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洪涛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新闻媒体的融合发展:“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对广播、电视、报纸等具有差异性却存在共同点的媒体进行全面整合,实现各个媒体间资源上的通融、内容上的兼容、传播上的互融,这种新兴媒体形式,是为融媒体。
關键词:融媒体;城市台;新闻传播
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诞生。6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电视事业已经发展成为庞大的集合体,据权威机构统计,截止至2017年底,我国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609家,其中,省级及以上机构45家,地市级机构458家,县级机构2106家。在如此数量两级台夹击之下,上不接“天际”、下不接“地气”的城市台,处境举步维艰,似乎更加成为了当下甚嚣尘上的传统媒体“寒冬论”的佐证,不谋求突围,城市台必死。
一、融媒体环境下城市台新闻传播手段的变迁
笔者理解的融媒体,指媒体融合,是充分利用纸质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体的共同点及互补性,在人力、内容、宣传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互通共融的新兴媒体概念。融媒体中的“融”并不是各个形态各异的媒体间的简单相加,而是取多个单一媒体优势,将单股力量糅合成具有竞争力的集合体。从融媒体概念的出现到运用,城市台大都经历以下三个变化过程:
第一个阶段:“传统媒体+传统媒体”。
城市台对融媒体最初的认识就是各个传统媒体间的简单相加,整合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报纸等下属媒体资源,只是形式的拼凑,并没有相互借鉴利用各自优势。
第二阶段:“传统媒体+互联网”。
随着媒体环境变化,城市台开始认识到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重要性,许多城市台开始建设以独立网络媒体姿态出现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单一模式,只是将广播电视节目直接搬上互联网,并没有发挥出互联网具有的高效、互动等重要优势。
第三阶段:多样态媒体深度融合逐渐形成。
城市台已经意识到融媒体并不是各个传统媒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实现各种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要求在技术上能够互通,更要求在内容上能够共融。
现在的城市台不仅仅拥有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通常还建设了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甚客户端,开始形成“1+N”的媒体形态。
二、融媒体环境下城市台新闻传播的困境
媒体机构自出现以来,新闻便是国民获取新鲜信息,接收舆论导向的重要渠道。融媒体环境下,在央媒、省媒以及网络媒体的多重夹击下,城市台新闻传播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新闻传播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全网同台竞技,本地内容红利下降
融媒体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方式,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原本不能被立即采访报道的新闻,在“全民记者”手中得到迅速记录。
融媒体时代,多种媒体同台竞技,使新闻传播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受众主动参与到新闻工作中并进行积极评价或反馈,原本属于传统媒体的内容红利,在融媒体环境中,急剧下降。
(二)直接“以加代融”,不利资源整合
城市台的融媒体之路走得十分艰难,误把“相加”当成“相融”,做了许多无用功。
城市台在发展融媒体时,普遍做法是简单粗暴地把各种媒介“加”在一起,笔者认为,融媒体最重要的一环应是充分利用各媒介传播特点,找到电台、电视台、报纸、新媒体等媒介的共性和区别,在资源全面整合的同时,又要有所区别对待,从而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容、传播互融、利益共融”的“融”格局。
(三)新闻生产方式老套,传播失速
地市台新闻生产的流程十分固定,大致分为获取线索、确定选题、派出记者、采集新闻、后期加工、送审播出。由于对融媒体中尤其是网络媒体传播规律认识的缺乏,直接套用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方式,产品明显缺乏新鲜气质。
复杂的新闻生产流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闻的可信度与媒体的权威性,但在很多内容面前,与互联网即时传播特性相比,传统新闻生产方式更多的只剩下绝对劣势。在很多突发事件面前,在记者还没有到达现场时,群众却早已利用网络进行广泛传播。
(四)受众分流,传播收益大幅降低
有调查显示,智能手机普及、网络视频兴起导致的用户收视习惯的改变,已经分流传统电视一半以上的受众,正在流失的受众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最具有消费潜力的年轻群体,直接后果便是传播收益降低,进而导致难以维系较高质量的节目生产制作。
(五)新闻版权意识不强,新闻内容生产商维权意识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的新闻版权意识并不强,在融媒体环境下,各个媒体间也并未就新闻版权达成一致的利益分配规则。互联网的便利使得新闻传播信息唾手可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市台新闻作品的传播影响,但是却面临着内容传播附加值到不了手的尴尬局面,这不仅使新闻内容生产商处于弱势地位,而且对新闻传播带来了消极影响。
三、融媒体环境下城市台新闻传播突破之路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这个公式表明:在其他条件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受众更倾向于选择最方便、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媒介。融媒体时代,对于城市台而言,这是最坏的时代,也同样是最好的时代,它所带来的传播途径和内容制作方式的转变,更容易被当下受众所接受,是机遇,更是挑战。
(一)正确认识融媒体的价值
上至城市台的领头者,下至改革的执行者,必须搞清楚融媒体的概念,并正视融媒体之于城市台新闻传播的价值。从新闻传播的范围来看,融媒体打破了原有时空的壁垒,以前城市台的节目只供本地观众收看收听,而融媒体则摆脱了这样的限制,只要有网络,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只要具有移动设备就可以浏览到这个城市的信息。这是其一,其二,从新闻传播的方式来看,融媒体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不足,使交流与互动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属性。很多时候,新闻本身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其中的交流与互动开始成为了人们收看收听的原始动力。
(二)新闻内容依旧为王
不管是什么形态的媒体,内容依然是立身之本。台州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的“云媒体”中心,以大圆桌的形式打破了以往板块分割式的办公模式,不仅设立了总编调度中心,还设置了采编联动平台,一次采访可以生成多元内容,分发至多渠道进行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形式虽变,但作为党的喉舌的基本属性没有变,新闻内容依旧为王,只是在报道中根据各个发布渠道的特点,进行了重点转移、制作方法转变、增强时效、提升视音频质量、扩大受众参与。这一些,强调的依旧是符合党媒要求的内容!
