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颖 朱玉周 严雪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市场中获得气象信息的手段不断多样化,而新媒体中微博和微信平台的兴起,占据了公众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基于微博微信平台的气象信息发布也变得更加便捷、迅速、及时。为了能够有效利用新媒体中微博微信平台提升气象信息发布质量、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分析了气象信息传播的特点、传播概况以及应用过程中的优化分析。
关键词:气象服务;微博;微信;优化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与创新,气象信息也在不断的融入电力、医疗、交通、卫生、水利、消防等各方各面[1]。继电视、短信、报纸、电子显示屏、声讯电话等传统媒体之后,以微博、微信及客户端等新媒体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借助于传统媒体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2],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正是气象信息服务的新契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全面发展,不仅提高了信息资源利用的效率,利用方式也是日益多样化,利用新媒体发布气象信息是一个更为全新、开放、面对公众的渠道[3]。
双微平台是基于微博和微信渠道进行气象信息发布的平台。利用双微进行气象信息发布前景极为广阔,拥有很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4, 5]。目前,我国各地气象部门都在广泛应用微博、微信进行气象服务,但是在具体应用中还有很多不足。本文以“河南气象”官方微信和微博为例进行浅要分析气象服务利用双微发布气象信息的应用策略和优势。
一、基于双微发布气象信息的特点
(一)气象信息传递方便快捷。基于微博和微信平台,气象信息的发布可以方便公众随时随地查看最新天气,转变了大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方向性,由被动逐渐向主动性靠拢,主动性逐渐增强。并且,气象信息传递及时,尤其是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已然达到快速、及时的传播。
(二)互动性较强。在双微的运营中,新浪微博粉丝互动最为突出。由于转评赞很方便,可以直接展示刚发表的留言,即使不看消息,粉丝也可以及时的看到回复的评论并再次回复,官微的亲和力增强。微信公众号与公众的交互性强[6],一方面是直接在菜单栏进行互动,另一个是当天推文下留言互动。随着微博、微信的发展以及运维时间的增长,留言互动的数量快速增长,与粉丝之间的黏性越来越高。
(三)气象信息产品多元、服务内容多样。微博发布内容逐渐多元化[7],由刚开始的纯文字、图片发布,到包含声音、视频等链接的结合,短而精、风趣诙谐。同时,气象服务产品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常规气象信息以及预警信息的发布以外,符合当时天气相关的气象科普也可以及时发布,这不仅增加公众点开的几率,也增加了公众接受与理解的程度,使科普达到最大程度化的普及。微信订阅号每天推文同样也包含多元的气象信息产品、服务内容多样,可将天气预報信息以更加清晰的思路对公众进行天气剖析。
二、利用双微发布气象信息的不足之处
常规的气象信息传递无疑就是报文堆砌,文字生僻,更是缺乏感染力,公众也完全没有耐心去仔细的阅读。利用新浪微博发布气象信息,第一,随着微博平台的优化更新,与气象信息相关的微博内容仍然需要不断挖掘新的创新点,比如气象科普短视频、双微活动的策划,短视频制作可以说是众多气象官微的短板,一方面缺乏创新思路或者不新颖,另一方面,视频制作和素材数量明显不够。第二,粉丝比较垂直,互动不多,距离感较远,总体关注量不高。第三,虽然官微联动至关重要,但是当其他官微或粉丝转发气象微博的过程中,不注重时效,有时预报时效已经过去,但是仍然还在转发当中。
利用微信订阅号发布气象信息,第一,预警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发布,欠缺服务号的自动发送功能,在文章中发布,及时性已经过去[8]。第二,留言互动虽有提高,但是只能互动交流一次。第三,由于微信平台功能限制,利用微信平台做活动推广,范围较小,限制方面较多,除了及时关注微信平台优化以外,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举办活动。
三、气象服务中双微的应用优化策略
(一)掌握微博微信传播特点,紧跟平台的动态优化趋势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新媒体信息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各具特色的新媒体平台便应运而出。而大多数新媒体平台都可以无本入门,用户可以很容易在平台获得一个身份或者说轻松成为自媒体,但是运维好这个自媒体却并不简单,首先要谙熟新媒体的平台特点、政策、发布规则等等。积极探索双微平台的发布技巧,熟悉并熟练运用微博平台的发布和互动功能。目前气象信息尤其是预警信息的发布已经实现新浪微博的自动发布[9],其它功能像转评赞、私信、头条文章等,所产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微博微信是老牌新媒体平台,除了平台自身的互动性、即时性和自主性的优势之外,双微平台近年来还不断地在进行着升级优化的改造,及时关注双微平台的优化趋势,所以掌握双微平台的媒体特征和传播特点、紧跟优化步伐,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完善内容多元化、实现信息多样性
1.转变风格,打破刻板老套印象
从2016年开始,各地官微的画风开始逐渐转变,“老干部”形象逐渐向“接地气”画风转变。气象官微不仅要把握住专业性、科普性,而且要用通俗易懂、诙谐有趣的字眼发布内容,这样才能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拉近公众和官博之间的距离。
2.善用表情包、动图
随着网络和社交的不断兴起,表情包和动图走进我们的生活。使用表情包和动图不仅可以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而且也能与公众产生对天气的共鸣,增加黏性。不仅可以更好的传递气象信息,而且也可使公众对气象信息的可接受度实现最大化[10]。更重要的是可以收获一大批相同爱好的忠实粉丝。
3.制作短视频发布可以博眼球
气象与衣食住行玩息息相关,采用与公众密切相关的生活生产进行视频拍摄。视频时间简短,拍摄内容多样化、生活化、科普化、随性化;传播途径广泛,最重要的是无版权,同时能更好的普及相关的气象知识[11]。在短视频制作发布方面最有特色的官微是“江苏气象”,一方面接近生活或者近期热播的影视剧,另一方面主要是在气象科普方面。比如台风“温比亚”来临时,模仿了电视剧《延禧攻略》制作视频;气象科普类——探空气球:为高空气象“搭脉”的医者;生活类——中秋节制作的奇葩月饼大测评!
