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新媒体艺术运用现代科技以及它非线性、观念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质,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本文试图分析被新媒体艺术较常使用的媒介元素——“时间与虚拟影像”、“身体化的叙事”、“后台”情境等,试图分析新媒体艺术的审美想象。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时间;身体;后台;情感
中图分类号:J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34-01
新媒体艺术,是指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利用电视、计算机、音响和激光等多种媒体技术手段创作的一种崭新的、兼具视觉听觉和表演等特征的新艺术形式。[1]新媒体艺术家尤其善于通过对时间的理解、身体的运用,从精神层面唤起与现代人强烈的联系,从而使受众在观看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一、时间与虚拟影像
在新媒体艺术的传播过程中,影像是一个常常被用到的元素,本雅明说:“一个虚拟影像幽灵缓缓升起,脱离开物质基体的囚锁,它遍存无所不在地渗透世界,多重虚拟世界。隐隐约约的似真若幻地,‘没有真实、‘没有真实回响不止。”[2]虚拟影像在现代生活中由数字技术所提供,它渐渐远离了本雅明所说的“没有人为干预”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语境,模糊了虚拟现实和物理现实的边界,影像在场和自然感受的区分及现在和过去的影像分辨。时间在这其中已经不能承担传统的记忆线索的功能了,人们在影像世界里难以运用时间去感知事物,反过来影像对于时间有着超强的把控力。柏格森认为存在两种事物:外在世界和内在意识,前者是物理事实的机械运动,后者是心理的创造性活动,或者说是心理事实的影像。[3]虚拟影像通过人为意识的编写将外部世界有效整合进来,实现了外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融合。时间作为人类本来衡量外部世界的方式直接被影像感受所取代,因此新媒体艺术运用虚拟影像元素还原了受众生活的时间运动轨迹,受众通过它可以从内部世界直观地感受外部世界的时间。通过影像媒介可以有效地展现艺术家需要的时空维度,而对于受众来说,模糊物理现实和虚拟现实的影像更能使他们在想象中提高审美乐趣。
二、身体化的叙事
身体作为新媒体艺术常见的表现元素和媒介,通过声音、视觉等感官,可以引起人们有关欲望、本能、潜意识等的思考,给受众别样的审美体验。
身体作为在消费社会中欲望与想象的物质承担者,被新媒体艺术赋予了独特的超现实魅力。不管是马修巴尼的《悬丝》系列作品、比尔·维奥拉的《南特的三屏影像》,还是李小镜的《源》,新媒体艺术都对身体表现出强烈的有关人类“隐秘”的想象趣味。
新媒体艺术依赖身体叙事实际上是由于现代社会赋予身体充满欲望与行动力的意义,运用身体进行艺术创作有利于感性能量的释放,快速与受众在想象层面进行沟通,身体实际上就是一种以知觉为基础的视觉文化主导的叙事符号。拉康的“欲望系统”理论让人类了解隐藏于自己身体内部的“隐秘”,这种“隐秘”既陌生又熟悉,它在身体中但又不被自身所熟知,是有关于人类如何处理无意识的秘密。而新媒体艺术借助技术,利用人类自身的身体形象并还原身体所处的语境和背景,受众可以借助想象的维度抓住其中的关联,即理解拉康的“隐秘”即引导受众感性能量的释放。
三、“后台”情境的运用
戈夫曼将社会比喻成一出戏剧的形式,人们在社会场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人在不同场景中的行为可以分为“前区”行为和“后区”行为。“前区”代表着容易看到的生活公共场景,而“后区”则代表人们不大容易看到的私人场景。新媒体艺术可以通过影像、声音等科技手段的使用将不同的场景融合到一起,从而和人们从生活层面展开交流,激发审美想象。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展的2015青年策展计划“展览的噩梦(下):双向剧场”做了一个动态的展示实践。在双向剧场的空间中,两个阶梯状的结构面对面建立,通过新媒体艺术形成了展示、观看、思考、生产、生活相互交错的场所——将“后台”前置,映射了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新媒体艺术可以运用不同的媒介手段将人们的生活场景截取出来,通过艺术化的编排将私人情景转化为公共情景,即对不同社会场景(后台)的展现,使观众感受到被社会景观所遮蔽的社会内部生产,从而引发审美维度的想象。
四、结语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信息,不同的媒介是人们不同感官的延伸,新媒体艺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影响人们的感官接受和审美想象,这是因为它善于运用与现代人情感共通的媒介元素,使人们淡化时间的边界,却让潜意识中的“隐秘”清晰起来,从而不断激发人们的审美想象,使意识具有如情感一般的普遍可传达力。
参考文献:
[1]万书元.新媒体艺术论[J].艺术百家,2009,(01):148-153.
[2]陈传兴.理想国银盐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15:5-10.
[3]孙澄.时间的景深:德勒兹电影理论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宋竹芸(1991-),女,浙江嘉兴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美学专业2014级在读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