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对精准扶贫的影响探究

2019-10-21 08:46王煜程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8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影响

王煜程

摘要: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扶贫工作困难,任务艰巨。为了更快速,更有效的打赢扶贫攻坚战,有必要探讨我国现在大力推行的普惠金融对精准扶贫的影响。

关键词:精准扶贫;普惠金融;影响

我国的扶贫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年到1985年,大量的农村家庭依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脱贫。第二阶段是1986年到1993年,开发扶贫。第三阶段是源于1994年国务院印发《“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指在2000年以前,用七年时间基本解决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第四阶段是2000年至今,扶贫工作在前三个阶段上深化。虽然我国的这些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长效机制,大多是靠行政手段干预或资源的再调配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属于粗放式扶贫。这导致贫困人群过分依赖国家政策,产生了惰性自己无法脱贫。在粗放式扶贫无法满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在实地调研时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扶贫工作16字战略方针。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精准扶贫理念。与之前扶贫工作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精准扶贫更强调“精准”。扶贫对象要精准挑选,扶贫理念要精准贯彻,扶贫措施要精准施行。不再依靠政府“输血”的形式开展扶贫而是从长远角度以“造血”的形式赋予贫困人群脱贫能力。普惠金融在精准扶贫的大环境下也会有更大的发展机遇。

一、金融精准扶贫与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

(一)金融精准扶贫理论

金融扶贫是扶贫工作的一种重要资源支撑手段,采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主要金融机构发放小额金融扶贫贷款。精准扶贫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金融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就是要在扶贫工作中着重发挥金融机构,金融手段的力量,通过更多更便捷的资金支援扶贫。

(二)普惠金融理论

普惠金融是指可以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普惠金融本质上仍是商业行为,但其更注重改变贫困群体的脱贫方式,通过提升造血功能脱贫而不是依赖输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中提出普惠金融的理念相比传统金融有其特点:服务对象广泛性、服务产品全面性、服务渠道便捷性、经营模式商业性.机构参与的共同性。

二、目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不高,缺乏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多数贫困农民仅仅是把种植农业当作谋生手段,缺乏自主脱貧积极性。很多农民过分依赖国家扶贫政策,等待国家输血,不习惯于现阶段精准扶贫的造血模式。他们等待扶贫干部送钱送粮,利用国家政策及扶贫干部的同情心对扶贫产生了依赖,思想并没有认识到脱贫是自己的事情,以至于他们并不理解国家的产业扶贫不懂“造血”模式的重要性。所以现阶段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政策宣传教育力度,要坚持开发式、输血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义扶志,充分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使其对扶贫工作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督查考核不能因地制宜,扶贫工作缺乏激励机制

上级督查主要是看档案信息、扶贫手册,走访难免走马观花;一些干部因为表格数字的逻辑错误被严厉追责是不公平的;还有的督查、第三方评估人员只听贫困户意见,不听扶贫干部反映实际问题,导致追责存在片面性。处理了一人,打击了一群帮扶干部的积极性。一些镇、村扶贫专职干部人员调动频繁,不能做到专职专责,只有无限责任,没有奖励晋升机制;南于缺乏必要的考核激励制度,扶贫干部的后续管理和保障不到位,存在扶贫干部身入而没有心入,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扶贫效果。

三、普惠金融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的现实难点

(一)有效金融服务的供给不足

金融市场上缺乏针对贫困户的金融产品,现有的大多数产品难以真正满足贫困群体的需求。金融产品市场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地区并没有金融产品市场的覆盖,大多数农民、贫困户群体缺乏了解普惠金融的渠道,无法购买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申请流程烦琐,申报材料复杂,贫困户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这使得贫闲困户们在接受金融服务或是购买金融产品时相对困难。