(三)积极互动,保持粉丝黏性
1.积极与粉丝互动,紧密联系
在拥有一定基数的活粉丝群体后,保持粉丝黏性[12]就成了官微最主要的工作。保持粉丝活跃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与粉丝多互动,做到勤回复、神回复两点。勤回复是为了保持粉丝活跃度,增加粉丝的黏性;神回复则是用有趣的内容吸引粉丝的关注,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强化官微的人格化。在“河南气象”官微运营过程中,发现像“抖机灵”式的傲娇高冷,更容易为粉丝接受,引发大量传播。
2.官微联动,增加曝光
全国官微之间的联动,最有特色的就是2017年首场最强降雪的“萝卜蹲”,中央气象台则很巧妙地将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气象官微联系在一起,评论中各地市官微都参与互动,引发了“萝卜蹲”刷屏微博页面。各大官微们趁热打铁,纷纷抱团蹭热点,扩大了曝光率和用户点击率,加深人格化互动,拉动粉丝增长。由此可见,紧跟潮流、会玩段子成了气象官微的必备技能。这样的官微联动前期抓住粉丝喜欢看热闹的心态;后期通过跨界联动模式,与其他蓝V(大河网、18地市官微)联合互动,将“萝卜蹲”上升到热点,由此不断吸引粉丝的点击率和扩大粉丝覆盖面。
(四)洞悉大众需求,做好适用公众的双微活动策划
洞悉大众需求,做好双微活动策划。在新媒体的运维过程中,活动策划越来越成为刺激参与、引流的重要手段,作为气象官微,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央气象台在新浪微博平台上举办的“我给台风起名字”的活动。这是中央气象台首次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台风命名活动,并且第一次明确将台风命名权归属给公众个人。这次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大众的参与感,而且为推广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公众对台风的认知和预防能力,也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同时,对双微活动策划,借助于逐步形成的地市气象官微矩阵进行活动策划,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像“河南气象”官微策划的“2018河南第一场雪 气象官微在播报”活动,携手河南18地市官微,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而且也展现出很好的气象服务效果。当然,气象官微因其独特的属性在推广时容易遇到瓶颈,如果拘泥于活动涨粉只会带来短期粉丝效益,长期发展还是要在内容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行文风格和清晰独立的人格。
四、小结
微博和微信在其信息传播上虽然在不断地进步,但是目前来看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时代,新媒体方面也是日新月异,变化速度快!在新媒体双微平台发布气象信息时只有多多尝试,寻找气象官微不可替代性最强的一面,选取适合不同地区气象官微特点的内容形式,形成气象官微独特的行文风格和清晰独立的人格,才能获取更多的曝光量和长期气象服务效益。
参考文献:
[1]吴伟楠.利用微博发布气象信息的应用与优势探讨[J].科技传播,2014-3(上):20-22.
[2]李枭,何佳玲.“两微一端”时代西藏气象服务的路径创新研究[J].科技传播,2018-1(下):154-155.
[3]徐璐娜.新媒体在气象服务中的优势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24):221-222.
[4]桂楠.微博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5):16.
[5]庞子琴,钱嘉星,陈玥熠,等.微信渠道气象服务的用户互动探索[J].广东气象,2018,40(3):50-53.
[6]王含悦.浅析微信的信息传播特点[J].科技传播,2017-3(上):90-91.
[7]杨诗芳,肖芳,姜海如,等.新中國气象信息传播服务发展及未来趋势分析[J].气象科技进展,2017,7(3):41-47.
[8]李雨谦,李梦蓉.新媒体时代公众气象服务分析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24):57-59.
[9]张戈.气象信息在新浪微博自动发布的实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1(405):70-72.
[10]金淼,张婷婷,杨丹宁,等.微信公众号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16:185-186.
[11]邱媛媛,海兰萍.谈气象服务中新媒体的实际应用——以微信为例[J].电视指南,2018(2):131.
[12]程鲒,翟振芳,陈健,等.“合肥气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8(1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