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戏剧文化的交互

2019-10-21 06:44薛逸飞
视界观·上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交互

薛逸飞

摘    要: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艺术的审美习惯逐渐倾向于交互性、体验性更强的方向,而这一方向与新媒体艺术相关特性不谋而合。因此,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其中,广东省广州市的粤剧博物馆更是将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戏剧文化的交互艺术应用于实践,二者相辅相成,在更好的发掘和保护粤剧这一传统戏剧文化的同时,也赋予了新媒体艺术更加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交互;保护和发展

清华大学的鲁晓波教授对新媒体艺术的定义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为依托,以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为载体,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和体验性的一种艺术,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强调观念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探索。i在这样的定义下,新媒体艺术不断吸收和接纳众多传媒手段,其中3D投影、计算机应用以及互联网交互等手段也日趋成熟,人们也已经充分习惯了这些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所带来的改变。戏剧文化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其早期的传播和表演方式存在于勾栏瓦舍、露天舞台之间,实时的表演很难通过书本或图画进行保存和发展。因而,当时的发展方式只能依赖于以师徒关系为依托的言传身教,其传播广度和影响范围也受到了相当的局限。随着多媒体艺术的成熟,古老的戏剧文化得以焕发新的生机,使得观众足不出户也可以欣赏到天南地北的各个剧种,大量的视听资料也得以长期保存。但与此同时,部分观众早已不满足于电影电视中舞台表演,而是对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这也对戏剧文化系统的发掘、介绍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广东省广州市的粤剧博物馆,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一、虚实结合,历史触手可及

传统博物馆,不论是办展思路还是建设思路都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由此带来的参观效果也必然是单一、贫乏的。缺乏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展览馆,多数用厚重的玻璃幕墙将参观者与展品隔离开来,这种单一展览方式带来的观感也只能是被动、枯燥的。参观者与展品之间永远处于一种“你说我听”的关系,能看到的也只能是那些呈现出来的固定知识。不难理解,缺乏了参与感的接收方式难以唤醒受众的主观能动性,知识的接受效率也必然受到影响。这无疑与观众前往博物馆的初衷相悖,而当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展览馆、博物馆之中,所带来的不仅有参观方式的转变,还有着一系列思想革新。

在参观粤剧博物馆时,排队最多的是那些可互动的展台。在一个巨大的透明触摸屏后,有一套颜色鲜艳的旦角戏服,屏幕上划分了对应着身体各个部位的区域,点击相应的区域其他部位便会被遮挡,只有相应部位清晰可见,在屏幕的空白位置也会出现相应部位服装名称、用法及相关知识,颇有些“哪里不会点哪里”的趣味教学感。位于博物馆中间位置的展柜上,放置了各种各样的武器、道具模型,有一个低矮的玻璃围栏将道具与观众隔离开,在玻璃围栏前放置了一台电脑,详细的分类菜单下有展台上任何一样道具的3D模型,触摸屏幕可以将其任意旋转,并伴有相应的文字介绍,从斧钺刀叉到旗剑衣箱都有着详细生动的介绍。而在博物馆的出口附近,有一长排带摄像头的展柜,巨大的触摸屏上有几个分类——乐器模拟、人像留念,点开乐器菜单会有各种戏剧舞台所需的乐器,按相应的动作操作,便会发出独有的声音;而人像留念则是有生角旦角两套戏服,即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戏服,参观者可以将头移动到指定位置,即可获得一张自拍照,用来当作参观的纪念照。这种将新媒体艺术和传统戏剧文化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仅让参观者体验到了一定的趣味性,还拥有了踏入历史文化长河的参与感。这种参与与趣味并存的模式,必然大大提升戏剧文化的传播效率和推广效果,“虚实结合”正是文化传播的精髓所在。

(一)珍稀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许多代代相传的历史文化资料具备着极高的可研究价值,对于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更是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但由于时间原因,很多资料都变得极为脆弱,经不起反复的查阅和不断地暴露于外部环境。早在十几年前,便有了与高清摄像技术结合的扫描方法,能清晰的将资料中的每一个标点符号甚至褶皱展现于大屏幕上,当研究结束后,便可以将这份扫描出来的资料上传至网络,可供每一个人欣赏研究。

这种新媒体艺术与历史的交互,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观众甚至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前往某一处物理空间,而是能在家里足不出户的获得比现场更为精细的参观体验。而这对于博物馆而言,在节省了大量扩建场馆容积经费的基础上,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展览和宣传。而在粤剧博物馆中,同样有类似技术的应用。粤剧博物馆对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甚至典型人物及其扮演者衍生出的不同唱腔做了极为详细的分类,有穆瓜腔、打洞腔、回龙腔以及武二归家腔等等名目众多的唱腔,这一类的表演艺术只凭形容词很难让观众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博物馆方面便采集了大量的音视频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并开发自己的APP。这种多样性的呈现方式,可以达到一种全方位视听刺激,事半功倍的可以让粤剧进入到观众的内心。