(二)扶贫信贷风险大,金融服务成本高,缺乏激励机制

贫困户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收入,且依赖农业收入较低,在遇到旱涝等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后,主要收入来源也无法保证。贫困户的其他经济收入来源渠道也并没有掌握。这就会导致贫困户家庭无法偿还贷款,金融机构会出现不良资产。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利润低也是金融机构不愿意涉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金融公司来说,政府为其提供的优惠政策仍缺少吸引力,这就导致了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信贷资金投入较少,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金融机构对于农村金融产品缺乏创新的积极性,失去了服务的内在动力,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

(三)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待健全

负责扶贫的相关部门工作较为分散,独立没有形成统一战线。造成了部分工作重叠或是不必要的重复。大多数贫困户的还款意识淡薄,法律意识薄弱。部分贫困户凭借贫困身份对扶贫干部百般刁难,认为扶贫干部及国家给他们钱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不用归还。这部分贫困户缺乏信用意识,如不加以教育引导就有可能变成老赖,所以这需要党政机关部门的大力宣传,帮助此类贫困户建立信用意识,还贷意识,构建法律观念,以法为准,依法脱贫。

(四)农村金融体系有待健全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农村银行逐步退出了农村市场,由农村信用社取代了农村银行的地位。然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主要地位的农村信用社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相对来说,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不足,农村金融机构难以取得较高的收益,因此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四、普惠金融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首要要做的事情是提升社会信用水平。在现有征信体系的条件下,依靠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完善征信体系。建立起严密的信用大网。国家要出台更有利于普惠金融行业发展的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普惠金融的正确发展。在传统金融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等新兴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多进行市场调研(主要是要深入到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根据新的市场调研报告来改善现有的金融产品或者设计更贴切于贫困户市场的金融产品,要在金融领域时刻保持创新能力。

(二)大力支持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

加大财政,政策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倾斜力度。使农村金融机构保持较高的积极性来参与到扶贫攻坚战役中。对在扶贫攻坚战中做出卓越贡献的金融机构,政府应了解其情况大力宣传,并减免相应的所得税。对于大型国有银行,金融机构国家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对其扶贫工作进行考核量化。对农村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增加信贷资金,完善激励机制。农村金融机构应该考虑创新服务方式,探索扶贫工作的新机制。例如基层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对辖区内农户、贫困户进行走访调查,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农户主动授信,为其推荐最合适的金融产品,给予农户、贫困户更佳的金融支持。要深入乡问地头为农户、贫困户宣讲普惠金融知识,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满足度。

(三)加快农村地区、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出台政策鼓励商业银行、金融机構等适量增加其在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营业网点,延伸普惠金融服务网络,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争取实现“普惠金融基础服务的村村通”。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四)完善政策制度

加大普惠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各项政策合力作用,提高贫困地区民生保障水平。应该调整市场准入门槛,实事求是,分别对待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经济状况给予贫困地区金融主体更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以传统金融主体为主导,鼓励不同的金融主体、民间资本以及私人资本参与到普惠金融体系中。

(五)普惠金融知识的输送

扶贫不应仅着眼于财富表面,更应该扶志、扶智。同样普惠金融的输送也不应仅仅是输送服务,还应该输送知识和理念。国家应实施“普惠金融精准扶贫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普惠金融人才。通过“高校定点支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计划持续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输送优秀的金融人才,先进的金融知识,满意的金融服务,放心的金融技术。可以考虑任命金融机构中高层管理者到基层挂职,以推动普惠金融在基层的发展,为基层的普惠金融事业探索更有效的发展道路。参考文献:

[l]吕鹰飞.我国农村金融理财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8(1):72-76.

[2]部晔昕.我国普惠金融光伏精准扶贫现状及问题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20-26.

[3]王君.普惠金融与金融精准扶贫的关系研究——基于湖南湘西州的实践[J].武汉金融,2017(3)

[4]赵彦嘉.我国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综述[J].中国商论.2019.

[5]夏诗园.普惠金融助力精准脱贫的思考[J].河北金融,2018(8).

[6]伍洪.金融精准扶贫:理论内涵、现实难点与有关建议的思考[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3).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