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凤
摘 要: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带有规律性的错误,如何去解决这些错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图从备课、教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师生制作“错题本”等四个方面来改进我们的教学,帮助学生减少出错的频率。
关键词:规律性错误;变式;开放式教学;错题本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误也是难以避免的,错误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业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作业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而这些错误的出现往往带有规律性。“规律性错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不是由于“疏忽”和“无知”所造成的,而是学生在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往往对自己的所作有着清楚的自我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自信心,导致在类似的情况下这种错误会反复出现。这些错误在同一个年级的不同学生身上,或不同年级的学生身上常常是反复不断地重复地出现。“规律性错误”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有审题不严、概念不清、思维不缜密以及思维定式等。
针对学生的规律性错误,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应对呢?我在日常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应多加思考,做足功课,将新课时的练习、课后习题等等结合起来备课,并针对学生可能的错题,做预设性的估计,有目的的多设“陷阱”。比如我曾出过这样一个题目: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一辆车从甲地到乙地,这辆车每小时行60千米,行4小时后,離甲地有多少千米?许多学生列式为:600-60×4,问老师对不对,老师让学生再仔细地将题读一读,很快学生们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原来是按过去的解题习惯将问题看成是: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这种打破常规教学的设计既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又使学生养成了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正如华应龙老师的话说的: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匆落笔希望空。量量关系要读懂,读完三遍再动手。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有目的改变一些条件,防止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思维定式。变式本身也是一块试金石!它能准确地测试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例如在教《认识厘米》时,我们可以出一个这样的思考题:假如尺子的零刻度被烧坏了,现在是从三厘米开始了,还能不能测量?在学习反比例时,我们问学生:全班出勤人数和未出勤人数成反比例吗?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多做有心人,还怕学生遇到困难时束手无策吗?
再次,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圆柱的表面积》练习中题目变化多且较复杂,这样我们可以把功夫放在课堂,学完基本的公式后,教师可以问:知道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圆柱的表面积?学生当然知道:底面周长和高。教师可以继续问:知道底面积和高可以求出表面积吗?学生回答过后,让学生继续讨论,还有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圆柱的表面积!孩子们很聪明,他们想到的方法足以让你惊讶,此时我想再灵活的题目孩子们也能应付了!在教学有用的三角板时,有这样一道题:两个三角板可以画多少度的角?经过学生的讨论展示,有75°、150°、135°、180°等等。有的孩子很聪明说还有15°,上到这很多老师很满意了,因为学生会了,掌握了,但是很少有老师将孩子画成的角按度数大小排列:15°、30°、45°、60°、75°、90°、105°、130°、145°、180°,到这孩子发现规律了,每个相邻的角都相差15°,那么怎么没有165°呢?于是大家又开始积极思考探索,最后达成共识,可以画165°的角。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画角的方法,还发现了角的变化规律并且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了科学的预见,从而发展了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尽管课前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不能保证学生在作业时就不会犯错误,所以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下学生的错误,再针对错误进行归纳、分析和训练。还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错题本”上不一定只是“错题”,它应该包括“错题”、“容易出错题”、“难点题”、“典型题”等,应该是对知识的梳理,是重点尤其是难点、关键点的集合,是系统学习基础上的重点解析。使得学习重点更突出、复习更具针对性、学习更有高效性。建立错题本以后,要求学生经常看看,错误要经常“见面”,这样才能温故知错。同学之间也可以适时交换“错题本”看看,互相借鉴,互有启发,在“错题”中淘“金”,以便共同提高。
总之,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规律性错误,将纠正学生错误看作是自己教学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来改进我们的教学,帮助学生减少出错的频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学习效率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