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培养,最好的导师是父母

2019-10-21 08:47陈秀茹
教育家 2019年30期
关键词:显性情商家长

陈秀茹

如果问是什么让人们能够在当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路上大步奔跑起来,那么我觉得,一是智商,二是情商,二者缺一不可。

说到情商,有些人会认为情商高就是处世圆滑,其实并不尽然。情商又被称为“情绪智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国际情商标准包含自信心、独立性、专注力、同理心、创造力、责任心、感恩心、领导力、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挫折抵抗、问题解决这12个具体的方面。可以说,情商犹如一个人的“软实力”,情商培养到位,孩子成长有后劲、可持续。

“情”能补拙,不容小觑

教育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显性教育,另一部分是隐性教育。所谓显性教育,是指我们教给孩子后,能显现成果的教育。课堂教育就是最典型的显性教育——今天教了10个单词,孩子能马上显现出掌握的情况。

隐性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能没有显性教育那么直接快速地体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的成果,但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更为持久。教育就是让人学会做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这其中就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动机、信仰等。情商的培养就属于一种隐性教育。它可以有力地辅助孩子在校学习,以至未来面对工作。

每到周末,孩子们就忙着到各种培训机构上课外班、辅导班,以提升学科成绩。遗憾的是,这其中总有一部分孩子学得又苦又累,在成绩上却收效甚微。他们忙于“填鸭式”地吸收知识点,却很少去思考成绩背后的目标、动力、习惯、抗挫等因素。这也折射出当下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视“显教育”,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潜教育”。甚至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你只管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孩子如果长期在家长“重智轻能”的理念下接受教育,长大后很容易变得“高分低能”。我曾接触过一名重点大学毕业生,毕业两年换了7份工作,最长的一份也仅仅半年而已。每次辞职,都是因为在工作上遇到了一点不舒心的小事,或是和同事有了些摩擦。就像我经常讲的,能力强、脾气大的人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能力强同时又会控制情绪的人,才能春风得意;能力一般、脾气很好的人,在平时自然有贵人相助;能力不强、脾气也不好的人,终将一事无成。也就是说,智商影响一个人能飞多高,情商则决定了一个人能飞多远、飞多久。

情商培养,父母是最好的教练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情商那么重要,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最好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

之前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件暖心的事。一位先生早上开车去上班,开车门时发现后视镜上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车门把手上白色的圆点是我儿子开门时不小心弄到的,不好意思。如果需要赔偿可以联系我,因为儿子要上学,不能在原地等候。”后面附着电话号码。

孩子不小心刮坏了别人的车,家长用行动告诉孩子什么叫诚信、什么叫责任。相信孩子当时肯定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情商教育不需刻意而为,在这样点滴的小事中就能渗透。

做好自己

前不久一位爸爸来咨询,说孩子总是乱发脾气,精神头儿也不高。在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我得知,爸爸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平时工作繁忙,到家后经常唉声叹气地宣泄负能量,发起脾气来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摔砸东西。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爸爸没有学会正确地处理情绪,那么孩子也很难改变。

孩子喜欢模仿,他们时刻在观察和模仿成人的行为,因此,父母的一举一动和家文化无时无刻不在熏染着孩子。很多情况下孩子的行为表现和身上反映出的某些问题,都能从我们家长身上找到影子。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复印件。所以千万不要忽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少说空话

有一次和一位初中孩子聊天,她向我吐露了内心的困惑:

“妈妈看到我在学习的同时参与很多社团活动,每天很累,就希望我能学会拒绝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安排。妈妈告诉我要学会拒绝,却没告诉我该怎么拒绝,所以我有点不知所措。”

孩子明白道理,不是靠听明白的,而是看明白的;家长让孩子明白道理,不是靠说,而要去做。一味地唠叨,不但对孩子的能力提升无益,反而可能影响亲子关系。所以,针对年龄偏大的孩子,不妨少说多做,或者与孩子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孩子拆解目标,聚焦每一步的具体操作。

情商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情商蕴藏在处理每件事情的行动和细节中:有的孩子因为老师批评了一句,就不愿意再去上学;有的孩子因为和同学发生了点小矛盾,就不得不转学;还有一些比较极端的,遇到一点小挫折就选择伤害自己……这类事情屡见不鲜。我们一方面替这些青春的生命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孩子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

当孩子们处理人际关系时,当他们为自己设定目标时,当他们面临批评、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是选择逃避问题、破罐破摔,还是选择依赖他人、推卸责任,抑或直面问题、主动尝试……这都是情商水平的一种体现。不难发现,情商背后更深层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高情商的人,更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喜欢通过自身的参与,改善情境中的可控因素,以实现突破。他们更在意从挫败中汲取养分,而非挫败本身,这就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提出的“成长型思维”。而与之相反的“固定型思维”的人,则总喜欢把失败的原因归于外界,习惯给自己设限,在自己的“舒适圈”内故步自封,甚至在遇到逆境时一蹶不振。所以,不管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行为背后折射出的都是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培养情商,需要我们在每件事情中不断觉察、调整和改进以往固定的思维方式,跟孩子一起拥抱“成长型思维”。

教育是“農业”而不是“工业”,培养孩子的情商不能一蹴而就,希望家长朋友能够从提升自我出发,更新思维方式,关注生活细节,为孩子做出榜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做好孩子的情商教练!

猜你喜欢
显性情商家长
画与话
家长错了
情商到底是什么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二则
家长请吃药Ⅱ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
犯错误找家长
“显性”之异与“隐性”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