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西西小说《玩具》

2019-10-21 07:34陈舒莹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虚无玩具

摘要:西西是一名香港女性作家,目前学者对于她作品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但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港台。内地从2010年才开始出版西西的作品,中国知网主题搜索「西西」,相关文献约40多篇。根据本人的梳理,发现关于对西西的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城市寓言和香港本土意识、童话写实、叙事学、文体创新和女性角度等。而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试图探究出西西在她的短篇小说《玩具》背后的创作心理和精神世界。

关键词:西西小说;玩具;虚无

一、实质与虚无的玩具

小说的开篇写他们的玩具:铅兵、玩具熊、会唱歌的盒子等等,都是实质的东西。而「我」的玩具,是冰鱼、冰串铃,是虚的,带过去会在中途融化掉。他们都看不见「我」的玩具,他们也就不相信是奇异的东西。西西从一开始,就引出了「实质」和「虚无」的两个概念。然后将「作品的底下列著名字」作为信息提取的中介(1),联想到了「你」。而这个「你」展示的作品是冰雕,同样是虚的东西,人们什么也看不见。

「而你并不是为了实质而工作的,不是为着一个宽阔的展览场,不是为了来观看的群众,也不是为了持着一枝笔的人在那里把你研究。你说,是因为这样,所以你是快乐的,你没有困扰。」(2)

上文中的「你」,其实就是「我」,同样喜爱虚无,而这个「我」,可以解读为是作者本人。文本的研究可以采用作者中心论:以探讨作者寄寓于作品中的本意为旨归,包括实证主义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传记式研究以及各种创作心理分析等。(3)作者西西本人的行事作风非常的低调,没有社交媒体账号。在著名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搜索「香港作家西西」,仅有三个她本人的视频,加起来一共不超过30分钟。(4)这篇小说写于1976年三月,而三年后,即1979年,西西提早教职退休,然后专心读书、写作。西西在与何福仁的对话中谈到:「我觉得香港有些评论者太懒了,一看就要明白,看不清楚或者自以为清楚,就批评了,批评得好权威。」(5)

从中可以推论出,西西写作并不是为了实质而工作,不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环境或者是吸引更多的读者。同时,她也讽刺某些乱用标签或自以为是的评论家,她写作也不是为了给别人研究。就因为这样,不为名利,只追求内心本真的写作,所以会是快乐的,没有困扰。而「快乐」、「无困扰」,这些东西都是虚的,人们没法用眼睛实在的看见、触碰,但在「我」即西西眼中,这些虚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美好的。

二、藝术和生活的冲突

「那时候,他就住在她的楼下……她就问:我长大了也会做一个那么大的水瓶吗?她把双手在面前划了一个圆圈。他说,呵呵,那是一定的,比这么大的瓶还要大,还要好看。」(6)

小说从这段开始,转换了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开始解释上一段关于「你」为什么会冰雕以及「你」的身份是什么。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表明「我」开始进入了回忆阶段,带着读者以上帝的视角去欣赏「她」和「他」的结缘——做冰雕。他们是上下楼的邻居,他给了她第一串冰铃铛,她最喜爱的玩具。

「你是卖鱼的。你是一个会做冰雕的卖鱼人。我并不知道妳是先开始卖鱼然后才做雕刻,还是先开始做雕刻然后才卖鱼,这一定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但你说,这分别一点也不重要的。」(7)

是他带着她,进入了亮晶晶的艺术世界,就在这种美好的氛围中,一句「你是卖鱼的」打破了这一切。这一句的转折,搓破了上面单纯的回忆泡沫,再一次回到了现实中——你是一个会做冰雕的卖鱼人。「会做冰雕」是修饰词,而「卖鱼人」才是主语。前者是艺术,后者是生活。

一开始,艺术和生活似乎是可以和谐存在的,因为「我喜欢看你做雕刻,也喜欢看你卖鱼」。喜欢看卖鱼,是因为水管里飞溅在鱼身上的水珠是和冰一样的颜色;身体接近透明的虾好像是冰雕出来的一样;死鱼旁边碎了的冰银闪闪;死鱼的肚皮像一朵香白兰;刨鱼鳞的时候象是在做雕刻。这一切的原因,看似是喜欢卖鱼,但实质是将卖鱼看成了另一种做冰雕的方式,始终没有走出艺术的世界。「我」一直都在自欺欺人,直到查户口的人来了。「你」亲口承认了自己是卖鱼的,而不是做冰雕,并且还疑惑问到「为什么不让我卖鱼呢」。正是这一句的疑问,直接击破了「我」一直以来的幻想,艺术和生活始终是有冲突的,「你」不是艺术家。对于「我」而言,是先卖鱼后做雕刻,还是先做雕刻后卖鱼,是很重要的,很有趣的,并不是无关紧要。此时的「卖鱼」并非是真正的卖鱼,是一种表面上对「你」的安慰,实际上是在呼应前文的「长大了也会做一个那么大的水瓶」,「我」还是要坚持做冰雕,坚持对艺术的追求,不被生活妥协。

1976年三月,西西还没有提早退休,依照后来一有机会提早退休她马上递交材料的行为来看,这三年间,她可能在内心有过对写作艺术和现实生活的挣扎。小说中的「你」、「我」、「她」「他」,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人,就是「我」。西西用了一种分裂的手法,将「我」内心的矛盾描述成两个人的对话,人物之间既有独白又有交谈的方式去探讨关于虚无和实质、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以虚无和实质的玩具为开篇,隐晦的表达出对快乐和没有困扰的生活的向往和赞许。进而层层深入,上升到对艺术和生活这个层次的讨论,当二者出现冲突的时候,最终还是选择了艺术,坚持初心。

注释:

吴思敬:《心理诗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页159。

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台北:洪范书店有限公司,1996年),页2-3。

龙协涛:《文学解读与美的再创造》(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3年),页1。

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香港作家西西,来源Youtube,检索于2018年4月9日。

同注2,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页220。

同前注,页3。

同前注,页4。

作者简介:陈舒莹(1994.10.24)女,民族:汉族,籍贯:广东省梅州市,职务:科任教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文化,单位:广东省厚街镇竹溪小学。

猜你喜欢
虚无玩具
睡不着觉的玩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