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欢
摘 要: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的动机,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探讨培养“另类”的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策略,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希望对各位教师转化“另类”的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策略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良情绪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很有必要探讨如何利用积极情感因素来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任教六(2)班已经有两年了,这个班级是出了名难管理的班级。在这个班级中,经常会有几个学生上课爱说话,下课爱打架。开始接手这个班时,笔者就被那些“另类”的学生弄得有點招架不住了。
班级中有相当多的学生比较“另类”,他们做事冲动,不计后果;做错事了还理直气壮,不肯接受批评;凡事不服输,乱发脾气……有一次,当笔者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活动时,突然,一把粗鲁的声音“从天而降”:“干嘛打我呀?关你什么事呀!走开!”这把刺耳的声音打断了我们上课的进程,任何东西仿佛都在那一瞬间停止不动了。学生都看着笔者,而笔者看着那位学生——明明,他是班上最“怪”的学生之一。他充满怒火的两只眼睛瞪着他的同桌——小龙,嘴里还喃喃自语。而胆小的小龙却在掉眼泪。笔者问发生了什么事,明明就气冲冲地说:“谁叫他打我!”据了解,原来在读书的过程中,小龙不小心碰到他的手,他误以为小龙是故意打他,所以就有了上面的那一幕。像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明明经常大动干戈。笔者多次找他谈心,做思想工作,当时他的态度会有所好转,但过不了几天他又开始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其他科目的教师总是拿他没办法,就算当时管教好了,也是“治标不治本”,很快明明又会恢复原样。这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转化这些“另类”的学生,需要讲究策略。
为什么他们总是随心所欲地发脾气,肆意中断教学过程呢?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或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威信不高,或许他们自身的修养有待提高,等等。对这一些“另类”的学生,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以教师个人魅力来影响他们,以良好的课堂环境感染他们,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改变,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营造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
(一)营造快乐的课堂气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因此,笔者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发现自我的价值,感受学习的魅力。这是笔者设计每一堂课的目标之一。上课前,笔者会站在教室的门口,用温柔的眼光环视全部学生一遍,有时会说:“今天大家都精神奕奕的,都很帅气、很美!相信今天是美好的一天。”一句简单的赞美话语会使全班学生心情愉悦地投入学习。又如,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组,让他们自己商量取一个喜欢的组名,如飞跃组、冠军组,还有用自己喜欢的明星取名的“鹿晗组”,等等。每节课在朗读课文、角色扮演、知识大练兵等各个环节穿插一些竞赛或小游戏。在竞赛或游戏中,学生既心情愉悦,又能获取知识,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这样的氛围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向上、公平竞争的情感态度。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首发人深省的小诗:“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学生到了六年级后,智力水平和社会阅历都会增加,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意志,非常希望能像成年人一样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他们觉得自己慢慢走向成熟,觉得自己的事可以自己做主,他们渴望独立,不喜欢被他人干预、操纵甚至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时,如果教师依然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只会令学生反感。因此,在教学上,笔者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师生一起决定“行动”方案,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课堂中渗入学生的想法和意愿,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设计者、课堂的小主人,从而促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精心施教,循循善诱
作为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借助课堂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情感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课前,笔者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问题情境;课中,用心营造生动、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帮助学生总结知识规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笔者更注重教与学的双向交流,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有机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现象,创设多个逼真的情境引导学生实践语言,将“教”的过程艺术化,寓教于乐,不断唤醒和激励学生“学”,使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培养。所以,学生非常喜欢学习,往往下课铃响了之后,还说时间过得太快了。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学生爱学、乐学的局面。
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改变“另类”学生的一个途径是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朋友。因此,在课外,笔者除了关心学生外,还注重从一些小事来感化学生。如引导学生能用风扇时就莫开空调;讲“南水北调”引导学生洗手时应该节约用水等。另外,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自己也要做到。如做错事要勇于承认,立即改正。有一次,小褀又不交作业,理由是作业做完了,却忘记带回学校了,不然就是已经交给组长了,组长弄不见了。但每一次的调查结果都是学生因懒惰成性未完成作业而说谎。于是,笔者毫不客气地在班里对其进行严肃的批评。但这一次,笔者发现他没有出声,两眼充满泪水,好像很委屈。过了两天,组长主动替他找回了作业,原来当天早上,他真的把作业交给组长了,组长没有留意,把他的作业本当作自己的收拾好放在书包。原来,这次真的是我们冤枉他了。当笔者在全班学生面前还原事情的真相,并向小褀诚恳地道歉时,全班学生都看着他,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尤其是那些“另类”的学生,他们没有鄙视、没有责怪,只有尊敬与崇拜……教师的威信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树立起来的。学生也都懂得,不要戴“有色眼镜”去看待“特殊”的同学,他们也要求上进,可能只是方式方法不对;他们没有放弃自己,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期待他们与大家共同进步。
通过两年的努力,调皮捣蛋、随意扰乱教学秩序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家眼中“另类”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这都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收到的较好的结果。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提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要发展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不难看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正是培养积极情感态度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责无旁贷。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理解教师对他们的爱。得到教师的关爱,这是学生内心迫切的心理需求。教师的关爱能对他们产生一种莫大的鞭策和激励作用,对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