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洪霞
【摘 要】目的:了解近年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常见危重症主要特点,探讨其发展成危重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某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风湿免疫科住院收治的315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157例患者中危重症195例,发生率为6.18%;(2)患者主要来自皖北地区,病种前三位依次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795例(25.18%)、类风湿关节炎(RA)740例(23.44%)、骨质疏松症(OP)487例(15.43%);(3)危重症病种构成前3位依次为SLE93例(47.69%)、RA18例(9.23%)、痛风17例(8.72%);各疾病发生危重症概率依次为痛风(15.04%)、血管炎(12.82%)、SLE(11.7%);(4)不同季节(χ2=13.74,P<0.01)及不同年龄段(χ2=26.11,P<0.01)危重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5)转归:195例危重症患者中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占20.51%,好转出院占79.49%,病危和病重患者死亡率有差异(χ2=4.182,P<0.05)。结论:风湿免疫科危重症发生率较高,转归较差,与季节、年龄、原发病种均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风湿免疫科;危重症;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593.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064-0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风湿免疫科住院收治的3157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入院年龄、入院时间、出院时间、诊断、出院情况及是否危重症进行信息汇总。危重症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不符合诊断标准者予以剔除。转归的定义是病情的转移和发展,比如病情的恶化或好转,以及扩散或减轻,是指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预后的定义是在医学干预条件下,根据经验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预后是一种可能性,主要指患者群体而不是个人。
1.2方法
记录风湿免疫科危重症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危重症的病因构成及各疾病发生危重癥的原因,分析影响其发展成为危重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3157例风湿免疫科患者,男性患者占26.20%,女性患者占73.8%,男:女=1:2.82,患者年龄9~91岁,平均(45.91±1.68)岁;男性患者平均年龄(43.79±19.29)岁,最常见疾病为AS,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6.66±15.77)岁,最常见疾病为SLE;男女两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4,P<0.05)。在风湿免疫科的发病年龄分布上,45~59岁之间发病最多,18岁以下最好发的疾病为AS,18~45岁最好发SLE,45~59岁最好发RA,60岁及以上最好发OP。
2.2风湿免疫科总体病种分布情况
本资料3157例患者中,发病最高前十种病种依次为SLE795例(25.18%)、RA740例(23.44%)、OP487例(15.43%)、SS438例(13.87%)、OA356例(11.28%)、AS258例(8.17%)、其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包括反应性关节病、未分化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银屑病关节炎、炎症肠病关节炎)215例(6.81%)、未分化结缔组织病173例(5.48%)、痛风113例(3.58%)、血管炎78例(2.47%)。
2.3 195例危重症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
2.3.1发生危重症的195例患者常见病种构成
3157例患者中195例发生危重症,其中男40例、女155例,男:女=1:3.86,患者年龄12~82岁,平均(41.59±1.74)岁。发病主要病种构成依次为SLE93例(47.69%)、RA18例(9.23%)、痛风17例(8.72%)、血管炎10例(5.13%)、SS7例(3.59%)、未分化结缔组织病7例(3.59%)、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5例(2.56%)、肌炎/皮肌炎3例(1.54%)、系统性硬化症3例(1.54%)、OA2例(1.03%)、AS2例(1.03%)、其他(发热待查、败血症、横纹肌综合征等)34例(17.44%)。在该病种中危重症的发生率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痛风(15.04%)、血管炎(12.82%)、SLE(11.7%)。
2.3.2位居前3的病种其危重症患者发病特征
93例SLE危重症患者受累系统依次为:肾脏53例(占56.99%)、合并感染45例(占48.38%)、呼吸系统44例(47.31%)、循环系统38例(40.86%)、血液系统37例(39.78%)、神经系统19例(20.43);17例痛风患者病因依次为循环系统受累8例(47.06%)、呼吸系统受累7例(41.18%)、合并感染6例(35.29%)、肾脏受累4例(23.53%)、神经系统1例(5.88%);10例血管炎患者病因依次为肾脏受累7例(70%)、循环系统受累6例(60%)、呼吸系统受累5例(50%)、合并感染5例(50%)、血液系统受累3例(30%)、神经系统受累2例(20%)。
3 讨论
风湿免疫疾病的症状有很多,主要有关节疼痛、皮肤溃疡、晨僵等,严重者会发生关节畸形。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但患者长期服用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导致焦虑与抑郁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在患者治疗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但常规护理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个体化护理模式的出现,弥补了常规护理的缺陷,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可以在心理、饮食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满足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个体化护理措施在实施时,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素养,培养自身责任感,对患者充满耐心,以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早期康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丹莹.个性化护理对提高风湿免疫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26):240-241.
[2] 王美静.个性化护理对提高风湿免疫科患者满意度影响的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刊),2018(7):264.
[3] 曾永红,宁春莎.个性化护理对提高风湿免疫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3(12):2494-2495.
[4] 董金慧.个性化护理在预防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肺部并发症中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上旬刊),2018,10(4):261.