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之我见

2019-10-21 10:25田太权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田太权

摘要:新课编指出,小学科学教学要以探究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学习模式,为小学科学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小学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價值观。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浅谈小学科学教学,针对小学科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198-01

随着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并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并将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课时量也有所增加。各级政府也加大投入,为各校建立仪器室、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并加大科学教师的配置和培训,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针对小学学生具体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目前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调查看,科学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差异,使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对于科学教师来说,他们需要根据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划分,并针对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教学。一方面,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及科学学习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在课堂上建立小组,科学分层施教。具体来说,对于科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态度较为勤奋;成绩稍差的,就要针对这些学生的具体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建立小组,第一类学生,学习基础好,主动性强,接受能力好,学习热情尤其科学学习热情较高;第二类学生是学习基础较好,但是接受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较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第三类学生则是学习基础较差,主动性和热情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和家长时刻监督。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这三类学生按照一定比例平均分到若干个组中,在各个组中形成互帮互助小组。此时教师通过有机引导,要求学生在做好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主动积极的讨论,并有意识地将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划为一类,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与发展。尽管分层次教学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其产生的效果在各个学校中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深切领会分层教学带给自己的好处,并且在这种教育环境中逐渐得到新的益处。可见,分层教学对现在的学生而言,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2.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

我们科学课虽然不是主课,但是我们科学课里面有好多有趣的现象。它多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通过科学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解决一些难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我们的整个课堂当作一个“欢乐城”,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爱科学课。如在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涉及了50多个活动,其中还有10多个拓展活动。学生非常喜欢参加这些活动。如“搜集天气资料”“调查农业机械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养小鸡”“种茄子”“发布天气消息”等等。因为有一些科学课课本上的知识和我们身边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观察的好习惯。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我们现在所学的科学课和其他的课程有很大的区别。科学课和它们相比是比较综合的,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活动性,科学课强调了一些我们身边的生活实例。这门课程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都在和科学打交道。比如我们发生的自然现象,还有一些实验产生的结果。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4.让学生积极进行课外研究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满足不了学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开展课外教学。如在教学《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时,我给学生确定了研究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课外实验,并在一周后观察两个花盆里的绿豆芽生长情况,做好记录,进行研究。在活动中学生的探究兴趣很浓,明白了植物生长是需要阳光的。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志、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这门课程要锻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的习惯,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我们的实验去证明课本知识的正确性。通过我们自己的动手去判断一些课本知识的准确性。这样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总之,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采用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课外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现代教育观,正确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