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梅
摘 要:博览群书,在人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开拓视野,获得在有限的课堂中无法满足的广博知识,同时又可以汲取思想精华,完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熏陶人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纳入教学计划。在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把握年段特点,是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前提;讲求科学的指导方法,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小学 科学 阅读
一、从实际出发,了解中年级学生年段特点
要指导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应该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着哪些倾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阅读习惯怎样,阅读些什么内容。显然,只有准确地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补给语文素养。
(一)思維发展特点
中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胜,求知欲强,喜欢思考。他们的思维特点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关注点从自我向外移,时空观念得到拓展,思维力度大大提高。据调查,体现在孩子们所喜欢的几本书按喜欢的程度依次排列分别为:《哈利·波特》、《三国演义》、《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哈利·波特》是一本科幻类的书籍,可以满足学生丰富的想象欲望,《三国演义》是记载历史故事的文学类书籍,阅读这一类书籍可以满足学生(特别是男孩子)好动,好胜的心理;《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是属于科普类书籍,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调查摘自青岛市名师培养工程网)
(二)阅读能力发展特点
阅读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中年级孩子在识字量上有了一定的积累,达到2500字左右,是孩子拓展课外阅读的基础。相比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障碍缩小了。学生在读物的选择上,范围更广一些,可以由低段以画图类为主的读物,向文字类为主的读物过渡。中年级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并且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当看书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查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解决问题,但阅读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阅读兴趣特点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阅读的原动力。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需要与其年龄特点相符合的。中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喜欢有情节、有趣的故事,他们更看重阅读过程中的快感体验。在读物的选择上,缺乏目的性,只看自己感兴趣的,休闲娱乐性居多,考虑获取知识性较少。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正确引导孩子选择读物的重要性。
二、科学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一)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性
中年级学生对阅读目的的认识虽然已经具有初步的独立性,但受外界的影响很大。教师应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在尊重孩子的同时注意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家长加强联系和沟通,家校统一,共同推荐,对学生进行正面倡导。在树立阅读目标时,不要太过于让孩子随心所欲,只考虑个人兴趣,更应引导他们关注获取知识、陶冶身心的功能。同时,也不能太过于功利,一切为了应试教育,较多地关注一些与学科有关的书籍。
(二)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教师应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学生阅读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因人而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而且,形式要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起学生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当然,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的引导还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适时推荐学生阅读与语文课文相关的书,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教学《哪吒闹海》时,可以推荐学生读《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在教学《石头书》、《蒲公英》等科普类课文时时,推荐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读与课文关联的读物,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在老师讲读完课文后,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的理解整本书的艺术特色和内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学生年龄特征,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当然,推荐书目可以多一些,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起到正面导向作用即可。
(三)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指导中要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读书方法。如加以对学生进行精读和泛读方面的指导。精读的内容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对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有利的书;一类是使人博学多闻,知识性、科学性很强的书,如《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阅读这类书时要聚精会神,深入钻研,所以要安排适宜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来阅读。泛读的内容包括一般的报纸、杂志、画廊、宣传栏等。这类内容有利于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但一般只要看看标题,或抽取重点阅读,或了解大意即可。中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笔头活动,如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也利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做读书笔记是对课外阅读内容的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做资料卡、索引、名言录等。
(四)搭建读书交流平台
要让学生走上阅读之路,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用环境来引导学生走入“书香”,可以开辟读书专栏,书香展示台等,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巩固阅读成果、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如美文诵读竞赛、讲故事比赛、读书心得展示、好书推荐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的开展,在班级中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走上阅读之路,从心底里爱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当好引路人,与孩子同行,扬起阅读的风帆,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营造一个读书的快乐空间,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赵平.借助精彩导入,调动阅读兴趣[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