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影响效果评价

2019-10-21 07:15李晓杏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放疗心理护理干预恶性肿瘤

李晓杏

【摘 要】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06月-2018年12月)接收的恶性肿瘤放疗患者(n=80)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为基准,分为实验组(n=40,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对80例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心理状态:实验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显著,既可改善心理状态,又可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恶性肿瘤;放疗;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236-02

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且对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健康均有较明显影响,临床对其多实施手术、放疗治疗,但手术仅适用于早期肿瘤,临床为延长中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故为其实施放疗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放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常见方法,但其治疗后会出现各类并发症,加之恶性肿瘤均无法治愈,故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较为显著,临床需在治疗同时配合进行护理干预[1]。本次选择80例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评价其心理状态,现汇总课题研究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06月-2018年12月)接收的恶性肿瘤放疗患者(n=80)进行研究,分为2组(随机数字表),即每组40例样本。

实验组:男(n=22)、女:(n=18);年龄:24-75(平均:49.2±25.0)岁;头部肿瘤患者3例,胃癌患者8例,肺癌患者7例,食管癌患者8例,肝癌患者6例,乳腺癌患者8例;

对照组:男(n=23)、女:(n=17);年龄:24-75(平均:49.2±25.0)岁;头部肿瘤患者4例,胃癌患者9例,肺癌患者6例,食管癌患者7例,肝癌患者5例,乳腺癌患者9例。对比2组(n=80)基础资料,P>0.05,可比。

1.2方法

实验组:常规+心理护理干预,(1)化疗前: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充分了解其情绪状态、性格特征,引导其自诉内心压力、想法,从而进行针对疏导。此外,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临床问题,需及时進行解答,并耐心、细致为其讲解疾病发生原因、干预方法,提高其对治疗方法的认知,改善其配合程度[2]。(2)化疗中:根据患者不同病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述详细治疗情况、注意事项,并使用积极语言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其不良情绪[3]。(3)化疗后:待治疗结束,护理人员需即刻安抚患者情绪,还可结合患者自身爱好、兴趣、习惯等,通过音乐、电视等转移注意力,叮嘱家属多陪伴、支持,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4]。

对照组:常规护理,待患者入院后便需加强对病室温湿度、空气、光线等的调节,提高其住院舒适度,改善其睡眠质量;结合其饮食喜好、生理状态指导其合理饮食,并在家属或医务人员陪同下进行适量运动,提高机体抵抗力。

1.3分析指标

1.3.1心理状态评估:参考汉密顿量表对患者抑郁、焦虑状态评价,分值:50分,得分、心理状态成反比。

1.3.2生活质量评估:参考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分值:100分,得分、生活质量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计量资料(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用t进行检验、平方差[(-x±s)]进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心理状态

80例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估,详见表1。结果: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2.2生活质量

实验组:生活质量90.11±1.26分;对照组:81.34±1.59分;两组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27.3406,P=0.0000。

3 讨论

化疗虽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不仅会降低其依从性,还会影响整体治疗效果,故需在实施化疗同时配合进行护理干预,在改善其不良情绪同时,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有学术性文献指出,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不良情绪有极高价值,主要是由于心理情绪与机体免疫状态关系密切,通过调节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机体应激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状态,对恶性肿瘤进展进行限制。此外,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引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看待治疗问题,提高其对临床治疗、护理操作配合程度。本次护理干预从放疗前、中、后三个环节入手,放疗前通过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缓解其认知不足引起的不良情绪;放疗中,为其讲解放疗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放疗后,通过心疏导、注意力转移,降低应激性反应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5]。研究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90.11±1.26分高于对照组,故心理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放疗中护理价值得以证实。

综合上述,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显著,对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媛芳.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评价[J].心理月刊,2019,14(04):42-43.

[2] 郭建霞,周爱华,姜照林.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0):215-216.

[3] 张迪.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干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9):286.

[4] 宋延辉.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01):145-146.

[5] 李青,林蕊,李彤等.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癌症放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2):128-129.

猜你喜欢
放疗心理护理干预恶性肿瘤
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