍贵之处,认识到人生是有限的。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都感觉没有什么挑战性,也提不起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大胆地扩展课堂,从外星生命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把学生引导到课本当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比如面对校园暴力,询问学生的做法等,这样课本的内容会更容易被理解[1]。

2.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不光有道德理论的知识,还涵盖了许多的法律知识,这些都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法律知识更是如此,学生们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教师如果像传统的重视理论的方式来授课,很容易学生们就会感到疲惫,引发授课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是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使一些问题得到改善,比如能够使繁杂的知识点化简,把不好理解的理论具体到事物上,学生们用这种方式既能更好的记住并理解知识,教师们也能更好的有效降低授课地难度。大多数课本都是以理性的形式表达知识,忽略了学生们也会有感性的一面,长此以往,学生们必然会对这种绝对理性的表达形式厌烦。生活化思维下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指老师将生活中感性的一面带到教学中来,回归教学的本质,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其中探索,具体是指通过学生们在生活化的实例中自主的进行思考,自已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借鉴以往的常识,经验,达到真正理解知识的目的。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的具体实践

1.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新闻

许许多多多的政治、法律等知识都体现在现实生活这个大宝藏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应多融合一些当下的社会热点新闻,使课堂更生动化,具体化,更能使初中学生们理解所讲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比如,在讲到“承担责任”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举出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所有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相关事例,用当下真实发生的事例去告诫学生一些基础的法律常识,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对法律和道德的认识,进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也能懂得使用正确的法律知识来确保自身的利益。讲到“法制天地”的相关内容时,应结合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们懂得我们是生活在一个讲法律的国家里,使学生们了解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达到能真确的使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2.课内外紧密联系生活

首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生活化的授课氛围,把一些源自日常生活中的道理结合具体的事例在课上讲出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增加学生们在课堂的参与性,达到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的目的。其次就是要多进行课外实践。要想全面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则应重视课外实践工作环节,而课外实践作为课堂知识的延伸,能够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应用能力,让课堂所掌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得到印证[2]。作为一名初中教师,组织开展一些与课堂上的知识紧密联系的课外活动,既能培养同学们对信息的采集能力,又能增强同学们的梳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同学们就能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同学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其的知识储备更加完善。此外,课后作业也算课外实践的一种,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后作业也不能单单只是书面上的形式,也需要考虑生活化思维。比如,在讲到“孝道”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发挥想象,去帮父母做一件事等比较贴近生活的课后作业,既能让学生们在完成的过程中开动脑筋,获得成就感,也能使学生与家长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促进青少年生活中的健康成长。

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性的提高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需要基于生活化思维下展开教学活动,找到传统的理论性教学模式中的不足,把课本中理性的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发生的感性事例相结合,进而激发学生们对所讲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性,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具体来讲,教师应充分的做到课堂上所讲的知识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使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教学内容更加生动。课外也要结合知识开展组织相关的实践,帮助学生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们真正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含义。

参考文献

[1]夏宇薇.关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幾点设想[J].才智,2018(05):61.

[2]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4):134-135.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思维道德与法治课初中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思维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