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辉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意义,对当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但从教育成果来看,很多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难以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专业技术水平与实践能力与企业要求相去甚远,企业还需要付出较高的培训成本才能满足岗位要求。本文基于产教融合背景,就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1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概述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职业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所开设的专业来开办相关产业,将产业与教学相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进而使职业院校形成集人才培养、产业研究及科技服务为一体新型办学模式。产教融合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条创新发展的途径,其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力,并能够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应用能力及实践操作水平,进而提高其实践教学水平。可以说,产教融合是当前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实现创新发展的一大趋势。
2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教学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
高职院校往往对于理工科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比较重视,这与理工科专业课程特点有较大关系。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普通高校属于文科专业,很多高职院校在开设该专业时,在课程设置方面偏重理论性,而忽视了该专业的实践性。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一种“隐性”技能,其技能的应用并不能直观看到,这使得很多职业院校虽然在课程设置上规定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的课程安排、模拟训练、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上却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课程实践标准中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是形式上达到了教学目标,而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相关的技能。
2.2教师专业实践经验不足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与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对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教学水平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时,却只是单纯的注重教师的学历,而对应聘教师是否具有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经验不够重视。这就导致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大多只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而没有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充分展现课程实践环节,而学生也无法很好地获得实践技能。
2.3教学方式落后,形式单一
目前,很多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还是沿用传统“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性,很多教师都是按书本内容给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只能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问题缺乏了解,这使得学生无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技能,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感觉学校所学与实际工作情况存在很大差别,很难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2.4学生缺少实习机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学生要适应岗位要求,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后者很难通过理论学习来掌握,只有经过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及岗位实习,才能有效掌握。多数高职院校虽然也为该专业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的机会,但鉴于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学生实际很难获得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实习机会,多数会被安排在与本专业并不相关的岗位上。学生缺少实习机会,自然也就难以掌握、领会实践技能,从而导致专业岗位的工作胜任力难以提高。
3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相关对策
3.1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置改革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针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课程设置改革,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基于此,学校应与企业深度合作,征求企业对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开发教学资源,重点突出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课程的实践性,并着重加强学生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的培养。
3.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取得良好教学成果输出的关键。在此方面,学校应摒弃单纯的“以学历论英雄”的择师观念,要重点强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及从业背景,这对职业院校的办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现任教师,学校应以产教融合的途径,深化教师团队的培养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平台、机会让教师去校企或是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进行实践性深造,积累工作实践经验,以便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3.3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习环节
高职院校的实习是课程实践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学生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的重要桥梁,实习机会与专业的对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学生毕业后能否尽快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实习环节,应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长期稳定地与企业共建人力资源实训基地,由企业安排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实践实习的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一起,帮助学生完成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实际就业岗位工作的过渡,努力缩短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
4结束语
产教融合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为无论如何进行产业与教育融合,人力资源管理岗位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为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利用产教融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提升教学成果输出,是需要认真面对,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刚.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 (25):110-112.
[2]徐星星.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價值工程,2014,33 (19):276-277.
[3]王成云.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现状与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2009 (09):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