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晏
【摘 要】当前,国家加强对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扶持力度,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是,当前社会对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视角依旧是“上不了公办园,只能上普惠性幼儿园。”在这种背景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应该如何抓住机遇使幼儿园具有强大的自我成长的能力呢?我们尝试通过有效的园本教研,转变教研方式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力、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儿童的成长力,使幼儿园获得源源不断的自我成长的能力,由此使得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出焕发勃勃生机。
【关键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本教研;园所成长力
常州市钟楼区昕弘幼儿园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老小区配套的小型幼儿园。2015年由公办园改制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所发展的理念也发生了质的转变。其中我们尝试依托有效园本教研提升园所成长力的理念,并将这种理念根植于幼儿园教科研实践中。
一、启航——著眼成长力的提升
镜头一:2017年期末我园幼儿发展状况调查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儿童的游戏能力。儿童时代就该是游戏的时代,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从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各种游戏获得的,可是为什么昕弘幼的孩子缺乏游戏能力呢?这是不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孩子其实是缺乏成长能力呢?
镜头二:2017年我园行政组人员的《巡园记录本》上,记录教师上班时有玩手机的情况、教师不按照周计划进行集体教学、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对教材不熟悉,讲个故事都需要拿着备课本……虽然碰到这些情况巡查人员都会及时对教师进行提醒,可是类似的情况出现的频率并不低。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在教师队团队比较稳定的时期,教师的个体成长却回落或者滞后呢?
镜头三:2017年期末钟楼区园长工作总结会上众多优秀园园长的工作介绍再次引发我们深度的思考:优质幼儿园是靠什么来获得社会的认同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设施新?地段好?而昕弘幼设施老旧、场地狭小等原因真的是限制园所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吗?
经过学习和思考,我们认为以上情景中出现的问题是有逻辑关系的,是相互勾连的。一个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要发展同样必须具备扎实的成长能力,而这种能力来源于两方面:教师的成长力与幼儿的成长力。因此,在2018年初,昕弘幼的教科研工作开始重新启航,其着力点就是通过提升教师的成长能力、幼儿的成长能力达到提升园所成长能力的目的。
二、入轨——着手阶梯研修的开展
我园现有在岗教师24名,其中0-3年的教师有 6 名、4-10年的教师有13名、11年以上的教师 5 名。这样一支队伍是相对稳定的,但该如何提升这个教师群体的成长能力呢?我们结合省《指南》课题,着手以阶梯研修模式重新规划园本研修模式。
第一阶梯:0-3年的教师开展“养成性研修”,以一徒多师”的方式开展规定性培训。通过这种培训方式学会教育教学、适应园所的生活、融入园所文化;把自己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始终提醒教师八个字:“虚心接受、合理取舍”。
第二阶梯:4-10年的教师开展发展性研修,以同伴合作的方式开展课例培训。
这部分教师已经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她们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归纳与分析,因此她们研究的主要途径是从实际到实际,就事论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她们的研究可以提出“做什么”、“怎么做”,却对于“为什么这么做是成功和有效的”缺少有见地的说明。因此,我们尝试用同伴合作的方式开展课例研究,通过对一个课例计划、教学、观察、修改的过程,将研究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环节中,这对于该阶段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阶梯:11年以上的教师开展引领性研修,主要以个人兴趣开展项目研究。园级层面计划了4个研究方向:课堂观察方向(省级课题的延续研究)、幼儿游戏方向(园本课程更新研究)、数学特色方向(园本主题课程研究)、教师培训(省级课题辅助研究)。第三阶梯层面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里面的研究项目,开展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修活动。
