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的应用探讨

2019-10-21 06:38郭伟王美菊
种子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技术应用大豆玉米

郭伟 王美菊

摘   要: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之一,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改革,促使农业生产效率日益提升,丰富的提产技术应运而生。其中,间作套种是当前农业种植的一种高效手段,指在同片土地,通过掌握不同种子的生存环境需求,划分合理的比例进行种植。此技术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在充分利用光能、热能、空间等资源的条件下,有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应用

玉米与大豆的套种是现代农业的高效种植模式,不仅合理利用了土地与自然资源,对提升两种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也有极大的帮助,对于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玉米作为耗地产物,大豆则是养地作物,它能向土壤提供玉米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恰好凸显了两者的互补性。

1   玉米大豆间作的优势

玉米大豆间作技术主要通过2种方式加以实现:一是大豆田隔沟间作,二是大豆田横垄串带,二者的共同点是一埯多株。在土壤环境、自然环境与营养元素等条件的影响下,每埯株数会出现不同的变化,达到水资源、空气资源、光热等协调应用,从而满足高质、高产的目标。近年来,为了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各级农业技术科研部、农业管理部纷纷加大了对新型、高效种植技术和管控模式的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套种就是农村试验非常成功的一种新兴技术。

玉米与大豆的共性是喜温,对空气、湿度、水资源的需求量相似。而从营养成分的角度来看,玉米属于喜氮作物,在发育期和生长期都需要大量的氮元素;大豆的根系则具有固氮效果,能够将土壤中、空气中的氮元素很好地保留下来供玉米使用。玉米与大豆的合理间作,可以增加营养成分的吸收率,同时也不会影响两者的正常生长,完全利用了2个作物的互补性。农作物群体对光能的利用率大多同叶表面积和叶绿素的含量成正比,同时也和播种数量、面积以及种植模式密切关联。玉米与大豆的合理化种植,可以形成高矮统一的透气走廊,一方面保证了足够二氧化碳气体的供应,另一方面也能确保光线照射到高株植物的底部。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实现了土地资源等的科学调配,增强了作物之间的透光性和通风性,在增加单位面积作物产量的同时,减少了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次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病虫害的出现。试验数据表明,玉米大豆间作至少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5%以上,减少化肥投入量达到20%[1]。

2   玉米大豆间作技术的应用

2.1   整地

玉米大豆间作所需要的土地最好定在海拔2000m以下,并且土壤肥力检测为中等及以上,地势较为平坦开阔,以沙壤土最好。确定种植区域后,要进行整地,做到土细且平,便于出苗期的发育。播种之后一般要分墒开沟,有利于在雨季进行分墒开渠,减少洪涝风险。对于杂交玉米来说,由于其适应能力较强,对土壤与气候环境的要求不高,但对水资源和肥量的需求较大,并且耐涝性不高,因此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当对土地进行深耕。在播种前还需要做好2次深耕工作,确保土颗粒细碎、平整,有利于作物的出苗。为了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最佳底肥为农家肥,每667m2施1500kg左右。在施加底肥时可以选择开沟条施,以便为2种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2   选种

作物种子的质量对后期生产总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地形、自然环境、轮作制度选用植株壮硕、果粒紧凑、抗性好、发芽率高的中熟杂交品种。间作大豆需要结合玉米的生育期和成熟期科学选择,一般以早熟、秆硬、分枝少的品种为主。套作土地对作物的品种质量要求较高,要求玉米具有較好的抗病性和耐性,这样有利于玉米和大豆的生长。一般而言,南方地区玉米选择株型紧凑、丰产的沈单7号、海禾2号等;大豆则要选用如合丰55等品种[2]。

2.3   种子处理

播种前,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必须对玉米和大豆种子进行处理,最佳措施是包衣。选种时要遵循规范的原则,确保种子的色泽鲜亮、饱满,没有出现霉变或破损等现象。没有经过包衣的种子可以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按照1∶100的比例调制。播种期的确定需要结合作物的生长期和当地的气候,一般是每年的4—5月为播种期,大豆需要较玉米延迟5d左右播种。按地理位置划分,海拔1500m以下的播种期为芒种前;海拔1500~1800m的播种期为小满前后;海拔1800m以上的播种期为谷雨前后,大豆同期。

2.4   合理密植

作物种植密度过多,不仅无法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还会因氧气、营养元素的缺失导致干瘪甚至死亡的现象,降低最终的产物质量。而如果密度过小,也会影响到产量。因此,应合理控制密植数据:玉米种植密度3900株/667m2,黄豆种植密度5000株/667m2。玉米的植株较高,对太阳能的需求较大,合理的群体结构才能达到预期产量目标。在制定播种方式时,除了要根据土质的营养结构进行分布,还要对播种的规格进行确定。常规种植模式为打塘穴播,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为25cm左右,行间距为50cm左右,折合密度为4500株/667m2。大豆在玉米的行间中进行种植,采用开沟穴播的方式,每株深度5cm最佳,不得过深或过浅。如果土质松软或墒情较差,则需要调整播种深度,使其达到6cm,反之则减少深度。

3   结论

总之,除了上述基本的间作技术之外,还要配合完善田间管理措施,将其始终贯穿于发苗期、拔节期乃至成熟期,主要保证苗齐、苗正,在后期发育良好,发现虫株及时去除。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病虫害管理,通过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主攻种植难关,确保实现玉米与大豆的双重丰收,为推动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 1 ] 李经毅.解读我国玉米、大豆种植间作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18,36(12):47,49.

[ 2 ] 陈双.富锦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2):97.

(收稿日期:2019-11-21)

猜你喜欢
技术应用大豆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