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理,让好习惯陪伴孩子成长

2019-10-21 08:03陆敏燕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自理课桌整理

陆敏燕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在家常常是被家长呵护,自理能力很弱。走进一年级的教室,你会发现小朋友课桌上书本、铅笔、橡皮乱七八糟,课桌肚里,水杯、跳绳、本子,还有偷偷带来的各式小玩意儿……杂乱无章。“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养成好习惯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一开始,我就引导孩子们好习惯的培养,从最基本的“自理”开始,引导学生养成“会整理”的好习惯。

一、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自理意识

学生受教育不光在课堂之中,其实,老师的言行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校里,我都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例如:每天早晨走进教室,先检查一下卫生,有纸屑杂物马上清扫,然后收拾擦一下讲台,帮助孩子们把桌子拉整齐。小朋友们看到老师这样干,就开始学老师一样做。这时,我再利用时间指导学生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教给学生方法,如:书包怎样放进课桌,中午怎样端饭盆、擦桌子,放学如何捡废纸、扫地做值日。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刚开始做得不够好,但只要努力尝试,老师就及时给予鼓励。对他们进行肯定和指导。这种鼓励和表扬给了孩子们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给他们带来快乐。这样,他们的自理意识就不断地增强,并为之努力,在这种内在的驱动下,他们会不断地尝试学习,逐步提高自理能力。

二、小处入手,教会学生独立整理方法

刚开学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的书包里东西乱塞。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会装书包,有的是父母帮助整理的,找书和本子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由于文具用品乱放,常常导致丢失。结合《道德与法制》课,我教学生自理的第一项本领就是整理书包。我首先教他们认识课程表上各门功课的名字,并和书本对照,知道什么课需要哪本书。之后,我教他们按课程表把当天要上课的书和文具带来,玩具和零食不能带。每个孩子的书包里面都有几格,书、本子、笔袋都有自己的房间,我给他们讲怎样有条理地摆放,这样课本不零乱,还容易寻找。刚开始,他们整理的书包并不是很整齐,还很慢,但是经过几次训练,他们的进步非常大。渐渐地,学生学会了自己整理书包,并且整理得井井有条。以此为契机,我要求孩子们:“我是小学生了,我还是光荣的少先队员,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学生学会了整理书包后,我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例如穿衣服、系红领巾、扫地等。当他们有进步时,我还帮他们拍照片和视频发到班级的乐教乐学平台,记录他们的成长。当然,如果我发现学生微小的细节问题,就马上进行帮助和指导,例如戴红领巾戴好要翻正领子等。

三、开展活动,激励学生养成自理习惯

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深化孩子的主体体验——体验因良好行为尝到的甜头(获得的快乐、赞赏、进步、成功)。而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并起到激励作用。为了让学生坚持做下去,结合学校活动,我们班也开展了“自理小能手”的评比活动,让孩子们进行操作表演,激发他们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看着他们一个个课后自主练习,比赛中大展身手,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同时,我还在班上设立了监督岗,每天不定时地对学生的课桌椅摆放、课桌内、书包、桌面的物品摆放进行检查,对做得不好的同学,要求其整改。这样,学生也从自己整理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一种别样的收获和快乐。与此同时,我还在班上设立了“卫生监督员”“安全管理员”“牛奶管理员”“图书角管理员”“餐具管理员”等,不断增加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活动后,教师进行点评,平时整理有序,养成了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把这种好习惯延伸到学习活动中使学习有计划、有条理,学习成绩好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学生悟出一个道理:做事条理清晰,是一个人学习和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终身受益。为了将来能成材,必须从小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而这点必须从学会自理做起。

四、家校结合,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孩子们如果在家里总是让家长包办代替,那么学校所谓的提高自理能力就变得是流于形式。只有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家庭教育中给孩子自理的机会,让他们提高自理能力,这才能使教育落到实处。因此,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就依靠家长的力量,当学生在家不会自理,遇到困难,家长就要马上给予帮助,让他们学习方法,学会去做。家长一定不能把事包揽过来,让学生滋生依赖心理。有一些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总不努力去学做,我就和家长联系,一起对学生存在的不良的行為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的现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如:让家长找准机会和孩子进行谈心,其中明确学校对孩子的要求,并让孩子寻找身边的好榜样,激励他们爱劳动。劳动最光荣,家长在家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监督孩子在家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和房间,并和学校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记录,最后,由家长给孩子进行评价。这样在自评、互评、老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基础上选出“自理小达人”,使家校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自理的好习惯,久而久之能使孩子懂得劳动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同时,孩子们依赖性也慢慢消除了,独立的意识逐渐变强。在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的同时,他们懂得了老师家长的辛苦和不容易,促进了学生行为的改变和能力的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走进教室,整齐有序,书包内整齐干净,小朋友们也能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有序了,对人也有礼貌了,也能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了,因为他们从劳动中知道,别人的劳动很不容易,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是对别人最大的尊敬。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是古语。从小抓好小学生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自理意识的增强,自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一旦他们的主动性、自觉性调动起来了,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快的。让我们不断地帮助他们,采用正确的养成教育策略,真正把他们培养成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

猜你喜欢
自理课桌整理
课桌上的小闹钟
我会“自理”啦
换课桌
选课桌
基于实践平台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教育与思考
“喵星人”占领名画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多角度想问题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