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艳娟
摘 要:不难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的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化学教学的整体效果。而从当前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方法已经逐渐突显出其应用价值。因此,笔者将以“盐类的水解”这一实验为例,谈一谈应该怎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组织开展探究性化学实验。
关键词:高中化学 探究性实验 有效教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按照课程内容的安排,积极、充分地组织开展化学实验活动”,并且重点强调:“化学实验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基于这一要求,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毋庸置疑,借助探究性实验,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学习的形式,而且可以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从而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理念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根据其要求组织开展每一个实验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1.提出问题,启发思考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这也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与机械理解等传统学习方式的有效保障。而为了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够在实验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在思考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为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盐类的水解”这一实验为例,在正式开展实验活动前,我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然后根据实验目的等重点内容提出了以下问题:(1)从物质组成上来看,Na2CO3应该是一种盐,但是这种物质的通俗称呼却是纯碱,是否是因为Na2CO3的水溶液显示的结果是碱性呢?如果换成其他种类的盐,其水溶液又會出现怎样的情况呢?(2)物质水溶液的酸碱性是什么因素决定的?为什么这些因素可以使不同物质的水溶液呈现出不同的酸碱性呢?(3)为什么CH3COONa溶液和FeCl3溶液会呈现出不同的酸碱性呢?(4)在盐类的水解实验中,生成了什么物质?它可以一直反应到底吗?接着,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自主思考以及合作讨论。最终,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形成了初步的实验思路。由此可见,在探究性实验活动中,教师的问题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2.观察实验,归纳总结
在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学生的知识理解主要是通过自主实验实现的。同时,由于高中阶段的一些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学生的实验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以此来对学生的实验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之后,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作实验。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实验活动更加有的放矢,而且能够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进行更加全面的思考,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实验效果。
在设计“盐类的水解”这一实验时,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提示:“酸碱中和可生成盐,酸可以分为弱酸与强酸,碱同样具有强弱之分,所以酸碱中和通常可以生成三种类型的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酸强碱盐。因此,在设计实验验证盐的酸碱性时应该考虑不同的情况。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实验中选择恰当的指示剂”。接着,学生根据这些提示,自主选择了Na2CO3溶液、NaCl溶液、NH4Cl溶液、KNO3溶液、CH3COONa溶液、FeCl3溶液、紫色石蕊溶液等几种试剂。之后,学生合作进行了动手实验,并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记录。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锻炼了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现象的能力,而且为实验结论的得出做好了铺垫。
3.交流反思,深入理解
组织实施探究性实验的直接目的,就是使学生对相关的实验内容有更加准确的理解与把握。在实验活动中,核心知识的得出主要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实现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讨论,以此来使学生进行知识的提炼与理解。
完成“盐类的水解”这一实验之后,我组织学生根据石蕊颜色和不同溶液的酸碱性等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观察,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弱酸强碱盐呈碱性、强酸弱碱盐呈酸性、强酸强碱盐呈中性。接着,为了进一步使学生理解这种化学规律的根本原因,我借助多媒体直观呈现出了离子在水溶液中水解的微观过程,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了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对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总结来说,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证明,探究性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熟练掌握组织开展探究性实验的主要原则和具体步骤,从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过程。这样一来,可以不断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意识,并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有智.对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新课程·下旬,2019,(8):19.
[2]白传金.探究性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运用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