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 贾书波
摘 要:如今,我国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们也更加关注身心健康问题,全国各地均掀起了一股健身热潮。很多高校在教育教学中也开设了健美健身课程。但我国高校健身健美运动队伍建设中,依然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为健身课程助力。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
现如今,健身健美运动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高校健美操运动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高校中健美操运动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普遍。对此,在高校健美操运动发展进程中,需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健美操运动中,推动高校健美操运动的顺利进行。
一、健身健美运动概述
教育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发展,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人们必须要掌握跑、跳和投掷等技能,并在劳动中将上述技能传授给后人,以期更好地顺应环境的变化。在此过程中,跑跳也成为了健身健美运动的动作雏形,是体育运动和健身健美运动的来源,凝结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所总结的智慧结晶。
希腊和古罗马是健身健美运动的起始地。公元前6世纪,赤身运动在古希腊普及。古希腊以体育运动来打造健美的身体姿态。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则会成为了当时人们展示身体美感的重要平台。
公元130-200年,在盖伦的倡导和支持下,开展了若干健身健美运动,如搬运和高举重物等。原始社会中,已经出现了舞蹈、祭祀和礼仪等多种艺术活动,舞蹈属艺术活动,但是其也与体育和健身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此外,健身健美运动与原始的医疗卫生活动也紧密相关。到20世纪30年代,健身健美运动传入我国。
二、健身健美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塑造良好形态,增强自信心
健身健美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降低发生肺部疾病的概率。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长时间保持坐立,而这也会给脊椎、颈椎与腰椎带来极大的压迫感,长此以往,会引起生理机能的不良反应。而健身健美运动则可以有效改善各关节的灵活性,保证良好的生理机能,同时学生可根据生理机能耐受力差异,自主控制运动量,避免因运动强度过大导致生理系统衰竭的问题,保证运动的科学性。
个体的形态直接影响其个人形象,为此,拥有良好的体态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是有利的。在人体形态美中,挺拔的脊柱是最重要的,而健身健美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脊柱、胸口与盆骨,帮助学生塑造形态,提升整体气质,进而增强学生自信,直面各种各样的竞争和挑战。
2.舒缓精神压力,调节负面情绪
近年来,素质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同时,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高校招生标准的调整,大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这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的竞争。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家庭与就业的多重压力下,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而健身健美运动则融合了音乐、舞蹈与表演等多元化要素,可以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放松心情,缓解身心疲惫。在健身健美运动中,学生可以不由自主的排除外界干扰,全身心的投入锻炼,寻求心灵的休憩。此外,在锻炼过程中,优美的音乐会潜移默化的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一个新的兴奋区,将生活中的种种不良情绪进行转移。总而言之,健身健美运动可以让大学生忘却压力与烦恼,享受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放松。
3.磨炼意志品质
健身健美运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抗打击能力,磨炼意志品质。在健身健美运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想要快速掌握动作要领,完成高难度技术动作,就必须克服生理与心理的惰性,投放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该运动一方面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意志。
4.增强交往能力与协作能力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每一位个体都要与他人进行交往。而人机交往的状态也对个体的心理素质有着极大的影响。健身健美运动属于一种团体性活动,往往需要多名学生协同锻炼。在整个锻炼过程中,学生之间要沟通交流与协作互助,该种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增强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促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高校健身健美运动的现状
1.学生不重视健身课程
很多高校学生无法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而且也无法认真学习体育课,获得学分成为了参与体育课程的唯一目的。另外,很多學生认为与大学中的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相对容易,因此很多学生无法按时参加健身健美课程,甚至认为只要在学期末的最后几节课按时参加就能够通过体育课程考试。为有效规避上述问题,健身健美课程驾驶应在学期初开课前,纠正学生对健身健美教育的错误认知,使其意识到健身健美课程能够帮助自身强身健体,并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校健美健身设施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扩招力度明显加大,而原有的体育设备不能满足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需求,体育教学资源日趋紧张。在健身健美课程中,很多教学中必备器材数量储备不足,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使用健身器械,教师只能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数量较多且操作方法相对简单的教学器材,这导致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健身健美知识,而且也无法在健身健美课程教学中获得充分的体育锻炼,以上因素均对健身健美课程的教学质量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极大地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无法主动地参与到健身健美课程的学习中。
3.高校健美健身课程教学方式滞后