(二)对博物馆拓展思路的新启发

時至今日,仅中国就已有3000多家各式各样的博物馆,但面对每逢节假日骤然增加的游客数量,那些热门的博物馆依然还是有着巨大的压力。显而易见,空间上和地域上的扩展永远追不上爆发式的游客增长,所以在新的数字时代,拓宽传统博物馆发展思路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价值的命题。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是拓展思路的一种尝试,并且这种尝试已经被多数观众所接受。

因此,如何拓展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命题,我们都知道要和新媒体艺术进行结合,“虚拟”、“网络”成为思路的关键词。虚拟的网络空间上的博物馆,确实可以给予游览者很多新鲜的方式和有趣的体验,但本文想强调的恰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在这种风潮下兴起的“虚拟博物馆”将有限的实体博物馆空间拓展到了无限的网络虚拟空间中,然而在这种“实”与“虚”的简单照搬中,过分强调了虚拟体验而淡化(甚至抹杀)了实体展品(或展项)真实存在的质感体验。ii我们在拓宽传统博物馆发展新思路的同时,绝不能顾此失彼,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正是其将真实的历史通过展品呈现于我们面前,观众可以直接看到数千年前的一层铜锈,可以直接听到一百年前的一曲高歌,那种直

面时间的震撼体验绝不是纯粹的数字化所能带来的。

二、新媒体技术与当代戏剧的交互

人类对于图像记忆的优先级是高于文字的,换言之,更为直观的画面刺激会让人类对于事物理解更深刻,留存于大脑中的时间也更长。那么戏剧与多媒体的结合显然遵循了这一规则,伴随着情节进行灯光、背景音乐编排,往往可以收到奇效。舞台的多媒体手段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艺术的夸张,对现实生活进行了“特殊的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较为成功地融合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特风格。iii这种崭新的“多媒体戏剧”无论是在新媒体文化方向还是戏剧文化的发展方向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不仅拓宽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也革新了当代戏剧文化发展理念。

笔者曾在多年以前观看过郑州方特欢乐世界推出的一部大型魔幻现实主义戏剧——《聊斋志异》,节选了《聊斋志异》中一段书生赶考于破庙偶遇狐仙的经典桥段。在这部剧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自剧场那一刻便有所体现。走进剧场是一处铺着地毯的昏暗的大厅,观众纷纷席地而坐等待着剧目开始。等到观众入场完毕后,突然所有大门紧闭,场馆内一侧六、七扇古色古香、挂着灯笼的小门缓缓打开。原来门后才是真正的表演场馆所在,观众们依次穿过小门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世界。随后音乐缓缓响起伴随着沙沙的落雨声,舞台灯光亮起可以清楚的看到精致的布景。随着剧情发展,更加多样的多媒体手段逐渐展现出来,观众既可以看到真实的演员在舞台上走动表演,也可以看到魔术戏法一般的人影随着一缕青烟缓缓消失不见。最终,高科技的多媒体手段与中国古代戏剧故事的结合达到了一种近乎神奇的戏剧效果,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项真正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从来不会对新的时代特色进行绝对的排斥,而一项有生命力的传统艺术文化,其生命力就表现为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尤其对戏剧文化来说,千百年来不断的学习和吸收才是保证其不会固步自封的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戏剧文化的交互,让二者都拥有了新的时代特征与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于传统文化产业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复杂,在保证信息充沛丰满的同时,还要求信息接收的便利化和娱乐化。幸运的是,新媒体艺术所依托的科学技术也在迅速的发展。不难想象,这种交互所带来的影响在未来会有一个持续性的增加,二者的特点也必然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越来越清晰,我们应该给予二者持续地观察和研究,最终达到产业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1] 孟卫东.新媒体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当代背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101-103

[2] 师丹青.手机的新应用 — —基于移动终端的博物馆数字化升级[J].装饰,2013(1): 33-36.

[3] 计敏.多媒体:炫耀技术还是张扬人文?——关于新媒体时代戏剧本体的再思考[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4(06):33-40.

猜你喜欢
新媒体艺术交互
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
实验激发思维 问题交流智慧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浅谈新媒体艺术对字体设计的影响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黑龙江民间美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研究
大学英语教师“交互”信念、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时间,身体,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