我们认为阶梯研修的研修内容首先是与市区级研究相统一、相融合的,这样从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教师的研究精力。其次,内容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一个“过关——发展——创新”的过程,特点是个体与团体相结合进行研修。
三、攻坚 —— 着重园本课程的更新
一年来,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通过更新园本课程达到提升幼儿成长能力的目标。
(一)四步走——更新基本课程的学习方式
为了扎实的推进基本课程,经过8月份的论证,在去年秋季开学,我们更新了原来上课的741形式,开始了“走班教学”。
第一步:9月份我们先在大班级部进行尝试“大循环走班”。首先,我们将大班的集体教学活动分为7个领域(包含综合活动),大班共12位教师,按照领域内容的多少,安排1或2位教师承担一个领域的教学,为了避免教师教学的偏科,两个月执教领域进行轮换。其次,在每周二的年级组活动中开展集体备课。每位教师要了解每个领域的内容,并就自己班幼儿的情况进行阐述,以便执教老师微调上课内容;执教教师对上周教学情况对每个班教师进行反馈。再次,每次集体教学活动保证本班教师有一位在班级中配合教学,要求主配班教师在课前做好交流沟通工作。最后,9月底大班年级组教师对全园进行了汇报和交流,为10月中班进行走班教学提供经验。
第二步:10月份中班级部开始“中循环走班”。在西二园区有三个中班,西三园区有两个中班,所以我们以园区为单位,在中班实行的是有别于大班的“中循环走班”。
第三步: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学期没有开展走班教学,到下学期我们打算开展两个班级之间的“小循环走班”。
“走班教学”似乎与当前幼儿教育提倡的“综合”不一致,但就目前而言,我们观察到走班教学保证了基本课程计划的落实、加强了教师间的互动与相互监督、提供机会使幼儿能接触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教师能对每个幼儿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节约了教学资源……任何方法都是有利有弊,只要能解决现存的突出问题,只要是利大于弊,我们就应该去尝试。
(二) 四寻找——更新拓展课程的理念基础
“自然π数学游戏课程”是我园的拓展课程,至今已经修改过三稿。我们发现在这个课程中,游戏的比重依旧缺失。经过2018年上半年的策划和架构,我们通过“四寻找”的方式开始对“自然π数学游戏课程”进行更新。
其一,寻找理论依据。通过资料的查询,我们了解到最早的希腊哲学家被称为“自然派哲学家”,他们关注的问题是大自然的循环变化。“自然派”也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激励人们自主学习、自立成长的一种学习、教育理念。由自然教育学者马少华提出,源于《道德经》中“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哲学思想认为,一切教学行为需遵循儿童的成长天性,一切学习行为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而这种思想正好为昕弘幼的“自然π数学游戏课程”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其二,寻找课程理念。在自然的情景中进行数学游戏;用自然的游戏素材进行数学游戏;儿童能自然地进行数学游戏。
其三,寻找推进方式。以“当数学遇到游戏——主题游戏月”的方式来推进数学游戏的开展。每个月一个游戏主题,每周五上午全园各班同时开展主题游戏活动。至今我们开展了“有趣的数和量”、“好玩的石头”、“瓶罐畅想曲”、“神奇的操场”等主题月活动。
其四,寻找游戏材料。数学游戏材料在幼儿园中随处可见,但甲幼儿园适合的材料也许并不适合乙幼儿园,这是因为数学游戏材料的投放与选择会受到幼儿园空间、场地、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如何寻找到适合昕弘幼的数学游戏材料便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在研究初期,教研组设计了《数学游戏材料有效性研究检测表》,将游戏材料的要素分为“能玩、好玩、会玩、乐玩”,研究结果也许还不完善,可是令我们感动的是,昕弘幼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呈现出“能做、好做、会做、乐做”的研究状态,这种教师团队成长力的提升这就是我们最乐于见到的。
四、收获 —— 着实发展园所的成长力量
作为一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昕弘幼尝试通过有效的园本教研提升园所成长力的过程中,每一个片段,每一个场景,都点滴在目。记得在《华严经》中有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没有忘记我们最初的梦想:教师的成长、园所的成长,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昕弘幼的每个孩子快乐、和谐的成长。为了这个梦想,昕弘幼的全体教师曾相持走过,现在将继续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