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
摘要:在成长于物质丰富时代的“90后”和“00后”成为大学生主力军的环境下,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到底什么是满足他们对大学生活期许的因素。为此,高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等应做出怎样的变革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当然,有一点是明确的:学生们对除物质以外的东西越来越关注和在乎。在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引入激励机制,尤其是荣誉激励,这是意义十分重大的一件事情,且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文章对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荣誉;激励;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3-0061-01
1激励、荣誉和荣誉激励概述
荣誉是某些社群或组织对其内部成员的德行、功绩、地位、成就的一种承认和鼓励,是一种具有影响力的、积极的管理手段和價值导向。个人因意识到这种肯定和褒奖所产生的道德情感,称为荣誉感。激励机制是管理者为达到一定的预期目标,依据相关制度规定、价值取向等,激发管理员工的内在动力和潜能的过程。在管理理论中,“激励”一词对应的英文是“Motivate”(名词),该词来自拉丁语,有两层含义:一是提供一种行为的动机,即诱导、驱使之意;二是通过特别的设计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相应地,Motivation(动词)有三层含义:一是指被激励的过程;二是指一种驱动力、诱因或外部奖励;三是指受激励的状态。有关理论将激励与动机连在一起,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把动机定义为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而这种努力又能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结合这一定义,有关学者认为:激励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那么,作为教育者,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着活力和积极文化氛围的环境。在成长于物质丰富的时代的“90后”和“00后”成为大学生主力军的环境下,必须思考和研究到底什么是满足他们对大学生活期许的因素。为此高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该做出怎样的变革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当然,有一点是明确的:学生们对除物质以外的东西越来越关注和在乎。
2荣誉激励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意义
高校学生工作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鉴于此对思政工作引入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思政工作激励机制,是指思政工作目标确定之后,为了实现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激励手段。建立起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实现思政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思政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探索,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思维模式都发生了变化。面对这些变化,高校辅导员要懂得科学地运用适宜的方法来开展思政工作。在思政工作中对学生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加学生集体的凝聚力。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引入激励机制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激励机制必须建立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所有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都有它特殊的规律。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等院校的教育,它极大地区别于社会上的其它行业,它的运行机制、实现目标与别的行业是完全不同的。正是因为它的特殊性,就不能只是一味地像社会上其它行业一样完全地依靠高额的奖金来刺激被奖励对象,故笔者认为高校的激励应该以荣誉激励为主。高校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把激励机制理解为一种助燃剂。高校荣誉有其独特性,只能是高等教育期间,由学校、院系组织颁发的,得到集体承认的评价。这种评价只能在高校这一组织体系中获得,只能在教育阶段才能获得,这种荣誉具有更多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也更加弥足珍贵,被很多学生所看重,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荣誉作为一种精神性的激励,相对于物质性激励,荣誉性激励的金钱成本更低,但效果却并不低于物质性激励。高等院校本身作为一个文化事业单位,并不具有经济生产的功能,主要的经费和奖助资金来源有限,物质性奖励需要一定的财力成本支撑。而荣誉性激励的金钱成本非常低,因为荣誉性激励更多的是一种评价、称号、等级证书。物质性激励多是即时的,而荣誉是对人品、能力、才华、业绩的肯定,具有持久效应。荣誉作为一种鼓励性的奖励,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荣誉激励的作用,在进行班级、学院团队建设的过程,集体荣誉也可以发挥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作用,推动和谐集体的建设和良好人际氛围的形成。
3结束语
激励机制在高等院校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高等院校在今后的发展中所不可缺少、也不可能回避的问题。我们只有充分地利用它的特殊性,在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中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做好教育改革与发展,利用好荣誉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更多地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丽萍,高校学生荣誉奖励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31-138.
[2]王丽萍.论基于校训的高校学生荣誉体系之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107-109.
[3]王丽萍.构建高校学生荣誉体系的路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