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元素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探索

2019-10-21 08:57郭清清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0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作用

郭清清

摘要:美术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凸显视觉性”,它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了人的情感、审美趣味等,丰富人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其中,图像元素的传达更是成为了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之一,也是早期人区别于动物符号世界中的一种,在当代美术课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课程;传达;图像元素;作用

一、图像元素的定义

图像,是人对视觉感知的一种物质再现。图像的获取方式可以从光学设备获取,如照相机、镜子、望远镜、显微镜等;也可以人为创作,如手工绘画。早在原始时期人类便已经学会用手绘图像这种符号来代替语言,用来相互之间的交流。随着数字采集技术和信号处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像以数字形式存储,可以用作记录、保存在纸质媒介、胶片等等对光信号敏感的介质上。而从图像性质上,图像又可以分为静态图像,如图片、照片等,和动态图像,如影片等两种类型。快节奏的生活,电子时代带动视觉化时代的发展,图像更是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将电子设备代替书籍、报刊等读物,通过浏览图像去了解时事、娱乐、饮食等多方面的动态,无论吃饭、睡觉还是上班娱乐,绝大部分人都是“机不离身,眼不离屏幕”的状态,“手机奴”更是成为年青一代标志性的代名词。视觉化时代让人们对图像尤为敏感。

二、图像与美术的关系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时期,便出现了手绘图像-原始时代壁画。原始壁画多表现狩猎场景,多表现线条,流畅奔放,色块构成,自然拙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之一。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图片却往往都带有宗教色彩,宗教生活气息浓厚,图画多以人物为主。辽宋夏金元时期,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代表作为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而在西方,中世纪的图画线条呆板僵硬。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提倡人文主义,以美术三杰为代表。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豪华纤巧,色彩清淡恬静,曲线柔和;20世纪立体派的出现突破了西方绘画以透视为基础的传统。19世纪以后,摄像机的出现,于是便出现了图片,代替了之前一系列的手绘图像符号元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结束以后计算机的普及,出现了电脑合成制作的图片,更是为图片的传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图像的传达与手绘绘画艺术在本质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在现代绘画艺术中,大部分绘画创作者倾心完成一幅作品后,并不在意自己的创作能被观众所理解,更多的是获得自己在绘画作品中所获得的一种精神和心灵上的慰藉。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对于创作作品只是视觉上的好看与不好看,并不能深入去感受绘画中的深刻含义,只是一种简单的视觉交流,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对于图像语言的传达却是心灵之间的交流。图像在传达的基础上,附带一定的语言文字的表达,与观众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这一点在中小学的美术教材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在日常生活中,观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化作品也深刻反映了这一点。但是从创作过程上来说,图像的制作直接反应给观众的是最终的目标,创作者的情感却无法强烈的与作品深刻融合,作品便缺少了与观众心灵上的沟通,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而对于绘画创作却恰恰相反,作者的饱满情感深深融入作品中,具有深厚的情感意识。图像传达与会绘画创作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当代绘画中“观念”与“绘画”的区别。

三、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图像

图像一直便应用于美术教育的应用中。随着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在教师的美术教学课程中,教师通过结合多媒体传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快更好的進入教学情境,更大程度的 去理解、吸收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现代电子设备和网络的普及,绝大部分中小学生已经有基本的上网技能,在他们的课后时间可以自行通过网络查找相关图片,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完成教学目标。在这点看来,这也很好地展现了美术教育新课标改革中的“综合.探索”这一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更加充分地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展现学生的个人独特性格。

新一轮新课标的改革,“欣赏.评述”中提到:“通过观摩录像、图片等,对动漫作品,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国产动漫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通过实地观摩或观看图片和录像等,观赏自然景色和动植物的形状和色彩”。对于美术教师而言,美术课程的备课可能并不像语数外等主科那样复杂,却也同样不容忽视。一节好的美术课程,需要教师在安排课程的时候需要有亮点有足够吸引中小学生眼球的点,因为他们首先在心理认知度上并不成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需要吸人眼球的课程安排。课前,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查找具有针对性、代表性的图片,辅助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课中,引导需要侧重点。教师结合多媒体设备借用图片传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同时,又要随机应变,关注学生热衷于的点,引导学生朝着他们的出发点去完善教学。课后,教师需要总结一堂课的优势与不足。既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的热情度和配合度等方面,同时从学生身上反思自己,让每节课更加完美,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有增无减。

四、图像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

视觉化时代的发展,图像的传达越来越广泛。对于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一堂优秀的美术课程,与多媒体等设备相结合能够吸引学生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有趣的图片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很好地辅助教学课程的完成,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的时候,借助图像,引导学生更深层地去理解、消化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创作的的时候能够深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达到内化理解、外在表现的完美课堂。同时,教师借助图像传达完善课堂,启发学生去深入解读图像,与时俱进,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二者在相互理解中共同得到进步与提升。而在这个相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多种多类的图像,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培养认知和对事物的敏锐程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模仿、借鉴,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优秀作品,学生对美术绘画的能力也会逐一地得到进步、提升。

五、结语

现代社会电子技术的发展,图像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以及现代社会对图像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图像的发展也就越来越丰富。当然,任何事情都是双面性、有利有弊的。图像的广泛传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课堂欣赏、借助图像的同时,进入绘画创作的阶段容易忽视自主创新的阶段,而过分模仿图片,完全失去了作品原创的意识,实践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得不到提升,这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最大忌讳之一;其次,美术课程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而图像的广泛传播,会导致学生过度依赖图片,从而忽视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创造出来的作品就会呈现“被同化”的现象,缺乏创新意识;最后,图像的广泛传播,图像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中小学生由于认知的不成熟,他们在选择图像质量的同时,自主选择能力较差,面对五彩斑斓的图片的诱惑坑能也控制不了。这一层面来说,会对中小学美术课程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所以,面对图像的广泛传播和运用,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认识图像传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美术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共同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作用
新课标下美术课程教与学的探索与研究
素质教育下中小学美术课程开设的作用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