(三)强化自身独特品牌
融媒体环境下,城市台几乎处于“金字塔”的底端,要想在困境中找到一条出路,就必须树立起区别于其他媒体的品牌。
台州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始终坚持“新闻立台”,台里所设节目均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从数量上看,新闻类节目已经占据了全台节目总量的80%以上。每天发生脚下的这方土地上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新闻,成为了记者采写接地气好新闻灵感之源。综合新闻栏目《台州新闻》、《新闻早班车》;舆论监督类新闻栏目《台州深观察》;乡土类新闻栏目《山海经》等,已经成为全网受众了解台州的重要入口和展示台州城市的金名片。
(四)使用专才而非全才
在城市台的新闻采编到制作播出过程中,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融媒体环境使然。在此环境下,城市台对记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更全面的要求,但,笔者认为,人各有所长且精力有限,要求记者不仅会采、能编、善剪,甚至是播发,这是不合理的。笔者认为可探索建立采、编、播、制高度专业化、模块化,经由各类媒介主编、编辑根据自身渠道特点,可进行自由排列组合使用的内容生产机制。
(五)节目制作突出地方特色
融媒体环境中,从来不缺乏新兴概念,但并不是所有成功的概念都能够被直接套用。在资源匮乏的地市级媒体间,由于体量不一样、生态不一样、人才不一样直接模仿只会成为东施效颦。但城市台在新闻节目的制作与传播上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台州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新闻立台的精神要求,大力推进新闻类节目的开发与播出,不仅为台州群众发声,更推动了台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实地践行。
(六)关注受众需求
打造优质内容的基础必须了解受众的实际需求,这是目前赢得受众眼球的重要手段。有相关研究表明,在新闻类节目中,受众更加关注关乎民众利益的民生类新闻,如物价、教育、医疗等问题。曾获得国家新闻奖的《剧毒河豚走失 全程紧急寻找》的节目,用时长达5个多小时呈现椒江一箱剧毒河豚从丢失到找回的全过程,紧扣民生话题,准确呈现事实,民众互动热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七)尊重科技理性分析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媒体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现今,海量的数据成就了信息社会,推进着社会各个领域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科技的变革正颠覆着新闻传播媒体的格局,加上5G时代即将到来,新闻媒体的互动性、交流性、智能性在不断增强,媒体融合、人机共生正成为发展的主流方向,传统媒体逐渐成为重要的数据来源。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对传播设备的要求极高,而科技的发展使手机不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包括手机以外,其他移动客户端也正成为城市台新闻传播新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时说:“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此前,互联网浪潮强势来袭导致城市台低迷,错失发展先机,但在融媒体环境中,城市台新闻传播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力求新作为。
参考文献:
[1]孟威.加速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的转变[N].人民日报,2016-04-01.
[2]高红梅.融媒体时代民生新聞节目的发展与创新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9):47.
[3]央广网.总书记的媒体观:那些年习近平对媒体的寄语[EB/OL](2016-02-20).[2019-03-07]. http://news.cntv.cn/2016/02/20/ARTIp FGX9q6odi Fxo9 Rkuplj160220.shtml.
[4]李贞.探秘人民日报“中央厨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1-03.
[5]杨席珍.以品牌栏目的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J].新闻爱好者,2008(12):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