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胡仙
摘 要:朗读是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正因如此,教师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朗读教学内容。新课程推行以来,朗读教学受到了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在小学语文现代文朗读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成为每一位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本文将从“模范领读”,为学生树立努力的目标;“技巧传授”,为学生讲解朗读的技巧;“个人展示”,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三个方面,围绕现代文朗读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展开系统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录;现代文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朗读是颇为重要的学习任务,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是完成这个学习任务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习朗读过程中,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模仿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进行模范领读,为学生树立一个可以努力的目标。第二个阶段,技巧传授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朗读的一些技巧来提升自己的朗读技能。第三个阶段,个人展示阶段,学生只有通过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读才华,发现自己的短板,这对学生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意义很大。
一、“模范领读”,为学生树立努力的目标
对教师而言,朗读课文是自己的看家本领。教师针对某一篇课文为学生进行范读,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生自己由于处在基础教育阶段,其朗读能力尚需进行提升和发展。而范读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朗读带来的无穷魅力,学生会把教师朗读水准当成自己努力的目标,进而激发自身积极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草原》一课中,作者以蒙汉两族交好作为自己的写作立足点,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草原的盛世风光,用真挚的情感诉说了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用不舍的笔调委婉表达分离的情愫。老舍先生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师依托这篇文章进行范读,朗读期间需要侧重注重语气的发挥、语速的控制、情感的收放和停顿,这对于学生的朗读学习颇有帮助。当教师为学生进行范读时,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跟读,进而产生朗读的想法,对接下来的朗读教学产生積极的促进作用。
二、“技巧传授”,为学生讲解朗读的技巧
朗读并不是大声阅读,而是一种讲究技巧的表达艺术,对朗读者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在朗读教学中,为学生详细讲解朗读技巧。朗读技巧对学生来讲,并非是为了束缚和僵化学生,而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朗读技巧,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规范学生的朗读行为,提升其朗读能力。
例如,宗璞在《丁香结》一课中便倾注了不少心血,作者遣词造句、结构设计、写作手法以及情感表达方面都做得炉火纯青,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不错的朗读课例。教师可以围绕《丁香结》一文,为学生展开朗读技巧的讲解。尤其是对于一些强调的词需要更加注意,如“格外茂盛”中的‘格外,“忽然呈出两片雪白”中的‘忽然等词都是决定朗读节奏和语气的重压词汇,教师需要格外注意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朗读的技巧。再如“探”“缀”“窥”和“惹”几个字,赋予了丁香花人特有的能力,此处的朗读需要读者分外注意,才能将丁香园的“可爱之处”体现出来。教师在朗读时,一边需要准确地开展朗读活动,一边需要为学生进行准确的讲解,为学生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提供学习的机会。
三、“个人展示”,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
朗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进行系统的朗读理论教学,另一方面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个人展示是学生展示自己朗读实力的舞台,能够有效锤炼学生的朗读技艺。个人展示一方面可以发掘学生朗读优势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其发现自己朗读方面的不足来找到提升自己朗读能力的方向。
例如,《竹节人》作为一篇饶有趣味的现代文,可以从各个方面考察学生对朗读能力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将本篇课文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学习过的朗读技巧,为所有人进行朗读展示,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记录和评分,当学生全部朗读完毕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予以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一方面可以指导自己朗读优势所在,另一方面可以找到自己朗读短板进行弥补。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很多途径,而“模范领读”、“技巧传授”和“个人展示”则是可行性较强且效果比较突出的三个方向。三个环节相对独立又衔接有序,不仅为教学推动朗读教学提供了范例,同时能够指导学生提升自己找到了途径。首先,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所提供的正确方式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依托教师的指引找到学习朗读的大门,在展示中与其他同学进行良性竞争,使得自己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商小丰.小学高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78-79.
[2]郭金花.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亮丽风景——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J].华夏教师,2018(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