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摘 要:问题既是驱使学生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同时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情感的最佳纽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自觉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研究与探索活动中。下面,本文就对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做些探讨,旨在进一步激活数学教学活力,促进有效课堂的构建与生成。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中数学;趣味;生活;探究
在應试教育理念支配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中,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以学生更多的知识与解题技巧,教师通常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体性的发挥,这便严重僵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更无从谈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此,教师应尽早从“教教材”的误区中走出来,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运用过程,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从而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且更加倾向于将学习融入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氛围或场景中,而非通过机械地背诵和记忆来掌握所学知识,具体到数学学习亦是如此。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之初,教师不妨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及需要,通过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从而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合情推理”这部分内容之初,我对学生说道:“有一个富翁想吃苹果,便让仆人去买,并告诉她要大的、甜的。到了果园后,园主说:‘我这里的苹果都是甜的,你尝一个看。仆人说道:‘只尝一个怎么行呢?我要一个一个尝,甜的就买回去。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做对吗?如果你是仆人,你会怎么做?”这一颇具趣味性的问题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待学生自由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新课——《合情推理》。如此,通过在课堂教学之初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便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需要
长期以来,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一直都是以应付高考为目的,教师也通常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进行课本内容的讲授和灌输,而割裂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便导致学生无法在已有的数学认知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对此,教师应重新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在教学“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为诱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某水库闸门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这是一条10km长的电话线路,每隔50m有一根电线杆,维修工人需要爬上电线杆进行故障测试。如果沿着电话线路一小段一小段地查找会很困难。同学们,如果你是维修工人,你会怎样解决这一问题?”之后,我给了学生适当的时间分组讨论,并让各组负责人表达了本组的观点。如此,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不仅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诱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还使学生初步体会了二分法的算法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三、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鉴于数学学科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单凭教师一味地枯燥讲解,非但不能令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甚至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和厌恶情绪。此时,若能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而且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在教学“随机事件的概率”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做10次投硬币实验:在离桌面相同的高度将一元硬币自由落下,并由组长记录实验次数和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之后,我向学生引出了“频率”和“频数”的概念,并通过汇总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制作了一张“投硬币实验数据分析表”。接下来,我向学生提问道:“正面频率栏和累计正面频率栏的数据有什么变化规律和不同之处?由上面的统计数据表格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如此,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既挖掘了学生的数学潜能,又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勇于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熟悉问题情境创设的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构建出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赵梓希.“情境—问题”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7,34(04):119-121.
[2]王娟.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