诸多健身健美课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课程教学,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厌烦情绪,最终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无法合理利用健身健美课程资金,也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四、促进高校大学生健身健美运动发展的策略
1.激发学生对健身健美运动的热情
很多高校主要在体育课上完成健身健美课程教学,在教育教学中,体育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要全面完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单纯依靠每周1-2次,每次只有90分钟的体育课程。对此,高校在教育教学中,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健美健身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并将重点放在女同学身上,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健美健身运动为自己带来的快感和健身健美运动独特的魅力,进而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健身健美运动当中。
高校体育课程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育教学中,务必高度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且教师在教学时需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高校体育教师在健身健美运动规范讲解和示范期间,需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健身健美课程的教学效率。
2.重视人才引进和培训
为了促进北京高校健身健美运动的落实和开展,师资问题是最先要解决的。在本次调查的7所北京市高校中,很多学校都是体育教师担任健身健美课程教学指导工作。有些教师是田径、球类等专业毕业,不是健身健美专业毕业。学校发展健身健美事业,需要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为此,学校可以考虑引进专业的健身健美教师,或者招聘有自身训练经历的专业人士,加强对教师们的相关培训。并对指导训练教师进行定期且有计划的考核,让教师们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高校需鼓励教师考取相关健身健美运动证书,以此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
3.学校应高度关注健身健美课程
非体育院校的健身健美课程中,其形式缺乏多样性,健身健美课程仅为体育选修课中的内容,且课程内容设置相对简单,只是引导学生了解健身健美运动,实践活动十分有限,故而这也影响了健身健美运动功能的正常发挥。再者,体育选修课的课时十分有限,仅为32课时,尽管很多高校均开设了健身健美课程,但是教师和学生并未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且学校的课程安排也无法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健身健美运动。对此,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健身健美运动课程,明确课程目标,促进课程内容的多样化,适度增加课时,进而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健身健美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推动健身健美运动健康发展。
4.完善场地设施建设
为了完善高校健身健美课程基础设施建设,高校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健身馆,以期吸引更多大学生,彻底改善健身健美课程教学的质量。体育器材和体育馆是体育教学中的必备要素,可以说,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对学校健身健美运动的持续深入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部分高校的设施和场馆可基本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但是部分高校的场地和设施无法满足学生运动和锻炼的需求。对此,高校需要加大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不断建设场馆和设施,购买体育器械,这样体育教师也可在更加完备的设施和更加完善的环境当中,高效完成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出健身健美教育的积极作用,使更多学生深入了解健身健美项目的基础知识和动作技巧,推动健身健美运动的健康发展。再者,学校还需吸引社会资金,将资金用于购买体育器材,聘请专业的教练和建设场地等方面。或者学校也可组织健身健美比赛活动,扩大健身健美运动的影响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以期促进高校健身健美运动的健康发展。
5.重视健身健美运动宣传工作
高校可依据学生的锻炼动机来指导学生,并在学校画报和广播站中宣传健美比赛,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健身健美比赛,并在交流和互动中求得进步。此外,也可定期举办专业讲座,吸引学生参与健身健美运动,促进健身健美运动在高校的持续深入。
6.组织健身健美运动竞赛,扩大健身健美运动的影响力
高校应当组织不同形式的健身健美比赛,在比赛中传递健美健身思想理念,从而鼓励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增强身体素质,主动参与到健身健美运动中,塑造强健的体魄。在比赛中也可使学生和教师更加全面地认识健身健美运动,发现该项运动的魅力所在,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健身运动当中。
五、结语
高校健身健美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健美健身运动开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不足,故而为推动高校健美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高校就需要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注重趣味性教学,进而真正发挥出高校健身健美运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价值取向分析及对策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32)
[2] 范建伟.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探讨[J]. 搏击(武术科学). 2015(12)
[3] 叶素英,容贤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文化课学习与训练矛盾现状的分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24)
[4] 甄新华.浅谈健身健美运动训练模式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J]. 赤子(上中旬). 2015(16)
[5] 宋平,姜喜平.我国健美运动发展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5(02)
[6] 宋平,高彩琴,李佐惠.我國健美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4(02)
作者简介:郭峰(1982.4-),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河南省邓州市人,学历:学士学位,职称:讲师,广东理工学院体育系教师,专业:运动训练,研究方向:健身健美、举重。
项目名称:基于SWOT理论下肇庆市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GKJ2017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