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探索

2019-10-21 08:02陆玉林
锦绣·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探索研究公益活动长效机制

陆玉林

摘 要:基于大学生为支教主流的背景,如何能在大学生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将短期支教效果达到最高,保证短期支教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短期支教长效机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江宁大学城高校中开展的支教活动现状展开调查研究,为完善大学生短期支教模式,本研究小组以提升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必要性、切实提高被支教地区教育水平的活动为目的,对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进一步探索从理论研究和社会应用两方面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公益活动;长效机制;探索研究

1、江宁大学城大学生短期支教调查问卷分析

1.1 对大学生支教活动的调查分析

为了调查大学生对支教的看法,调查小组对江宁大学城高校学生进行了对大学生短期支教是否有必要进行了调查普查,在调查中向300名在校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277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2.3%。问卷中共有7个问题,对是否了解支教、对支教活动的看法、是否参加过支教等进行调查,其中248人认为支教对学生的发展有利;19人认为只会浪费时间,10人认为没有参与过不了解。在问卷调查学生中,有12人有参加支教活动的经验,其中1人认为短期支教对自身的发展帮助不明显。

为了能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调研小组也对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支教团队、支教地学生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以抽样调查和实地访谈为主要方式,向支教团队发放20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20份,回收率100%,对支教小学家长发放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8份,回收率为72.5%。

1.2 对支教地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

调研小组也对支教所在地学生家长展开了调查研究,其中针对支教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统计如下。其中在58份回收有效问卷中,支持开展支教活动的家长共有39人,34人认为支教团队能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5人认为支教团队能给孩子带来较好影响;不支持支教活动的家长有12人,其中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大学生会让自己的孩子学到坏习惯;12人认为无所谓,对学生支教的态度冷漠。

2、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1 短期支教效果差,流于形式

当下很多大学生支教活动都流于形式,很多高校大学生对支教活动的认识不足,将支教活动看成是丰富简历、为未来的求职和就业加分的敲门砖。在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愈发功利化的当下,支教活动的有效性也大大降低。同时很多支教团队的学生没有专业的教学技能,只是单纯带领小学生识字和数学题计算,导致当地小学生没有在支教活动中有收获。再者,因为支教活动仅仅持续一个暑假,所以其支教效果非常差。

2.2 大学生支教团队整体素质不高

大学生短期支教团队都是临时组建,导致成员之间没有默契,支教手忙脚乱,很多支教课程的内容都是临时决定,支教学生没有准备,授课无效率。此外没有对学生的素质做充分考察,学生教学支支吾吾、学生问题答不上来,团队整体的素质不高也导致了支教效果难以提升。

2.3 支教小学学生积极性不高

因为很多学校的支教活動都是选在暑假进行,小学生对暑期支教活动兴趣不高,另外当地小学也没有对支教活动重视起来,开展活动较为随意,对支教小学的学生帮助并不明显。

3、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探讨

3.1 大力支持加深认识,加强学校间的沟通交流

支教活动是一件社会性和公益性非常强的活动,因此将其不断推进并且建立长效的实践机制势在必行。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应当积极与支教学校展开沟通交流,建立长期的支教合作体系,此外也要加强与大学城高校支教团队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江宁大学城的地理优势,不断提升支教团队的支教水平和支教能力。同时在支教时间的长短上,也不要局限于暑假,可以与周边偏远村庄的小学建立沟通支教合作,按周或按月开展支教,真正把支教活动延续下去,真正帮助到偏远地区的学生。

3.2 提升支教大学生的人才技能和综合素质

为了能提升支教水平,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相关组织应当加强选拔,在高校加大宣传力度,采取面试、笔试等途径层层选拔支教学生,严把质量关,真正让有爱心、有理想、有志向为偏远地区服务的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因为很多偏远农村的生活条件较差,在进行支教之前应当与支教学生充分沟通,避免因为“水土不服”等问题难以适应当地环境,影响支教活动的开展。此外,学校方应当加强审核,在学生完成支教活动以后要求其撰写支教实践心得体会,真正让学生在支教活动中有所收获。

3.3 充分准备合理分工,提升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高校青年志愿者和相关公益组织应当对支教活动作出充分准备,提前半年作出活动策划,制定活动周期表、选拔学生的事件节点。支教活动开展前一个月就要组建好支教团队,在互相认识熟悉的基础上提升支教的工作效率,力争组建一支有效率、有爱心、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志愿者支教团队。在支教前的1~2周时间进行支教学生的整体培训,保证在支教活动开始前能充分备课。针对很多农村学生较为内向的问题,也应当在支教前进行心理学培训,不伤害孩子脆弱的内心。

4、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短期支教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奉献爱心的社会义举,高校也应当紧跟潮流,将支教活动延续下去。但针对当下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势必要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以提升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实效性。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摒弃功利心,态度认真、真心诚意,真正帮助到偏远小学的孩子。这就需要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积极投身到支教活动中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意义。

参考文献

[1]袁圆.大学生短期支教志愿者教学能力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胡洋,王晟昊.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探索——以苏州大学“欣长征,彩虹行”贵州支教团队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1):13-14.

猜你喜欢
探索研究公益活动长效机制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索与研究
论如何面对未来图书馆员的角色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