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柱
摘 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启蒙的时候,数学课程的学习就显得十分的重要。通过数学学习,小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他们掌握的不仅仅只是数学知识,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思维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地推广素质教育,这让许多老师和家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为了让小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独立的解决各种问题,我们需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为了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判断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启蒙的状态,对外界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小学数学老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创新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老師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并没有关心学生是否理解和吸收,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无法提升教学效率,还容易引起学生厌学的心理。为了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我们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有趣的教学方式融入其中,比如说,我们在学习圆周这一个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将教室的窗户推开,问学生,如何通过不锯倒外面这个数就知道它的半径。然后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进行积极的讨论和思考,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愉悦、积极的教学氛围,然后引导学生到室外亲自测量树的直径,这样不仅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二、合理设置疑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老师们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下去,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为学生创造疑问,合理的设置疑问,通过让学生质疑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在学习长度单位时,老师首先为学生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提出疑问后不要立即解答,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给他们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们来解答这个问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及时反馈,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非常高,它的活跃轨迹并不是一条直线,因此,老师也需要在课堂上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发现,并且跟随着学生一起进步和学习。因此,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观察学生给予老师的反馈,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现偏差时,老师需要帮助他们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据研究调查发现,目前存在一部分老师,为了节省自己的时间,往往将问题的答案直接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进行答案校对,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的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即使知道了正确答案,但并不知道错误原因,学习能力仍然不能够得到提升。因此,老师需要在评估学生作业的时候,需要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辨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自我反思,对错误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印象。
四、分层教学,促进每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对于小学生来说,每个人对于知识的接收水平都不一样,特别对于数学应用题的解决上,学生的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但是老师一定要一视同仁,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来锻炼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我们可以利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于接收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可以提高对他们的学习要求,对于接收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老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指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循序渐进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教学来说,数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想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学好数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建立属于自己解决问题的体系。通过数学应用题、算数法则、定律概论的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独立的思考问题。这样的方法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也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