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和深入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与此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新契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既要善于学习,又要善于运用。面对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坚定立场,提升技能,加强引导,使新媒体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
新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如何扬长避短,激发新媒体的正能量,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是摆在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主战场。新媒体的崛起和发展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新的契机。
1.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1]新媒体的这些特征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当今社会,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必备品,并逐渐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等灵活便捷的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方便,形式更加多样。
2.新媒体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渠道
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座谈、讨论、谈心和社会实践等方式为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交流手段。而在新媒體时代,新媒体提供的多元交流方式给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交流渠道。同时新媒体的即时性特点使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极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率。
3.新媒体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和思想上的困扰。他们大多数并不愿意与辅导员或班主任进行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第一时间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并及时给予帮助和心理辅导,很大程度影响了工作效果。在新媒体视域下,虚拟的环境和角色消除了学生的戒备心,学生在一个平等、自由的环境下,更能够敞开心扉,畅谈心声,使思政工作者能够有针对性且及时地开展工作,加强引导。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新的问题。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过量化和全球化等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着复杂且严峻的挑战。
1.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量的无限扩展,而信息资源的良莠不齐也会影响大学生的辨别力。网络信息不仅丰富,而且泛滥;不仅自由,而且无序;不仅传播事实,而且传播流言。在这样一个多元信息充斥校园的环境中,大学生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提高媒介素养,增强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这样才能避免新媒体为思政工作服务中出现的弊端。
2.虚拟网路环境中的交流方式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空间,大学生多以匿名和化名的方式交流,言行无法规范,真实性无法保证,甚至传播和散布虚假言论和信息。新媒体的人际信任危机可能影响到大学生的现实交往,导致现实生活中对他人真诚性的怀疑,进而影响自己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如果大学生现实人格和虚拟人格频繁转换,就有可能导致人格障碍。
3.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思政教育意识和教育模式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鉴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很多思想政治内容往往更早被大学生所了解,这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来说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也就致使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下滑,也使得教育意识难以与时俱进。另外,基于上述教育意识与教育能力的落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依然会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2]而新媒体环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三、新媒体环境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1.加强新旧媒体的相互融合,发挥其优势互补的功能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在运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重视对新媒体和新技术的运用,使新旧媒体能优势互补,以充分发挥新旧媒体各自的作用,全方位地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对传统媒体要主动占领,对新媒体要高度关注。
2.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更多地借助高校网路平台,高校网站技术人员应当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并做好网站建设,把好校园网络质量关和安全关。鉴于高校网站是大学生交流的主要平台,应积极加强红色网站建设,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
3.创新手段和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
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短信、博客等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一状况,并且设法发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载体功能,以互动式、体验式、引导式和渗透式等方式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和谐与统一。[4]思政课工作者应当顺应当代大学生习惯利用手机、电脑等通讯和交流手段这一特点,将思政课教育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熊澄宇、廖毅文:《新媒体———伊拉克战争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http://news.Xinhua net.com/new media/2003-06/10/content_910340.htm,2003年6月10日。
[2] 李小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15(2):177-179.
[3] 赖勇.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网络财富,2010(7)
[4] 李岩,曾维伦,何海涛.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作者简介:
剪晓慧,女,维吾尔,河南南阳,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