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丽
【摘 要】目的:探究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在二〇一六年十月——二零一七年十一月期间接收的七十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除了常规护理以外增加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压疮、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这4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4.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1%,对照组明显比研究组较高,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8,P=0.000)。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急诊科;脑卒中;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473.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198-01
前言:脑卒中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脑动脉系统产生病变而造成急性脑局部循环障碍、脑血管闭塞或者破裂、脑血管痉挛、从而引发急性脑局部循环障碍,出现高级功能损伤等综合征。其发病速度较快,在急性期致残率高达28.2%-62.8%[1],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所以,一旦确诊便立即进行治疗。为提高临床效果,便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70例,研究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于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9.1±11.2)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五十九点五±十点四)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干预。研究组增加预见性护理,内容有:①心理护理。由于此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这会造成患者出现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对其积极引导和鼓励,提高其应对能力以及治疗的信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②血糖控制。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血糖水平上升的情况,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护理人员应当加情对患者的血糖水平监测,一旦发现其血糖水平在11.1mmol/L以上,便需要采用胰岛素实施治疗,具体治疗时间要根据血糖恢复實际情况而定,直至血糖恢复正常为止,尽量避免发生血糖回升的状况。血糖降低时,需要以葡萄糖来辅助改善血糖水平。③预防肺部感染。脑卒中患者经常会出现肺部感染的现象,这时便需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呼吸空间,保证病房通风良好,注意控制病房温度以及湿度。针对急性昏迷患者,需要在其病发后48小时内禁食,对其病情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当让其食用流质食物,1-2小时内需要保持体位,以免有误吸现象发生。让其头部与水平面呈30度角,以免出现呼吸堵塞问题,同时还可以促进脑血流循环。帮助昏迷状态的患者,让其保持口腔清洁,彻底清除残留食物。指导已经苏醒患者做深呼吸。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肺部感染、压疮、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8.0对70例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并发症用(n、%)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并发症
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压疮、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由于脑卒中病情进展迅速、发病急,加之刚入院时对环境的陌生感,进而会造成患者出现恐惧、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治疗的信心[2]。因此,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极其重要。预见性护理主要是要求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对其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见性的处理和准确判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服务。目前,预见性护理在病危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3],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2%,对照组为13.1,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曾丽, 张芳, 罗春美. 急诊科脑卒中患者预见性护理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 2017, 23(22):143-144.
[2] 景晓薇. 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及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60):353.
[3] 刘瑞华. 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运用探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24):13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