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雅慧
摘要:传统文化作为语文学科的基底,富含深刻的文化底蕴,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育目标不仅在于知识、技能方面,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中传达的情感态度和人文精神。将传统文化渗入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树立价值观,对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更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许多不同时代的文明传承不息。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不仅仅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国家文化之根本,是中国人的人文精神,更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源泉。中华传统文化能代表中国以及华夏儿女的行为思想,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文化影响着社会发展,渗透人们的社会思想。融入传统文化的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深文学功底。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观念形成的阶段,正是传统文化渗透的好时期。随着认知不断加深,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也不断提升。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接触那些经典传统文化,学习丰富内涵的文章,让学生受到充分的文化熏陶,构建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形成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中的教学策略
1.结合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文化种类多种多样,初中语文课本中也有许多传统文化的课文,教师可以加以利用。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积累的,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产生耐心,提高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学习,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多让学生接触一些传统文化,比如戏曲、文学名著等。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戏》的学习中,社戏涉及到了我国国粹——戏曲。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多少关于戏曲的知识?”“我国戏曲有哪些种类?”等等,激发学生的回答欲,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经典戏曲给学生看,或者让学生扮演戏曲中的角色,共同演出一部戏。通过学习鲁迅的《社戏》,学生还能加深对中国戏曲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加了文学底蕴,解除了更多传统文化的知识。此外,教师成功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从这种教学体验中产生学习热情,自主的接触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发展个人爱好。
2.阅读传统文学,增加文化底蕴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必不可少,许多优秀传统作品也是文学作品,初中生有早读,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督促学生背诵必背课文或者阅读传统文学作品。古代经典文人如李白、陆游等的许多作品也被纳入必考语文诗词,学生可以反复背诵,大声朗读,感受诗词的优美韵律,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当然,阅读还可以是在课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的在课下寻找传统文学著作进行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课上通过延伸文学,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比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沁园春·雪》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这首词,或者带着学生一字一句富含情感的读。这是毛泽东作为伟大的诗人写下的词,描写了北国雪景的壮丽,情感恢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课下自主阅读《沁园春·长沙》,感受两首词中情感抒发的不同。阅读传统文学作品,能够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物情感,体会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不仅对阅读理解能力有提升,还能提高写作能力,扩大初中生的视野,增加文化底蕴。
3.鼓励自主创作,加深文化理解
初中语文课本的许多课本时代穿插不一,学生在学习某篇课本时,可能会因为不清楚作者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观念,导致混乱阅读。教师可以在传授课本知识的时候,做出一些改变,让学生填补或者改写作品,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让学生自主积极思考,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乡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余光中的文体,同样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的四个时间节点编写诗歌,可以是写某一节,也可以接着后面写,比比谁写的最好,最有诗意。中国的诗歌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学生在学习诗歌、创作诗歌的时候,就是不断活跃大脑,活用平时积累文化知识的时候。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创作,把握学生对传统文化作品的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展开教学。鼓励学生创作不仅能够加深作品理解,还能通过消化文学知识,转为自己的文学积累,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学素养。
总而言之,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今,新时代的学生应当具有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优良品质,这是我们中国的宝贵财富。教育应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要求学生能通过初中语文的学习认知、掌握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麗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9 (05)
[2]刘青.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微[J].课外语文.2019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