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新
摘 要: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小学语文课堂也将迎来新的变化。譬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语文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认知和学科素养,实现语言文化的传递和传承。本次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教育策略进行分析,教育成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这是体现了教育职能的转型,也符合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更是进行语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不过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较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也必须多措并举,创新思维,寓教于乐,真正让学生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去,从而有更好的阅读体会和收获。
1寻找核心素养与阅读资料的结合点
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我们能从阅读资料中摸索到核心素养教育的接入点。这就需要老师首先对阅读资料的内容、背景、主题思想等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寻找核心素养教育的切入点,才能达到潜移默化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效果。
比如在学到小学五年级课文《晏子使楚》这节课的时候,晏子出使楚国的时候遭受了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的待遇,个人的尊严受到挑战,也可以说是侮辱。那么,为什么晏子能够做到不卑不亢呢?楚王的做法又是否有不当之处呢?我们将晏子的不卑不亢作为“文化的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接入点,将对楚王做法的批判性思考作为“思维的发展”这一核心素养的接入点。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会有意识的让学生去思考晏子这种能屈能伸,不卑不亢的精神是一种值得称赞的精神气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一种谦逊但又不卑微的个性;在讨论楚王对晏子的各种不公正待遇的过程中,同学们经过思维的发散,结合现实生活中学到的礼仪,认识到楚王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古代“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主张的。
2深挖阅读活动内容实现延伸思考
阅读教学应该是基于课本内容但又高于课本内容,如此才更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所以,我们在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更注重引发学生对阅读体会的延伸思考,将阅读体会融入到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中去,真正让学生受启发,受教育,在心理心态、价值理念等方面产生良好的转变。
比如在阅读《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之后,老师要求学生们自由发言,将自己的阅读体会说出来。有的同学认为:梦想的力量是伟大的,是支持着我们破解难题,取得成就的动力;有的同学认为,我们要做有爱心的人,懂得去帮助贫困人群,懂得去为人民谋幸福;还有的同学提出,课文中对于人物的描写非常细致,特别是关于瑞恩的介绍,让人感觉就跟亲眼见到一样。同学们在阅读这篇课文之后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体会,表现出学生关注的视角具有差异化和多样性,这也正是我们渗透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首先,老师对学生勇于发表看法的行为表示肯定,然后对每个同学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并对其话题进行了眼神。比如讲到瑞恩想要给非洲的朋友挖口井,老师就会延伸到有爱心、做公益这件事的重要意义,并给大家列举了我们生活中类似的好人好事,让学生意识到乐于助人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和文化,是一種值得称赞的行为。而有些同学对于文章中人物描写的体会,老师则从语言的建构这一核心素养去延伸开谈,让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有了新的进步。
3核心素养教育要体现情景,触发感情共鸣
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让学生自发的在阅读中产生多么深刻的思考。以情感因素为牵引,让学生产生触动,进而深刻领会阅读材料的内涵,这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如在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中,讲述了地震中的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无论是父亲对儿子的不放弃,还是儿子对同学们的关照,都在这大地震的灾难中显得格外的引人泪目。这样的思想主题就是我们进行情感渗透教学的有益尝试,对实现核心素养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教学中为大家描绘、设想那种在地震废墟中的可怕场面,同时利用自媒体技术给同学们播放了关于大地震等灾难片的片段;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受课文中那种亲情、友情和在危险中的不放弃、不畏惧精神。同学们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对课文的“审美品鉴”能力大大提高,也将课文中的亲情文化、友情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心里。
结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人们成长进步的重要经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科学习水平都有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要多从教育实践着眼,寻找核心素养与学科教育的有效结合点,这样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美贞.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考试周刊, 2018(4):42-42.
[2]胡娟.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考试周刊, 2019(15).
[3]刘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